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不过就是更绿一些的韭菜

文摘   2024-07-11 20:33   重庆  




大多数中产对自己有着非常错误的预期,觉得年薪上了百万的自己已然走上人生巅峰。于是开始上杠杆,贷款买别墅、供孩子上国际学校、老婆不上班开始配货养马……

我认识几位男士,年薪不过百,学着别人套套西服都要定制、抽雪茄、喝威士忌、坐商务舱。

听姐一句劝,人生还长。60岁之后,几个哥们儿约你一起去非洲safari。你一合计,商务舱+野奢帐篷,这一趟少说15万,但40岁买的房如今还在还贷,收入又不如当年了……拿不出钱怎么办,只好找个借口说不去了。

面子上的中产毫无意义,把钱捂实了让它安全增值才是正事。



前段时间中金新闻刷屏,刺痛了每个胆战心惊的中产。2020年,中金人均116万年薪火出圈,2023年人均薪资降到了69万,降幅40%。

一个月前刷到京东女高管的小作文:《40岁被裁,年薪百万,一夜归零》。这位女高管被裁之后,要养2个孩子3位老人,还要还房贷,动手术……

背房贷,加杠杆而已嘛,谁不是这么操作的?只是万万没想到,房价掉了,薪资降了,自己被裁了……

很多中产家庭都是这样,收入上限提高不了多少,但遇到问题下限轻易就能被击穿。没发生什么事,平平安安一辈子,一旦发生事,就会整体垮掉。

所以,


想过好一辈子,必须做好风险对冲



社保不能断



我很多博主朋友们收入高,但不给自己上社保,这种我能劝一个是一个。

以前我也是其中之一,觉得自己不可能缺那点钱。现在的工作就是做风险规划,才明白社保养老金和医保的用处不是让你过得多好,而是永远为你托底,让你不至于跌入谷底。

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好。


重疾、医疗、意外的风险对冲



意外、重疾虽然概率不算大,但一旦发生,你这辈子就没别的事了,全付身家交代在这儿了。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是标配,最近看到一位同事给自己买的定期寿险,保额700万。

为什么是700万?他自己分析:

① 贷房300万,必须全部覆盖;

② 女儿刚出生,每年平均花费10万,到22岁则需要220万;

③ 爸妈60岁,每年5万赡养费,到80岁需要100万;

④ 给老婆留100万作为生活费用。

如果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他身故或全残,这份寿险的额度足够养活剩下的一家人。看到这里,你盘算盘算自己家,多少保额能管够一家子生活?


投资风险



房产变现不易,且房价日日看跌。就像我自己,家里数套房打底,以前觉得人生稳了。谁料房价跌成这样,想卖两套房多捏点现金在手里,得降价40%左右,结果还卖不出去;股票基金就不用说了,钱放着不动就已经赢过了大部分炒股的人。

动静越多,风险越大。这年头,寻求安全保本的增值方式才是正解,比如储蓄险。5年缴5万,一共25万,60岁退休时变成了65.6万,70岁就变成了近百万。




长寿风险



我们80-90这两代人,活过90岁是大概率事件。年轻时就把钱造完,人又不能过了60岁就去死。

你能一过60岁就不用La Prairie了么?

你能一过60岁就不喝山崎单一麦芽威士忌了么?

你能一过60岁就不再去巴黎shopping了么?

你那么爱面子,60岁到90岁之间这30年的面子不要啦?

35岁的人买100万的商业养老金,分5年,每年缴20万,之后大概率能拿回4倍以上,100万变400万。你们有几个人能100%保证现在的资产老年后能翻2倍?对于某些人来说,保证不亏损已经不容易了。




相信大家都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中产不堪一击。

别的不说,一场大病,资产都会迅速跌落。再做点投资理财,原本可用的流动资金被套牢一半,再遇上降薪和裁员……

可以说每个中产距离破产都只有一步之遥。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夹紧尾巴做人,把你用来装x的钱分一部分出来,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定寿这种基本的保障配置齐全,有余力的考虑储蓄险,尤其是商业养老年金,给自己晚年买份体面。

这样,

即使生病,不会因为巨额治疗费用让家人陷入治还是不治的良心拷问;

即使意外,不至于让它成为家庭的灭顶之灾;

即使退休,一月1万的商业养老金,不至于让你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

以上。



Desperado安澜
旅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