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某年,张府夫人梦遇一只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随后有孕,诞下一子,此子不凡竟成宰相,因此后人便以“玉燕投怀”作为降生贵子的祝颂语,而这一典故的主人公便是张说。
张说早年参加朝廷考试,应诏策论被评第一,但因武则天认为“近古以来未有甲科”,无奈屈居乙等,此后多年仕途生涯不咸不淡,逐步升迁。
然而人生鲜少一帆风顺,不久后张说便迎来了足以影响一生的重击。
公元703年,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因多次遭遇宰相魏元忠弹劾,怀恨在心,遂设计诬陷魏元忠有谋反之心。
武则天当即将魏元忠关入大牢,并决定让两方于次日当面对质,为了坐实罪名,张氏兄弟私下找到张说,对他威逼利诱,命他指证魏元忠谋反。
张说面上答应,第二日在众大臣的规劝下,下定决心直言是张氏兄弟逼自己作伪证,因此被张氏兄弟反咬一口,称其是魏元忠的同谋。
两方各执一词,争论多日,期间张说从未改口,一直坚称魏元忠无罪,最终魏元忠被罢去宰相一职,张说被贬流放岭南。
所幸两年后,神龙政变,张氏兄弟被杀,武则天退位,新帝即位,张说被重新召回朝中,此后屡有升迁,两度为相,权倾朝野。
或许是昔日朝堂上仗义执言却换来一纸贬谪,又或是身居高位后迷失本心,此时的张说变得利欲熏心,开始凭个人喜恶排挤同僚。
因为和姚崇关系不睦,在得知唐玄宗欲命其为相后,便在私下指使御史弹劾姚崇,眼见玄宗无动于衷,又派人提议命姚崇任职地方,玄宗依旧不理,不久后姚崇入朝拜相。
张说日渐忧虑,于是跑去岐王府中申述诚意,反被姚崇告发,最终接连被贬,境遇一落千丈,期间有所悔悟,作诗抒怀。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这首诗是张说谪居岳州时的送别之作,他的好友即将入朝,而他却长留于此不知何时才能重归京师,一时间感慨万千,遂于送别宴上诗兴大发,既言离别,又藏心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巴陵,即岳州,临近洞庭山,因而放眼遥望可见洞庭秋景。
洞庭山水,历来为人称赞,可惜在失意的张说眼中,无心无情的风景便于无形中染上了几分凄迷。
于是一座孤山映入眼帘,孑然高立,独浮水中,如此时的他一般,身若浮萍,独居异乡。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登高望远,思绪渐起,不由想起了流传于洞庭山水的神话典故。
古时尧帝有两女,其名娥皇和女英,一同嫁给了舜,舜常年奔波劳累,死后葬于九嶷山上,二女听闻噩耗,当即启程南下寻舜,来到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哭流涕,不久后跳江殉情,化为湘江女神,后人哀之,遂在洞庭山上为二人筑墓安葬,造庙祭祀。
张说想起了这桩传说,想起了登仙的二女,想到了好友即将去往九重帝居,京师,何尝不是天下臣子梦寐以求的“登仙”之旅。
可惜这些对此时的张说而言是难以追攀的,心中愈发惆怅,最终落笔于山水间,让万般落寞随水东流。
待情入景中,便成佳作,故后人评曰“句格成就,渐入盛唐”。
因为落入低谷,所以对过往辉煌总多追忆,此乃人之常情。
然则若一味沉溺,损耗身心,终非长久,当及时脱离,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去继续拼搏与攀登,一如此后的张说,平定叛胡,复居宰辅,重登巅峰。
人生匆匆,不必为一时的挫折而颓唐,因为风雨过后,便是彩虹。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