【TB】标准手术体位安置技术规范2024

健康   2024-09-27 07:02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
免费关注

标准手术体位安置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标准手术体位安置技术的基本要求、体位评估、体位安置要求、体位并发症预防。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室、心导管室、内镜室、介入导管室等的医护人员。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512-2016 医院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T/CNAS 04-2019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T/CNAS 29-2023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标准手术体位

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和执行,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充分显露手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

注: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

3.2体位设备与用品

用于患者体位安置和/或最大限度暴露手术野的用物。

3.3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压力性损伤。

3.4手术体位微调整

在手术许可前提下,术中对患者体位受压部位实施的局部减压护理。

3.5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妊娠晚期孕妇在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后导致全身静脉回流不畅,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改变卧姿时,患者腹腔大血管受压减轻、回心血量增加,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症状。

3.6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动脉受压,继而血供进行性减少而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肿胀、运动受限、血管损伤和严重疼痛、感觉丧失。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API——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基本要求

5.1 应保持患者体位安置过程中的呼吸通畅、循环稳定,保证患者安全。

5.2 应维持患者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位,防止牵拉、扭曲、挤压及血管神经损伤。

5.3 应充分暴露手术野,做好患者保暖和隐私保护。

5.4 应遵循T/CNAS 04-2019的规定实施约束。

5.5 应与下一个护理单元交接患者体位并发症,及时干预并记录。

5.6 应按照WS/T 512-2016的规定对体位设备和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体位评估

6.1 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身体姿势、关节活动度、组织灌注情况、约束带固定情况、体位设备和用品、支撑物放置情况等进行评估。

6.2 应按照T/CNAS 29-2023的规定,评估IAPI 的风险级别。

6.3 体位安置前、安置体位后或变换体位后,应全程动态评估。

7 体位安置要求

7.1 仰卧位

7.1.1 头部置头枕,高度适宜,双上肢掌心朝向身体两侧,肘部微屈用布单固定。如需外展,肩关节外展应小于90°,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上肢用约束带固定。

7.1.2 膝关节下宜垫膝枕,膝关节上约5cm 处用约束带固定,足跟宜垫体位垫。

7.1.3 安置后应评估头、颈、躯干处于水平中立位。

7.1.4 术中可根据IAPI 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手术体位微调整,在手术允许情况下,悬浮双下肢足跟部;适度调节手术床角度,如头低脚高位或左右倾斜,变换受压部位。

7.1.5 安置流程图见附录A(仰卧位),示意图见附录B.1。

7.2 侧卧位

7.2.1 应确定手术部位后轴线翻身,取健侧卧位,头下置软枕,高度宜平下侧肩高。

7.2.2 应至少4 名操作者协助翻身侧卧,步调一致,托起患者,腋下距肩峰约10cm 处置入胸垫。

7.2.3 术侧上肢呈抱球状放于托手架上,远端关节宜低于近端关节;下侧上肢外展于托手板上,远端关节宜高于近端关节,双上肢用约束带固定。

7.2.4 肩关节外展或上举应小于90°,两肩连线和手术台成90°。

7.2.5 应用固定挡板支撑耻骨联合及骶尾部或肩胛区(离术野至少15cm),维持患者90°侧卧位。

7.2.6 双下肢宜保持45°自然屈曲,前后分开放置,呈跑步时姿态屈曲位。

7.2.7 应用支撑垫放置两腿间承托上侧下肢,膝关节上方或下方约5cm 处用约束带固定。

7.2.8 安置后应评估脊柱在一条水平线上,下侧肢体及腋窝处悬空,检查健侧眼睛、耳廓及男性外生殖器无受压,避免固定挡板压迫腹股沟。

7.2.9 安置流程图见附录A(侧卧位),示意图见附录B.2。

7.3 俯卧位

7.3.1 应至少4 名操作者协助轴线翻身俯卧,由麻醉医生保护头部及气管插管,巡回护士确认体位设备,操作者步调一致,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支撑垫上,妥善约束。

7.3.2 应将头部置于头架上,保持颈椎中立位,前额、两颊、下颌作为头面部支撑点,前胸、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作为躯干部支撑点,悬空胸腹部,支撑点可使用预防性敷料保护。

7.3.3 双上肢应自然放于头部两侧或置于托手架上,远端关节宜低于近端关节,用约束带固定;或根据手术需要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用布单固定。

7.3.4 双下肢略分开,膝部应给予体位垫保护,膝关节上约5cm 处用约束带固定。

7.3.5 足踝部宜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足尖自然下垂,保持悬空。

7.3.6 应妥善固定各类管道,粘贴心电监护电极片的位置应避开俯卧时的受压部位。

7.3.7 体位安置后,应根据IAPI 风险评估结果,对受压部位及重要器官进行手术体位微调整,分散各部位承受的压力。

7.3.8 术中应定时抬高头面部,检查患者眼睛、面部等受压情况。

7.3.9 安置流程图见附录A(俯卧位),示意图见附录B.3。

7.4 截石位

7.4.1 患者取仰卧位,臀部移至手术床背板下缘,臀下宜垫体位垫,手臂摆放同仰卧位。

7.4.2 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截石位腿架,腿架高度宜比患者腘窝自然弯曲下垂时略低。

7.4.3 两腿宜套腿套,屈髋、屈膝置于腿架上,大腿与身体成90°,大腿与小腿成90°,双下肢外展应小于90°。

7.4.4 应调整膝关节所处位置,使腘窝悬空,约束带固定于膝下小腿处,放下手术床腿板。

7.4.5 安置后应评估患者足尖、膝关节及对侧肩部在同一直线上,检查腿架各轴节无松动。

7.4.6 安置流程图见附录A(截石位),示意图见附录B.4。

体位并发症预防

8.1 器官损伤预防

8.1.1 眼球损伤预防

应确保患者术中眼睑闭合,勿压迫眼眶、眼球。

8.1.2舌损伤预防

口腔可给予牙垫保护,防止舌咬伤。

8.1.3 生殖器损伤预防

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垫预防男性外生殖器等部位受压。

8.2 神经损伤预防

8.2.1 臂丛神经、腋神经损伤预防:

——应保持头、颈、躯干位于水平功能位,避免颈部扭曲。

——肩关节外展或上举不应超过90°,保持上肢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8.2.2 尺神经损伤预防:

——固定上肢约束带时,应避开肘关节鹰嘴部。

——应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或上举。

8.2.3 腓总神经损伤预防:

——固定下肢约束带时,应避开膝外侧。

——腿与腿架之间宜垫体位垫,避免腘窝受压。

——术中应防止重力压迫膝部。

8.3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易受压部位(见附录C)应给予抗压软垫、减压敷料保护,按照T/CNAS 29-2023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分级预防措施。

8.4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预防

产妇仰卧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时,手术床宜向左倾斜约15°或患者右侧垫高15°,调整体位前妥善约束,避免坠床。

8.5 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

应避免约束带固定过紧、体位设备挤压肢体。

免费下载链接
https://pan.quark.cn/s/573bec00b5cd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感控资料

感控客栈
感控相关制度、指南、规范及感控工作实践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