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
01
江康威,张青青,王亚菲,李宏,杨永强,丁雨,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是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以天山北坡中段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轻牧(LG),重牧(HG)和禁牧(CK)3种处理,基于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分析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利用单功能法和平均值法得到草地生产力、土壤碳贮存、土壤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量5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并使用均方根偏差法(RMSE)分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多功能性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CK,HG显著降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多功能性(P<0.05)。放牧可以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原有的权衡关系,但土壤养分循环功能与土壤碳贮存功能的权衡关系对放牧响应不敏感。根据多项功能权衡协同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态系统功能ERMSD值为LG(ERMSD=0.07)<HG(ERMSD=0.10)<CK(ERMSD=0.12),这意味着在LG处理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最优。综上,本研究区最适宜放牧强度为LG,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草地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协同效应。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087
江康威,张青青,王亚菲,等. 天山北坡中段放牧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10.
JIANG Kangwei,ZHANG Qingqing,WANG Yafei,et al. Study on the trade-offs among ecosystem functions of the grazing land in the middle part of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10.
02
孙斌,王燕,郭晔,吴家敏,李长龙,黄海广
锡林郭勒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定量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针对草原植被结构特征,基于优化的多角度像元二分模型构建了锡林郭勒草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然后分析了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不同生态功能区覆盖度差异较大,覆盖度主要集中在0.2~0.6;不同生态亚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差异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区为11.99%,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落森林草原生态亚区南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北部和西部,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的东部和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生态亚区中部和东南部;14.21%的像元覆盖度显著下降,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落森林草原生态亚区北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中部条带状区域和南部以及坝上高原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需要重点关注。(3)湿润程度是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的影响力次之,两者与覆盖度均为正相关关系,且湿润指数对中等覆盖度区域影响力较大;气温对覆盖度的驱动力最小,两者为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期望为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001
孙斌,王燕,郭晔,等. 2000~202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1-22.
SUN Bin,WANG Yan,GUO Ye,et al.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Xilin Gol Grassland(2000-2020)[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1-22.
03
张阳灿,杨文权,魏兴勇,屈世清,蒋文昊,李霄,李希来,寇建村
为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不同草地类型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差异,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门源县的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湿地和温性草原的植被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高寒湿地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高寒荒漠以景天科植物为主;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分别为98.83%和348.67 g/m2;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2.05%和57.99%,显著高于温性草原与高寒荒漠(P<0.05);而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的土壤孔隙度分别为74.35%和70.01%,显著高于温性草原和高寒荒漠(P<0.05);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的速效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高寒草甸>高寒湿地>温性草原>高寒荒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盖度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速效氮显著正相关(P<0.01)。在土壤含水量更高的高寒湿地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低,且由于透气性差、土壤含氧量低,导致高寒湿地中好氧微生物丰度少,群落结构脆弱。在土壤含水量较低、土壤透气性好的高寒荒漠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等好氧微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在植被丰富、地上生物量高的温性草原、高寒草甸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较高。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土壤和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129
张阳灿,杨文权,魏兴勇,等.祁连山国家公园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及土壤特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23-34.
ZHANG Yangcan,YANG Wenquan,WEI Xingyong,et al. Study on veget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assland in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23-34.
04
王海燕,王红梅,张振杰,李志丽,苏荣霞
选取5种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补播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即蒙古冰草、猪毛蒿、苜蓿、柠条和黑沙蒿群落,通过建立两级分层指标体系,其中包含7个植被因素和15个土壤因素,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地上植被与土壤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之间的草本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示出了显著差异(P<0.05),其中,蒙古冰草、苜蓿和柠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猪毛蒿和黑沙蒿群落。(2)5种植物群落0~200 cm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变化范围为10.89%~19.35%,具体表现为柠条群落>猪毛蒿群落>蒙古冰草群落>黑沙蒿群落>苜蓿群落,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波动式增加。(3)土壤指标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在5种草地类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柠条群落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持水性均表现较好;猪毛蒿、苜蓿和柠条对于土壤全磷的促进作用更强,苜蓿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明显增加,柠条地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群落。(4)5种植被群落-土壤耦合协调度区间为0.593~0.811,表现为柠条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苜蓿群落>黑沙蒿群落>猪毛蒿群落。综上所述,植被类型与土壤质量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植被-土壤权重评估显示柠条群落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值高于其余4种群落,此外,本土的蒙古冰草群落存在较高的盖度,也表现出良好的耦合趋势,对于荒漠草原的恢复可进行柠条和蒙古冰草的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004
王海燕,王红梅,张振杰,等. 宁夏东部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耦合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35-47.
