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圣哲:要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

文摘   2024-11-17 08:08   江苏  

只有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是不是老人,完全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与之相处的人来确定,我们就可以解开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难题。

一个社会,如果人们时时认识到自己必须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这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有对人性的真正尊重,才会更和谐。




来源:遇见甄晨


昨天遇一位很久没见的朋友,一位成功的商人,现在60多岁,功成身退,事业全部交到了女儿的手中,她说,看着很多老人的一些行为,非常让人讨厌,我们要引以为鉴,千万不能成为这样的老人。

如何才能做到?让我想起聂圣哲先生2016年6月27日写的这篇《要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分享给大家。

《要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
作者:聂圣哲

现在做博士生导师是苦活。每年都盼望能招到有才也有趣的学生,但总是比较困难。

太多的人把学问当回事了。其实,中国的学问严重受儒学和科举制度影响,学问和装逼早就融为一体,想分开都难!

其实,每个人来我这里读博士我都理解。有社会活动需要的,有评职称需要的,有心理活动需要的。理工科博士相对好带一些,学问比较直观,查资料,测数据,提出设想,再试验、实验……从中有所发现,这个发现别人如果能重复,就成功了。发现如果特别重大,就可能得到诺贝尔奖。

去年招了一个博士,倒是个有才、有趣之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思维敏捷,特别有趣。记得他第一次见我,我问他为什么考我的博士,他说:“聂老师,因为你有趣,特别有趣。”听到一个人对有趣那么有兴趣,我顿时来劲了。看看是个男生,才25岁,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我说:“只要你外语能过,我想办法。”

他去年被入取了,先和其他博士生一样,上那些没用的基础课。他天天给我发微信,说上这些没用的课没有意义。我回答说,不上完这些课不能开题,也不能拿到学位。他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考博就是为了认识聂圣哲,拿不拿博士学位无所谓。我说,你不能乱混的,将来要找工作,要结婚成家……都需要钱。

他说,家庭条件不错。再说自己也不需要家里的钱,他在硕士期间就做有生意打理,每年30-50万收入不成问题。我眼前一亮,立即成了这个年轻人的粉丝(还有一个年轻人,我父亲的学生、也是父亲同事的女儿也是这种类型,我也是她的粉丝,她六岁就懂得买一大包大白兔奶糖分开零卖挣钱,人灵活,英语很好,理科女气质,声乐研究生毕业,上大学后就没再花过家长的钱)。

言归正传。

他说到拿不拿学位无所谓的时候,我内心真有点激动。就觉得一个有趣的年轻人来了。我问他,是否在学位论文之外做点有趣的事?他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可惜,我平时不在学校里呆着,他每次到我这里来见我,都要乘两个小时飞机,希望开题以后就来苏州住着,以便交流。)

我说,我手头在研究一个课题——“如何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他听了以后激动得像猴子看到蟠桃一样。

“如何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这是一个国际级的课题,因为资料显示。全世界都存在老人让年轻人讨厌的问题,但各国都没有系统研究。西方是靠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来避免老年人与年轻人情感冲突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是靠“尊老”的道德取向来约束……全世界各国,年轻人和老年人,虽说摩擦不断,但也相安无事;虽然表面风平浪静,当也是暗流涌动。

那么,谁是年轻人?谁是老年人呢?其实,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一个50岁人的眼里,60岁的人就是老人;在一个60岁人的眼里,80岁的人就是老年人;在5岁人眼里,10岁人就是老年人,在10岁人眼里,20岁的年轻人就是老年人……年龄的“落差”与“落差年龄比”是随时都伴随每一个人的,谁也逃脱不了。因为,你逃离不了这个社会,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按照这样的定义,每个人都是老人。你会问,对娘胎里3个月的孩子,7个月的也是老人?是的,这就是这个学说的本质意义。

只有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是不是老人,完全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与之相处的人来确定,我们就可以解开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难题。

一个社会,如果人们时时认识到自己必须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这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有对人性的真正尊重,才会更和谐。

