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V“现形”记

文摘   金融财经   2024-07-18 23:09   上海  



微信又改版了!如果不星标,就收不到最新推送!

点击资本深潜号👆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作者 | 郑孝杰

编辑 | 袁畅


这是自然界的夏季,却也是一些大V的“冬季”。


随着净值持续回撤,一些私募圈、网络圈的投资大V们开始经历事业生涯和声望的双重“低谷”。


无论它们是多头权益,固收达人,抑或是粉丝心目中的基金达人,都有可能在无法隐藏的业绩亏损面前人设崩塌。


这对部分大V而言,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忍耐和期待净值反弹是他们当下的选择——但投资者是否会给机会?


过去一年,私募圈见证了整个“大V”群体的“分化”和“现形”。


如何对待这个变化?


是不少投资人心中的难题。


01

大V曾“崛起”


吴某风(化名)在社交媒体上一直是投资大V的一线“IP”,一度有着300万粉丝,也因此他在市场不同阶段发出的观点往往引发关注,甚至引发争论。


和“野路子”(没有专业投资履历)的大V们不同,吴某风有一份罕见的还算不错的专业“履历”。


他早年曾就职于一家保险系资管公司,之后与在北京与险资人士共同创立私募,他的社交媒体上也常出现一些业内的经历和信息,因此,在社交媒体的名气远远盖过了净值曲线的表现。


2022年,吴某风离开了前述北京私募,转身参与到另一家小型私募的运作,这时候他的身份是一位跳槽者、加盟者。


这个决定多多少少让外界有些“惊讶”。吴某风所加入的私募当年在市场上并不知名,而且他在这家私募的持股比例仅为10%,并非实控人。


但顶着投资“大V”的声望,吴某风的产品在业内颇有些关注度的。



02

净值“过山车”


但市场的考验“如骨附蛆”,跟随而来。


根据第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吴某风在跳槽并第二次“奔私”之后,曾于2022年11月1日成立了一只新产品。


产品初期运作,净值确实有一股“一飞冲天”的味道。


现在回头看,建仓最初恰逢市场剧烈调整过后,绸缪反弹,此时成立的产品合乎市场“天时”,


但后面紧跟着的是“地狱级”难度的投资关卡,尤其是对于他这种操盘风格。


之后四个月,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指数级的反弹。可惜的是,这期间吴某风上述的私募产品并没有跟


2023年3月初-6月中旬,A股指数停滞,但人工智能AI板块大涨。同期他的产品净值快速走高,浮盈一度超过50%。


但净值高点出现之后,这只产品的净值迅速急转直下,此后直至2024年7月12日,吴某风的产品并无像样的反弹,最终净值为0.7093。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如果是成立期就买入持有资金的初始投资人,最终的结果是亏了接近30%(虽然期间一度大幅盈利)。


而如果,投资者是在成立后半年内的面值以上高点买入的,后续的亏损就跟严厉了。



03

投资品种“漂移”了?


关于吴某风究竟是如何操盘的?外界无从知道。


但可知的线索是,如但斌那样长期持有AI概念股的私募产品,其净值表现在过去两年内都是十分强势且有正收益的。


由此可得,大概率这位私募基金经理没能坚持“拿住”优质AI股。


随后有投资人通过社交平台曝出大V们的操盘细节,


其一,2023年上半年追逐人工智能股票。


其二,2023年6月净值高点过后,开始做空此前强势上涨的美股,并不断加仓医药股。


其三,2024年初重仓美股创新药公司。


其四,2024年开始加仓美股数字货币公司的股票。


这些结论限于信息有限,外部无法验证,但大概率“身经百花,片叶不沾身”只能是因为持仓勤变换。



04

押注“异域”


这类案例并不是个例。


事实上,随着海外资产的走强,业内出现了一批类似吴某那样重视美股和其他新兴市场机会的私募基金经理。其具体的持仓重点涉及人工智能、创新药、数字金融等。


此种投资模式,多多少少代表着近两年国内私募基金经理的一股风潮:追求地理区域的多元化。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一家大型私募的投研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持仓开始尝试为一半为国内权益资产,另一半为海外资产,从地理角度分散风险。


显然,这股风潮有了更多的参与者。


此时回看吴某风的网络发言可以发现,此前在北京私募机构任职之时,外界几乎没有看到他提及投资海外动向的论调。


但近期他在社交媒体的言论“紧密”围绕“海外”主线。


比如:今年7月他评估美股走势,涉及英伟达、美股中小盘的涨跌预期,以及美国通胀回落带来的均值回归。


又如:今年4月初他预测了相关数字货币涨幅空间,以及美股向周期股、中小盘、价值股切换的观点。


再如:他今年早些时间还评论市场开始厌烦美联储,美元的短期信用在降低等。



05

“木头姐”的影子?


坚定看好某类细分资产,但又常常变幻持股对象,吴某风的持仓风格,多多少少让人想到“木头姐”凯西·伍德。


“木头姐”是美国主动型ETF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以长期重仓新兴科技、数字货币闻名市场。但她产品净值曲线大开大合,组合大买大卖常引来众多非议。


限于信息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吴某风在美股的头寸,但不可否认,私募基金经理们在过去一年内积极与“木头姐”靠拢,并不止一两个案例。


当然,二者亦有不同,“木头姐”在2023年完美错过了英伟达的“史诗级”行情,而吴某风踩上了一部阶段性个股牛市,但之后的行情并未踩上。


在人工智能的押注上,国内基金经理中唯有但斌最为“成功”,过去一年在英伟达上操作非常坚定看多,操作也极为顺手。


但终究这些似乎都是少数。


私募大V们在海外投资中的“转身”算是快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但斌一样拥有强悍净值曲线。


一旦失误,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叹息”。

本期责任编辑 倪静



***


资本深潜号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后台留言。


资本深潜号
专注资本背后的硬核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