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固氮效率的动态研究

文摘   三农   2024-07-23 15:32   内蒙古  

。。。

.


引用本文

DOI:10.16742/j.zgcdxb.20230332

陆保福,康文娟,师尚礼,等. 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固氮效率的动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4,46(6):36-48.

LU Baofu,KANG Wenjuan,SHI Shangli,et al.The study on dynamics of nitrogen fixation efficiency of alfalfa-rhizobia symbiosis[J].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2024,46(6):36-48.

.

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固氮效率的动态研究




陆保福,康文娟*,师尚礼*,关键,景芳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摘要 & 关键词

为明晰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系统固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及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和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共生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生长42 d内不同共生阶段的根瘤形态结构、固氮能力、植物表型、可溶性物质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探寻共生过程中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结果表明:(1)随着共生天数的增加,有效根瘤数、根瘤直径和根瘤重逐渐增大,42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有效根瘤数(9.3个)、根瘤重(0.0309 g)和根瘤直径(1.43 mm)达到最大;而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5 dpi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最多(992个);(2)35 dpi的固氮酶活性[0.9619 μmol/ (g·h)]、豆血红蛋白含量(2.6081 mg/g)、单株固氮潜力(0.0283 μmol·h-1)均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3)接种根瘤菌菌株LL11后,甘农9号紫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提升,并在21 dpi、35 dpi出现了两次增幅高峰(与对照组相比较),在42 dpi达到最大值;(4)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21 dpi,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42 dpi;叶片和根系中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这4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在35 dpi显著高于其他共生阶段(P<0.05)。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 35 dpi为高效固氮发生阶段,之后固氮效率开始下降。




紫花苜蓿;苜蓿中华根瘤菌;根瘤;固氮动态;氮代谢关键酶













接菌后第35天的苜蓿(图片由作者提供

苜蓿根部的接瘤情况(图片由作者提供

苜蓿根部的接瘤情况(图片由作者提供

紫花苜蓿是一种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能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豆科牧草。根瘤菌是能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在共生过程中能形成新的固氮器官—根瘤和茎瘤。在根瘤菌与苜蓿互作的整个共生过程中,存在侵染、结瘤、固氮、衰老等不同共生阶段。不同共生时期内固氮能力存在差异。接种根瘤菌后,共生系统的固氮能力先缓慢上升,大约40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根瘤基部细胞开始出现衰老特征,导致固氮能力逐步下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接种匹配性较强的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形成共生系统后,分析比较接种根瘤菌42 d后不同共生时期的根瘤形态结构、固氮能力、紫花苜蓿的表型、可溶性物质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指标,阐明共生过程的固氮动态变化,明确高效固氮发生阶段。



0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供试根瘤菌菌株: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由甘肃农业大学教育部草业生态系统重点试验室提供。供试苜蓿种子:甘农9号紫花苜蓿,由甘肃农业大学教育部草业生态系统重点试验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采用DS处理法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碘伏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ST液浸泡1 min,无菌水冲洗。每个培养皿放置20粒灭菌后的种子,置于28℃恒温恒湿无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待2 d后,将发芽的种子置于水培装置,再次筛选,生长7 d后筛选出根部未结根瘤(即无内生根瘤菌)的幼苗,装入底部有小孔的育苗盘中,进行单株种植,表面覆盖约1.5 cm灭菌细沙。将育苗盘放入底盘中,种植当天向底盘中添加200 mL Hoagland有氮营养液,在植株生长期间每隔5 d浇灌300 mL Hoagland无氮营养液,水分缺乏时用蒸馏水补足,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将幼苗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光照16 h/d,昼夜温度分别为(25±1)℃和(20±1)℃,相对湿度50%。 

将保存于−80 ℃冰箱的根瘤菌菌株LL11接入TY液体培养基,于28 ℃、180 r/min振荡培养18~20 h,然后在4 ℃,10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后加入等量无菌水洗下菌体,振荡摇匀,配置成等体积且OD600nm为0.5的菌悬液(浓度为109 CFU/mL)。幼苗苗龄9 d时,使用移液枪向每株幼苗根部浇灌5 mL菌悬液,单独接种等量无菌水处理为对照。接菌处理和对照处理均设置5个育苗盘作为重复,接菌次数重复3次。接种后浇灌300 mL无氮营养液,每隔5 d浇灌一次,分别在接种后第0、7、14、21、28、35、42 d取样。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中用平均值和标准误表示测定结果,运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9.5.1软件作图。利用熵值权重法计算各指标所占权重,再通过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


02  结果与分析



.