WANG Haiyan,WANG Hongmei,ZHANG Zhenjie,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oil coupling in a typical desert steppe of eastern Ningxia[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35-47.
05
张桂馨,王怡璇,段利民,褚少杰,孙金,张波,刘廷玺
蒸散发是全球水-碳-能量耦合循环的纽带,是量化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然而,由于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实地观测有限,导致针对不同景观群落蒸散发研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2021年和2022年草原内陆河流域典型梯级生态带上4种代表性景观群落的蒸散发,探讨了生态带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带蒸散发变化年内呈季节性,干湿年间差异显著。随高程的降低,景观由荒漠沙丘、山坡草地逐渐向河谷湿地、河流漫滩转变,伴随着蒸散发由减到增的变化特征,具体为:河谷湿地苔草群落(HG)>河流漫滩芨芨草群落(HM)>山坡草地针茅群落(SD)>荒漠沙丘灌木群落(SQ)。HM、SD、SQ群落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降水,其次为辐射和气温;HG群落受地下水补给,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水分,其次是辐射和气温。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052
张桂馨,王怡璇,段利民,等. 草原内陆河流域梯级生态带蒸散发及影响因子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48-57.
ZHANG Guixin,WANG Yixuan,DUAN Limin,et al.Evapotranspir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scade ecological zones in inland river basin of grassland[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48-57.
06
曹雪乔,林悦,赵丽娟,苏布达,额尔登其木格,张玉山,郭书颖,赵美玲,刘志英
本研究选取燕麦(Avena sativa)作为禾本科植物代表物种,大豆(Glycine max)、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作为豆科植物代表物种,设置5种混播处理(饲用燕麦∶大豆2∶1、饲用燕麦∶紫花苜蓿2∶1、饲用燕麦∶紫花苜蓿3∶1、饲用燕麦∶箭筈豌豆2∶1及饲用燕麦∶箭筈豌豆3∶1),并以4种植物单播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混播处理对豆禾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饲用燕麦单播相比,饲用燕麦∶紫花苜蓿2∶1及饲用燕麦∶箭筈豌豆3∶1产量分别较单播提高了114%、34%;与4种豆科植物单播相比,饲用燕麦∶紫花苜蓿2∶1可显著提高干草产量;但与饲用燕麦单播相比,饲用燕麦∶紫花苜蓿3∶1混播模式可显著降低茎叶比。综上,饲用燕麦∶紫花苜蓿2∶1或3∶1的混播处理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具有较大的生产优势。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353
曹雪乔,林悦,赵丽娟,等. 饲用燕麦与豆科牧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58-65.
CAO Xueqiao,LIN Yue,ZHAO Lijuan,et al.Effects of mixed sowing of forage oats and legumes on forage yield and stem-leaf ratio[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58-65.
07
丛龙丽,高凯,刘之浩,刘忠国,徐明亮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深度(距离表土5、10、15、20 cm,分别记为D5、D10、D15、D20)和施磷水平(0、52、104、156、208 kg/hm2,分别记为P0、P1、P2、P3、P4)对紫花苜蓿生物量、根系特征及叶片碳(C)、氮(N)、磷(P)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科学施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磷处理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施磷对照(P<0.05),其中,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D10P4处理,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D5P1处理,最大值分别为524.98、817.54、374.46 g/m2;紫花苜蓿根系长度、根体积以及根尖数最大值均出现在D15P3处理,分别为7288.48 cm、371.51 cm3、3698个/株,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根冠比和茎叶比最大值出现在D20P0和D20P1处理,分别为2.00和1.19,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磷深度与施磷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叶片C、N、P含量以及C∶N、C∶P、N∶P的影响各不相同。综上,施磷深度15 cm、施磷水平208 kg/hm2组合较适宜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发育。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216
丛龙丽,高凯,刘之浩,等. 磷添加对紫花苜蓿生物量、根系特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66-73.
