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中草药的区别及药食两用的用法

文摘   2024-11-09 09:53   山东  

      “药食同源”。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黄帝内经》讲“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正常人为了充饥而吃它,此时它就是食物,患者为了治病而吃它,此时它就是药物,是相对于吃它的人而言的,例如生姜,用于发汗解表,或用于隔姜灸、督灸,它就是药物,而用于日常炒菜、调菜,它就是食物。

        食物和中草药没有本质区别,但有量上的差异。中草药疗法是用自然界物质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两者的差别就差在偏性的大小上,偏性大的人们往往称之为药物,偏性小的人们往往称之为食物,两者皆有四性五味,性味峻烈的就是药物,性味平和的就是食物。例子附子的温性很强烈,就是典型的药物,用于救逆回阳,生姜也有温性,但其温性比较平和,一般就作为食物,但也可作为药物,是药食两用的物质。

       食物的偏性较弱,如果用它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其是润物细无声的调理方法,它更适合调理慢性病,药物的偏性大,可用于调理急性病,例如慢性的咳喘可以用药食两用的杏仁调理,急性和比较严重的咳喘就需要用药物麻黄、杏仁来调理。

       古人把药物分为上药、中药、下药,上药即是性味平和的食物,药食同源,食物也可以用做药物,药食两用,有些药物则只能做药物,不能做食物,例如砒霜。这告诉我们临症调理时,应首先选用药食两用的物质,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调理,即寓医于食,寓食于医。

       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分几批、公布了一百多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对调理一般慢性病,例如像糖尿病这样大的基础病,足够用了,这是我们首先应当采用的调理方法。由于这一百多种中药也可作为食物使用,使用它们还不需要中医处方权,人人可用。


以指代针点穴疗法
以指代针点穴优于针灸,优于推拿,调百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