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文摘   三农   2024-07-10 09:54   内蒙古  

。。。

.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243

旦真措,郭雨寒,李聪,等. 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6):95-102.

DAN Zhencuo,GUO Yuhan,LI Cong,et al.Developing a hairy root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alfalfa[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6):95-102.

.

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旦真措1,2,郭雨寒1,李 聪1,李 赫1,贾 磊1,刘 信1,于爱灵1,张佳怡1,丛丽丽1,*

1.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黄河三角洲草地资源与生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2.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 & 关键词

紫花苜蓿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首选的优质多年生牧草,为摆脱种子的进口依赖亟须加快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进程,而建立高效、周期短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前提。目前常用的苜蓿叶盘转化法转化周期长、转化难度大,不适用于初期的基因功能鉴定和CRISPR/Cas编辑效率评价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无棣苜蓿”的胚根为外植体材料,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MSgene72216)为Marker基因,将其构建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转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r.1193菌株中诱导毛状根,经过共培养、二次切根、选择培养等过程获得毛状根转化植株后,通过PCR进行毛状根转化效率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2~3周获得用于鉴定的毛状根植株,大幅缩短了转化周期,其生根率可达100%,毛状根遗传转化率可达 98.33%。该体系的建立对高通量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省时省力高效的转化方法,为推动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奠定了基础。




紫花苜蓿;毛状根;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













图片由作者提供

近年来,紫花苜蓿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体系已在多个实验室成功建立起来,但因周期长、效率不稳定等因素,其对研究根部相关基因功能和评价基因编辑体系具有耗时长、风险大等缺点。而毛状根遗传转化是一种较高效的转化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根癌农杆菌转化不亲和、转化效率低的植物而言,是较为理想的转化技术,可以弥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周期长、效率不稳定等问题。近年来,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已成功应用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大豆(Glycine max)、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等植物中。在紫花苜蓿中,、有研究通过侵染苜蓿叶片获得转化率为59.7%~67.9%的毛状根,但获得的毛状根因没有完整的茎叶结构无法独立生长,毛状根必须再进行愈伤培养才可成苗,整个再生周期约7~9个月。因此,本研究拟开发一套高效快捷的紫花苜蓿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约2~3周可获得毛状根植株。该方法的建立可用于基因编辑效率评价,为紫花苜蓿高效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提供快捷直接的评价方法,同时也可为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提供新的转化手段,是现有紫花苜蓿转化方法的重要补充。



0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供试苜蓿材料为“无棣苜蓿”,种子由实验室保存备用;菌株材料为发根农杆菌Ar.1193菌株、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实验室保存的pCAMBIA3301载体;培养基选用改良的1/2 MS培养基、TY培养基、共培养和选择培养基(m-Fahraeus)。
1.2 试验方法

为了验证毛状根遗传转化效率,克隆参与苜蓿-镰刀菌互作相关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MSgene72216)作为体系的Marker基因。通过已完成测序的新疆大叶序列,设计克隆引物。选取无棣苜蓿叶片,提取总RNA,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进行基因PCR扩增。

Nco I和BstE II限制性内切酶对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进行双酶切,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通过电泳检测后,进行切胶回收。用无缝克隆试剂盒将载体和Marker基因的回收产物连接,连接产物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后在LB固体培养基(50 mg/mL Kan)上涂板,37℃过夜暗培养,挑选阳性单克隆测序,测序正确后提取质粒。将阳性重组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Ar.1193菌株中,并通过TY+ 10 mg/L Rif + 50 mg/L Kan固体培养基筛选阳性单克隆,PCR验证的阳性单克隆转接于5 mL TY+10 mg/L PPT+ 50 mg/L Kan的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1~2 d,将活化好的菌液于-80℃冰箱保菌备用。

本试验中以“无棣苜蓿”发芽的无菌幼苗为转化材料,进行切根侵染。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毛状根遗传转化,防止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因农杆菌的污染导致死亡,本试验通过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农杆菌制备与侵染、种子发芽时间这两个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农杆菌侵染分别设计了液体菌液侵染和菌板侵染两种方式,其中菌液侵染又设计了OD600值梯度分别为0.3、0.5、0.7和0.9;苜蓿发芽天数设计为2 d、3 d、4 d和5 d,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侵染方式和最佳发芽时间,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株。

将侵染后的幼苗放在m-Fahraeus共培养培养基上,在25±1℃、16 h光照/8 h、黑暗光照强度 100 μmol/(m2·s)的光照培养箱中竖直培养7 d。将二次切根后的植株转入含选择培养基(m-Fahraeus+ 2mg/L PPT)的方皿中在培养箱中竖直培养7~10 d。1~2周后,将幼苗根上的琼脂在流水下小心并且彻底的洗除,通过水培培养,用于毛状根植株的阳性苗鉴定。

通过PCR进行阳性毛状根的鉴定,计算遗传转化效率。

.