CONG Longli,GAO Kai,LIU Zhihao,et al.Effects of phosphorus addition on biomass,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lfalfa [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66-73.
08
董春阳,桑瑞娟,张晓霞,何云,于宗硕,孙浩,刘伯帅,姚晋,李德锋
为研究初冬刈割对旺长燕麦越冬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豫北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播种的3个早播燕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刈割、11月10日(立冬)刈割、11月25日(初霜期)刈割和12月10日刈割4个刈割处理,以10月20日晚播的燕麦为对照,分别测定其越冬率、初冬产草量和草品质、再生草产量和草品质。结果表明:播种越早,初冬刈割时株高和产草量越高,最高分别可达78 cm、4.73 t/hm2,初冬刈割时收获的燕麦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可达30%,相对饲喂价值达220;初冬不同刈割时间对越冬率的影响不同,11月10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在74.3%~97.3%之间,显著高于不刈割处理,11月25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降为3.3%~72.7%,12月10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降为0%;11月10日刈割可显著提高燕麦分蘖数;初冬第1次刈割后,再生草在乳熟期第2次刈割,共可收获2茬草,其总产量与对照仅刈割1次的产草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初冬适时刈割可显著提高旺长燕麦的越冬率和分蘖数,保障第二年的生产,初冬刈割时可收获1茬高品质燕麦草。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055
董春阳,桑瑞娟,张晓霞,等.初冬刈割对冬燕麦越冬率与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74-81.
DONG Chunyang,SANG Ruijuan,ZHANG Xiaoxia,et al. Effects of early winter mowing on the winter survival rate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winter oats[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74-81.
09
王昊然,高凤芹,薛艳林,蒋恒,娜娜,王娇,孙乐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无添加对照组(CK)、青贮邦(A组,植物乳杆菌)、康富青S乳酸菌青贮剂(B组,布氏乳杆菌)、壮乐美青贮发酵剂(C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芯来旺I-秸秆青贮剂(D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保时青-加强型C(E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处理,并于青贮60 d测定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pH值、氨态氮/总氮低于CK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D组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C组和D组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E组和B组(P<0.05),各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A组和B组氨态氮/总氮、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D、E组青贮细菌多样性降低,A组和B组细菌多样性升高;属水平上,各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乳酸菌中,与CK组相比,各组酸鱼乳杆菌相对丰度均降低,C、D、E组以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占绝对优势。综上,乳酸菌剂改变了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D组青贮效果最优。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136
王昊然,高凤芹,薛艳林,等.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82-90.
WANG Haoran,GAO Fengqin,XUE Yanlin,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lactic acid bacteria additives on the quality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f oat silage[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82-90.
10
张嘉琪,周黎,张瑛
截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两轮,其生态与经济效果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激励相容理论,依据内蒙古13个旗县253个牧户的抽样数据,以畜产品单价、饲料价格、补奖额度和超载惩罚额度作为影响政策生态与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用时间序列与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两轮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轮政策实施没有产生生态效果,仅在2012年产生了经济效果。第二轮政策实施期的2016~2018年,在超载惩罚措施与畜产品价格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减畜效应,获得了生态效果;同时,补奖政策推动了牧业收入增长,获得了经济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较高的补奖金额、超载惩罚金额以及生产力和营销水平的提升。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269
张嘉琪,周黎,张瑛. 草原补奖政策可以实现激励相容吗?——对减畜与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91-100.
ZHANG Jiaqi,ZHOU Li,ZHANG Ying. Can the grassland subsidy and reward policy achiev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livestock reduction and income growth[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91-100.