人从生下来到离开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变老。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心理年龄年轻。那我要问,你心理年龄年轻到什么程度?5岁?10岁?3岁?……这还是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呢?这当然是一个大课题,是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的新课题。要全面阐述,需要几本专著。这也就是我需要助手帮助的原因。现在,简单来介绍一下。

要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有些理论比较通俗:

1、真理:要知道时代是什么?时代就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列车,只有时代淘汰你,不可能你来淘汰时代,这是真理;

2、反思:要十分敏锐的对待比你年轻的人所有的共性行为。当遇到年轻人的言行你不理解时,首先要反思——是不是社会上又出现了新的状况?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是不是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

3、责备是永远要谨慎。最忌讳的就是遇到事情就完全按照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作为判断用的“数据库”来做出判断。参照系如果错了,就像批改卷子的标准答案错了,判断出来的一切结果都将是错的。所以,对于比你年轻的人的言行,特别是你以前没有见过的类型,要了解、思考,再了解,再思考……然后要敞开心扉的来讨论,当一切都弄白以后再下临时结论,有待观察进展后,再下新的结论;

4、提前量很重要。要对自己的年龄有提前量的心理暗示,35岁,就要把自己当40岁的人来看待,45岁就要为50岁的心理承受做准备。这样你自己就可以做一个“年龄中介者”。比如说35岁的人,你既可以理解30岁及比30岁更年轻的人的言行,也能理解40岁以上的人的言行,心里不断要有可以有“模拟年龄体验”。

……(因为是学术课题不便谈得太多,此处删掉18万字)

当一个社会形成“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风气,这个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整个社会就会焕然一新:老年人不世故了,年轻人更稳重了;创新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实实在在。论资排辈没有了,压制后起之秀非常罕见;年纪大的变得可爱有活力,年轻人变得有担当;年轻人不会盼望老年人早点死,老年人也不会觉得年轻人“不成熟”……整个人类社会就像变了一个样,整体朝气蓬勃。

当然,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也要有一定的底线。比如说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从我们的“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学说来解释,是这样的:

振宁能时刻了解时代的变化,总站在时代的潮流的前沿。他能充分理解翁帆的一切行为举止,翁帆的爱好,振宁能不仅理解,甚至加入,产生共鸣;翁帆也做好了年龄提前量的思考,甚至心理模拟……

但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是不支持振宁这种“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过渡行为的。这种过渡也会使社会失去活力,会使翁帆这样的年轻人提前衰老。因为毕竟爷爷和孙女天天赤身裸体睡在一起,总有点不协调,尽管他们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他们还是做得过头了一点。振宁翁帆之配,无论对社会活力,对人类文明进程都会带来稍许的负能量。但是,振宁是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估计有些过人之处……

正在我这篇文章快结尾的时候,我的那位有趣的博士生发来微信,说他为了研究“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课题,他交了一个动物专业的女朋友,这样方便小白鼠实验。他把小白鼠按照不同的月龄,染成不同的颜色,发现小白鼠也有轻微的代沟现象,而消除他们的代沟现象是在觅食和跨代交配中进行的……他还说,准备用猴子做实验。

看来,这个学生是个搞研究的好苗子。

“做一个不让年轻人讨厌的老人”的课题,可能会出大成果。

来半城,读灿烂的书

▲ 戳此图片了解详情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助教

⊙免责声明:本图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直接联系我们!



延伸阅读

上野千鹤子的“向老学”:我准备好了,即使变老也没关系 | 品读本

10个爱自己的方法,分享给老姐妹

齐邦媛先生珍贵演讲视频:天下有很多可爱的事,请大家设法到老年心灵不空虚。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半城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叶檀|陈文茜|黄佟佟|野夫|张明|潘知常
周晓虹|白岩松|徐士进|裴谕新|薛冰|刘嘉
李丽淑|金一虹|晋锋@一猫一艺术|吕莎莎
张默雪|鲁敏|陶向南|傅国涌|曹立群|于海青

你点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半城会
一间书房,属于独立、自由、美好、有趣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