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很多商学知识,
企业还是干不好?
<<<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本质去决策 >>>
最近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新闻:
清华大学总裁班34个学员,众筹开了一家餐厅,没想到因为经营不善,餐厅破产。
新闻一出,大家一片哗然,总裁班里都是大老板,个个商业经验丰富,大家合伙开一家餐厅,居然也能破产?
这里面固然有“34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但不少人还是会问:
为什么我学了很多商学知识,
企业还是会倒闭?
01
///比知道how to do
更重要的是why to do///
为什么有人学了很多商学知识,但效果却不好?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眼睛往往盯在了正确的方法,却忽略了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总是喜欢把重点关注在经验和方法上,关注别的企业怎么做,别的企业如何成功,但却忽略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即光注重how to do,而忽略了why to do。
只看到现象,而不知道背后的本质与底层逻辑。听完课、学习完案例,感觉收获很大,但回到企业后还是不知道咋干。
有很多企业学海底捞,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家学成功的案例。
我们只看到海底捞的服务好,却没有深刻理解,海底捞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服务,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服务。实际上就是没有深刻的理解到“服务利润链”背后的本质逻辑。
不少人看到小程序火了,就去搞小程序;抖音火了,也去做抖音;直播是风口,也兴冲冲地做起了直播。
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完全没有概念,只是看到别人在做,自己就跟风去做。
事实上,思考问题的方式(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当遇到问题时,通过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才能知道why to do,而不仅仅是局限在how to do。
就像捕鱼一样,我们需要知道网为什么可以捉到鱼(这里面既要了解网的本质,也要了解鱼的本质),即知道捉鱼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利用“网”去捉到“鱼”。
当我们不去思考背后的本质时,仅凭借经验,可能会在这片海域捉到鱼,但如果环境变了,换一片海域,或从海变成河,从河变成湖,同一套方法,还能抓到鱼吗?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鱼是怎么游的,它喜欢什么,它为什么上钩,这些本质的东西,不管在哪里,都能捕到鱼。
02
///数智时代的商业与管理
变的更多的只是工具和手段///
什么是数智时代?简单从现象来看,就是万物互联。数智时代,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方式全都发生了变化。
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无力感:一切变得那么快,我如何能跟得上?
实际上,这种无力感正是源于我们没有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
其实无论是战略、产品还是营销,其底层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工具和方法更加丰富了,我们应该在洞察底层逻辑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
到底哪些东西没变,哪些东西变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360如何颠覆杀毒市场?
360不靠卖杀毒软件赚钱,杀毒软件免费送,从别的方面来实现盈利。用这种办法,颠覆了整个杀毒软件行业。
这种商业模式是首创吗?不是。
以前,人们靠卖报纸来赚钱,但有个人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报纸免费送,用广告来赚钱。
这是自古至今都有的逻辑。
同样的逻辑,只是放在互联网时代,获客成本更低。360的软件免费送给大家,可以靠几乎为零的成本获得大量的客户 ,那么只需要考虑如何从获取来的顾客身上赚“不同的更多的钱”,因此取得了成功。所以,底层逻辑其实并没有改变。
这个逻辑不代表所有企业都适用。重要的是理解最本质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永远变革和创新,知道哪种逻辑适用于自己。
理论与实践之间确实存在着鸿沟,理论更强调科学与逻辑,而实践则更注重方法与经验。因此管理者只有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既能从理论到实践,又能从实践回归到理论,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所以,当管理者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思考它最本质的逻辑是什么,然后再去决策。
【END】
迈石方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