11
倪印锋,王明利
科学核算牧草生产成本收益并把握其未来变化趋势,对牧草生产降本增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5~2023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跟踪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主要牧草生产成本和收益的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进行系统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青贮玉米和燕麦生产成本呈波动上升趋势,黑麦草生产成本呈下降态势;在成本构成中,肥料费、机械费和地租费占比较高且为直接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2)四种牧草单位价格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远超单位产量,苜蓿和燕麦的收益随单位价格先降后升,青贮玉米和黑麦草的收益随单位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3)苜蓿生产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青贮玉米生产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黑麦草生产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燕麦生产具有低投入低回报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促进牧草生产降本增效的建议。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40234
倪印锋,王明利. 成本收益视角中国牧草生产变化趋势及比较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01-109.
NI Yinfeng,WANG Mingli. The change tren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rage prod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st-benefit[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01-109.
.
综述与专论
12
李祎,李亚晓,亓雯雯,李绍阳,李娜,徐璐,马红媛
草地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草地的恢复及恢复后草地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全球不同类型草地退化的现状与成因,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草地修复技术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概括了目前退化草地恢复效果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退化草地修复技术体系构建,形成不同类型草地的修复模式;其次,重视修复前后草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维持退化草原修复后的生态效果;此外要注重加强多年生乡土物种的恢复,在提升草地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生产功能,需要重视对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为世界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生产-生态功能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309
李祎,李亚晓,亓雯雯,等. 全球草地退化的成因、修复技术及恢复效果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10-129.
LI Yi,LI Yaxiao,QI Wenwen,et al. Review of causes, restoration techniques,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global grassland degrad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10-129.
13
孙乐,景媛媛,蒋恒,王娇,王思仪,高凤芹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世界年秸秆产量约70亿t,我国年秸秆产量约10亿t。农作物秸秆多被作为农业废弃物焚烧、堆放处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作物秸秆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碳、氮、磷、钾等元素以及蛋白质,作为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工业制品原料等综合利用有良好发展前景,尤其是以秸秆还田方式作为肥料化利用,更广泛、高效、经济、环保。本文从农作物秸秆的分布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用原理、生态效益、替代化肥发展前景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进行秸秆还田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274
孙乐,景媛媛,蒋恒,等.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30-140.
SUN Le,JING Yuanyuan,JIANG Heng,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rop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30-140.
.
研究简报
14
何鹏亮,揭红东,朱宁静,赵 龙,许 妍,石玉玲,邢虎成,揭雨成
为了探究湖南不同草地类植被的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以4种不同草地类植被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含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草地类的干物质含量为26.44%~30.38%,粗蛋白含量为9.31%~12.03%,粗脂肪含量为1.88%~2.71%,粗纤维含量为29.00%~33.00%,粗灰分含量为10.28%~10.89%,无氮浸出物含量为43.15%~46.37%,山地草甸的干物质含量(30.38%)最高,低地草甸的粗蛋白含量(12.03%)最高,热性灌草丛的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2.71%和46.37%)最高,粗纤维含量(29.00%)最低,暖性灌草丛的粗灰分含量(10.28%)最低。各草地类的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热性灌草丛>低地草甸>山地草甸>暖性灌草丛。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380
何鹏亮,揭红东,朱宁静,等. 湖南不同草地类植被的营养价值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11):141-150.
HE Pengliang,JIE Hongdong,ZHU Ningjing,et al. Evaluation of nutrient value for vegetation in different grassland class in Hunan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11):141-150.
制作:胡晓然
校对:奇立敏
审核:吴 尧
往期回顾
文献速递
【文献速递】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文献推介
【文献推介】蒙古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其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过去动态和未来预测
【文献推介】内蒙古大学徐柱文团队:干旱和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文献推介】面向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构建成片开发项目中留用地土地开发补偿费核算
期刊导读及目次浏览
视频摘要
期刊介绍
左滑查看更多
.
联系我们
为方便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学术交流,编辑部建立了微信、QQ交流服务群,目前主要发布编辑部资讯、论文推荐等信息,有关专业领域的问题讨论、投稿等相关问题均可在群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