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84年9月成立的基础部外语教研室。2006年6月,学校公共课与体育教学部成立,内设外语教研室;2009年4月,外国语教学部成立;2023年4月,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学院主要负责学校公共外语、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学管理综合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医学英语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和英语语言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聘请外籍教师2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开展主题党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助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推动师生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共同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引领作用。党建活动紧密结合学院的教学工作与学科发展,开展了“致力语言服务 讲好中医故事”“立德树人 廉洁从教”等活动。
学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制定了《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通过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微课堂”等品牌课程思政实践,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库。学院组织开展了“百年辉煌”词汇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能力。学院在全国医药院校思政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在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5名教师在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学校《本科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课程教学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积极引入外研社系列教学一体化平台,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院改革学业考核方式,将学科竞赛成绩等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推进医学英语课程内涵建设,针对不同专业分类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持续开展医学英语特色教育教学,每学期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覆盖医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及小语种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了四级联动听课机制,确保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学院不断搭建展示学生英语能力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等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各项英语竞赛中获奖1362人次,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组建学科建设专班,积极探索“新文科+新医科”交叉学科建设的新路径,着力打造“中医英语”教研团队,定期举办专家论证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项目辅导,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立项各级教学科研项目38项,发表学术论文83篇。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国外语院校的交流活动,先后与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12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全国医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与学校口腔医学院、中医学院等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回眸往昔,学院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展望未来,学院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医科+新文科”交叉学科发展新思路、新路径,谱写新时代崭新篇章。
审核评估巡礼 | 公共卫生学院:绘制蓝图开启新程 奋楫扬帆再谱华章
来源:学校外国语学院
排版:学校新媒体中心 田志燕 常慧洁
编辑:宋泽浩 朱瑶
审核:王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