2.1 共生时期根瘤形态结构动态

根瘤总数随共生时期的推移不断增多,42 dpi根瘤总数达到10.7个,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图1-a);42 dpi有效根瘤数(9.3个)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图1-b);无效根瘤数先增后减,21 dpi最多(2.8个)。如图1-c所示,整个共生时期根瘤直径的范围在0.34~1.8 mm之间, 42 dpi根瘤直径(1.43 mm)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单株根瘤重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图1-d)。


石蜡切片观察显示(图2),苜蓿根瘤以Y字形、珊瑚状居多,少部分为短杆状,7 dpi根瘤体积较其他共生时期略小。7~35 dpi期间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逐渐增加,35 dpi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表明7 dpi根瘤细胞中已出现少部分根瘤菌定殖,至35 dpi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35~42 dpi期间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图2)。


2.2 共生时期根瘤固氮能力变化动态

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是最直观反映共生系统固氮能力的指标。由图3可知,固氮酶活性在7~35 dpi期间不断上升,35~42 dpi时期呈降低趋势(图3-a)。在不同共生时期,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豆血红蛋白含量和固氮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图3-b),7~35 dpi期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5~42 dpi呈降低趋势。由图3-c可知,单株固氮潜力的变化趋势与固氮酶活性、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7~35 dpi单株固氮潜力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5 dpi之后开始下降。


2.3 共生时期紫花苜蓿表型动态

如图4-a所示,接菌处理组的株高呈指数增长,各共生时期的株高差异显著(P<0.05)。如图4-b所示,根长的变化趋势与株高相比较为平缓,除0 dpi外,其余各共生时期接菌处理组中苜蓿的根长均高于对照组,42 dpi达到最高,与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


如图5所示,接菌组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 dpi接菌组与对照组的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十分接近,7 dpi后接菌组地下部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42 dpi地上部、地下部干重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3.26%、56.98%。


2.4 共生时期根系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动态

由图6-a可知,在整个共生时期,接菌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缓降的趋势,21 dpi接菌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其余各共生时期(28 dpi除外)差异显著(P<0.05)。接菌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图6-b),42 dpi接菌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


2.5 共生时期植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动态

由图7可知,NR、NiR、Fd-GOGAT、GS整体上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接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叶片中NR在0~35 dpi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5~42 dpi NR活性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接菌组NiR、GS的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0~35 dpi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35~42 dpi逐渐降低,二者在35dpi均达到最高值,与其他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接菌组Fd-GOGAT活性在0~28 dpi期间呈现波浪式变化,35 dpi达到最高值,与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


从图8可看出,接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共生时期的推进,4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叶片中的4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大致相同。在图8-a中,接菌组NR酶活性在35 dpi达到最高。图8-b中接菌组NiR活性在0~35 dpi期间逐渐上升,35~42 dpi NiR活性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图8-c反映了GS活性变化,0~35 dpi接菌组GS活性逐渐升高,在35 dpi酶活性最高,与其他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35~42 dpi开始下降。图8-d中接菌组NADH-GOGAT在0~35 dpi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35~42 dpi逐渐降低,在35 dpi达到最高,与其他各共生时期差异显著(P<0.05)。


2.6 熵权TOPSIS综合评价

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接种根瘤菌菌株LL11后不同共生时期的甘农9号紫花苜蓿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水平评价分析。如表1所示,根据TOPSIS法计算不同共生时期的相对接近度C,得出35 dpi优于其他共生时期,其相对接近度C为0.771;其次为28 dpi,相对接近度C为0.537;0 dpi的相对接近度C仅为0.035,因此35 dpi为接菌后42 天内固氮能力最强的时期。


.


03  结论



.


随着共生时期的推移,根瘤内部定殖的根瘤菌数量占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瘤数量、直径、重量不断增大,但增加幅度有所减缓;固氮酶活性、豆血红蛋白含量及单株固氮潜力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地下干重等表型指标随共生时期不断增大,但增长幅度呈现出动态变化;可溶性物质含量、叶片和根系中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都呈现出动态变化。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在接菌后0~42 d的共生时期内,第35 d是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





制作:胡晓然

校对:奇立敏

审核:胡卉芳






往期回顾







文献速递

【文献速递】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文献速递】草原灌丛化过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文献速递】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文献速递】薹草属植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文献速递】谷子AGO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特征分析

【文献速递】湖南西部地区饲用甜高粱的生产性能比较

【文献速递】蒺藜苜蓿MtMYB16基因克隆、表达及转录自激活分析

【文献速递】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尹飞虎院士团队文章】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文献推介


【文献推介】气候、凋落物质量和辐射时间共同调节紫外线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净影响

【文献推介】蒙古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其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过去动态和未来预测

【文献推介】内蒙古大学徐柱文团队:干旱和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文献推介】面向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构建成片开发项目中留用地土地开发补偿费核算

【文献推介】半干旱草原轻度放牧下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受到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影响

【文献推介】物种-面积关系的尺度依赖性在古北草原普遍存在但普遍较弱

【文献推介】半干旱草原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食性金龟对马粪和牛粪分解的协同促进作用



期刊导读及目次浏览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6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5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4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3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2期目次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1期目次



视频摘要


【视频摘要】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

期刊介绍



《中国草地学报》(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2008-2023各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被Scopus收录,曾多次荣获全国、省级优秀期刊荣誉,是中国草学领域创办最早的科技期刊。2023年复合影响因子3.328,综合影响因子2.738。设“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简报”等栏目。


左滑查看更多


.



      联系我们        


       为方便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学术交流,编辑部建立了微信、QQ交流服务群,目前主要发布编辑部资讯、论文推荐等信息,有关专业领域的问题讨论、投稿等相关问题均可在群里咨询。    

入群方法:您可添加微信18947146322,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稿件编号),小编邀您加入微信群;QQ群号为737790739,可自行搜索加入。机构营销广告人员勿扰。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的宣传与推广、公众号用于作者专家等进行稿件查询、在线交流,丰富相关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