02  结果与分析



.

2.1 Marker基因克隆与载体的构建

Marker基因以无棣苜蓿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电泳检测。Marker基因条带在2000 bp(图1)。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与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一致性为100%,克隆的基因确定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


2.2 发根农杆菌与种子发芽天数的优化

为提高生根率和转化率,试验设计了活化的菌板和4个浓度梯度的菌液(OD600值0.3、0.5、0.7、0.9)进行侵染。结果表明,将切根后无菌苗根部浸入到液体菌液时,培养1周时幼苗根部周围染菌严重,染菌率随着农杆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可达34.72%。发芽2 d、d、4 d和5 d的幼苗染率分别为2.77%、0.00%、2.77% 和1.39%,生根率分别为90. 28%、100.00%、100. 00%和81.94%,转化率分别为90. 00%、98.33%、95. 00% 和 88. 33%。由表1可知,幼苗生长至3 d时切根侵染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100%,转化率可达98.33%。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根的再生能力减弱,生根率降低。


2.3 紫花苜蓿毛状根遗传转化最优体系的建立

选用改良的 1/2 MS 固体培养基进行发芽,并于培养基3 d时(图2-A),在超净台中进行切根侵染,幼苗切根处蘸取农杆菌后放在共培养基进行培养(图2-B)。培养7d后,切根处开始膨大并长出毛状根(图2-C),将膨大部分长出的根进行二次切根,切根后,将幼苗转移至选择培养基继续培养(图2-D)。7 d后,可以观察到幼苗的切口处有侧根的出现(图2-E),继续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10~ 14 d(图2-F)后转入1/2 Hoagland 水培营养液中培养7~10 d (图2-G)。通过PCR鉴定,阳性毛状根 植株(图2-H)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载体的编辑效率评价。


2.4 紫花苜蓿毛状根遗传转化最优体系的生根率和转化率

通过优化后的体系转化毛状根,统计60株转化植株在二次切根后可长出毛状根的株数,计算毛状根的生根率和遗传转化率。结果显示,毛状根的生根率为100%,毛状根的遗传转化率98.33%(图3)。


.


03  结论



.


为了更高效快捷的建立苜蓿的毛状根转化体系,本试验中对过程进行一列的优化和创新,包括通过二次切根法降低假阳性的概率,固体菌板侵染法降低污染率,低营养m-Fahraeus培养基与适度提高CaCl2的浓度促进毛状根的生根等。最终建立的毛状根转化方法可在 2~3 周获得用于鉴定的毛状根植株,大大缩短了转化周期,其生根率可达100%,毛状根遗传转化率可达98.33%。该转化方法可为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对高通量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省时省力高效的转化方法,又可作为基因编辑效率的评价体系,也可进行种质创制等领域,进而推动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速度。





制作:胡晓然

校对:陶彦彤

审核:胡卉芳






往期回顾







文献速递

【文献速递】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文献速递】薹草属植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文献速递】谷子AGO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特征分析

【文献速递】湖南西部地区饲用甜高粱的生产性能比较

【文献速递】蒺藜苜蓿MtMYB16基因克隆、表达及转录自激活分析

【文献速递】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尹飞虎院士团队文章】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文献速递】不同非生物胁迫对紫花苜蓿WL712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文献推介


【文献推介】气候、凋落物质量和辐射时间共同调节紫外线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净影响

【文献推介】蒙古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其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过去动态和未来预测

【文献推介】内蒙古大学徐柱文团队:干旱和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文献推介】面向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构建成片开发项目中留用地土地开发补偿费核算

【文献推介】半干旱草原轻度放牧下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受到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影响

【文献推介】物种-面积关系的尺度依赖性在古北草原普遍存在但普遍较弱

【文献推介】半干旱草原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食性金龟对马粪和牛粪分解的协同促进作用



期刊导读及目次浏览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6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5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4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3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2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1期目次



视频摘要


【视频摘要】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

期刊介绍



《中国草地学报》(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2008-2023各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曾多次荣获全国、省级优秀期刊荣誉,是中国草学领域创办最早的科技期刊。2023年复合影响因子3.328,综合影响因子2.738。设“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简报”等栏目。


左滑查看更多


.



      联系我们        


       为方便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学术交流,编辑部建立了微信、QQ交流服务群,目前主要发布编辑部资讯、论文推荐等信息,有关专业领域的问题讨论、投稿等相关问题均可在群里咨询。    

入群方法:您可添加微信18947146322,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稿件编号),小编邀您加入微信群;QQ群号为737790739,可自行搜索加入。机构营销广告人员勿扰。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的宣传与推广、公众号用于作者专家等进行稿件查询、在线交流,丰富相关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