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Edward Hopper
随着手里案例越来越多,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保险,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到的。
很多人20多岁还是健康标准体时没有风险意识,对保险敬而远之。30岁之后有了家庭,担心自己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一旦生病,房贷没人还,孩子没钱养,到时可能还需要老人来接济……于是开始考虑保险,才发现健康险已经买不了了。
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太多了,还有肝功肾功异常的;比较好的情况是曾经肾炎后来康复的,需要提供出院小结和门诊复查的报告、病历,提交人工核保之后,保险公司再来评估是否承保,虽然麻烦但还算比较幸运,没有直接被拒保。
就别说年轻人了,小孩子类似的案例也太多了。
有妈妈因为孩子治疗荨麻疹,才想起要买高端医疗险来报销自费药,结果咨询我后才知道,大部分医疗险都是不赔既往症的;最小的案例5岁,在购买重疾险前一个星期,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医院确诊ADHD,医生信誓旦旦地说不影响买保险,但保司却延期,让孩子8岁之后再来决定是否承保……
这些问题可能在生活中不痛不痒,但在保险面前无所遁形,因为临床医学与核保医学是不一样的。医院里给你看病的医生,他口中的“小问题”很可能就是你投保的障碍。已经成为我们所说的“非标准体”,要么保费更贵,要么责任被除外,要么延期,甚至还可能被拒保。
有的人会说,我工作还不稳定,储蓄也少,等有钱了再来买保险。也有人会说,我又要养孩子又要还房贷,没钱再买保险。
但你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逻辑。储蓄少,就意味着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低;责任多,就意味着家庭根本承担不起任何风险。
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没有医疗险,巨额的医疗费用可能会耗尽你辛苦积攒的积蓄。没有重疾险的几十万赔付,停工治病、康复这几年没有收入,拿什么还房贷?拿什么交孩子学费?又如何安心养病?
我认识的快递小哥,一个月上万的收入,妻子全职在家带娃。他生病休息了大半年,现在还未康复,但无法再承担停工的损失,只好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工作岗位。
我知道后对家人感叹道:“早知道,我跟他讲讲重疾险,也不至于这样。”家人回我说:“当时就算你告诉他,他没生病之前,大概率也是不会考虑保险的。”
想想确实是啊!我30岁那年,朋友几次劝说我买重疾险,那时我觉得每年这么一笔钱,不如自己吃吃喝喝花掉。35岁幡然醒悟时,保费已经贵了不少,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咬咬牙也得买了。万幸的是还能买,买完第二年就查出乳腺结节三类,现在想起来真的好险。
所以一句话:买保险要趁早!
我会持续发布保险科普文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配置保险
欢迎扫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