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这个寒假:父母少刷存在感,孩子才会“自来卷”
教育
2025-01-19 07:01
北京
▲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番茄妈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寒假,属于老母亲的无声战役也打响了。
儿子邦邦今年小学六年级,这个学期,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数学,真是一塌糊涂。
我摩拳擦掌,就想着趁这个机会好好给娃“补一补”。
于是,寒假伊始,我就给儿子邦邦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计划:
“每天8点起床吃早餐,背诵半小时课文,做一套数学卷子;
下午开始做各科的寒假作业,晚上再继续做我布置的课后作业……”
我每天在家督促他学习,可是放假一周以来,邦邦的学习状态却让我大失所望:
每天一让他学习就极其不乐意,课文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写作业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薄薄的几页作业要写几个小时,一篇作文都要墨迹一个下午。
还趁我不注意,偷偷拿出手机刷视频、打游戏……
我一说他,他就抱怨“烦死了”,甚至直接回到房间锁上门不理我。
看着“惨不忍睹”的鸡娃成果,我真是郁闷又焦虑。
孩子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如果一直这么混下去,到时候又该如何和初中接轨呢?
前两天去闺蜜家做客。
闺蜜一会忙着招待我,陪我喝茶聊天,一会还要忙着做饭,从头到尾都没有管过儿子杉杉。
但杉杉却特别自觉,一下午一直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完全没有受我们干扰,不到3个小时就把当天的作业全部完成了。
晚饭过后,他拉着他爸爸下楼打了一个小时羽毛球,之后又自觉地回到房间进行课外阅读。
真是羡煞我也!
怎么人家的孩子就那么省心,那么自律呢!
我再也坐不住了,把我最近的困扰一股脑地倾诉了出来。
闺蜜听我讲完前因后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你错就错在逼孩子太紧了,反而剥夺了孩子的内驱力!”
看着我不解的眼神,她给我讲了一个观点: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当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攥得太紧,孩子的压迫感也会特别重。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大人经常插手,甚至用外力推动孩子学习,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感,从而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闺蜜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
自从放假以来,我在儿子面前的“存在感”的确过于强烈了。
每天儿子刚起床,早饭还没吃完,我就开始催了:
“赶紧写作业去!写完作业还得去上兴趣班……”
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也经常借着送水果的名义进去探查一番。
一旦发现他走神了,或者是进度慢了,我就会出言提醒。
最后还要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旦哪里出错我就会把他训斥一顿。
现在想来,正是我的“过度关注和在意”,破坏了孩子宝贵的内驱力。
记得在综艺《老师请回答》里,看过这样一个女孩。
她对写作业格外抗拒,每天都要妈妈催着赶着学习,而且作业还经常漏写少写。
可了解后才知道,女孩每天除了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完成妈妈留的作业,经常写到深夜12点甚至更晚,就连周末也不能休息。
妈妈每天下班回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完成没有?汇报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
有时作业量实在太大,女孩熬不住就提前睡了,结果妈妈下班后见孩子作业没完成,还要喊她起来写完。
在妈妈的逼迫下,女孩心力交瘁,一学习就本能地产生排斥。
心理学专家李雪说:
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
从短期来看,外驱力的确能让孩子快速行动起来。
但长期靠外驱力支撑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疲惫、厌烦等负面情绪,能量难以持久。
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中,来自北京的11岁女孩陈思凝让人印象深刻。
她五年级就考入北京八中少年班,还曾在全国编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谓金光闪闪。
每天放学之后,思凝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每天的学习计划表看似紧密,但并不是大人的要求的,而是她主动去安排的。
而陈思凝的妈妈作为国内知名985大学的硕导,是没有多长的时间来照看陈思凝的学习的。
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是愿意学习的。但是因为父母投射了太多教育上的焦虑和期待,慢慢的孩子就变得抗拒学习了。”
所以她很少插手女儿的学习,而是为她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看了许多像陈思凝一样的学霸成长故事,我发现:
那些真正发自内心热爱学习,能够在漫长岁月中持续精进的孩子,大都被点燃了内心的动力。
作家林清玄曾说过: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父母与其过于关注孩子,用外力推着孩子学习,不如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彻底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
演讲前,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只大公鸡,按住它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拼命挣扎,怎么也不吃。
后来,他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开始主动吃起米来。
由此,陶行知认为:
“教育孩子就像喂鸡一样,强迫他去学习,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教而不化;
但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父母少刷存在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才会“自来卷”。
但给孩子自由,并不代表放任孩子不管。
我在上网研究过不少资料后,决定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坚持”进行改变:
一、以做孩子的“咨询顾问”为中心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指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咨询顾问”,就意味着要退居幕后,放手而不撒手。
首先,先帮孩子制定一份合适的学习计划。
这份计划,一定是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尊重孩子意愿和孩子共同商议后的结果。
并告诉孩子,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作业,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其次,在对学习计划达成共识之后,家长要做的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尽量保证一个相对安静、没有干扰物品的学习环境。并严格遵循不催促、不打扰、不干涉原则。
最后,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再最后统一对孩子进行复盘和指导。
比如对于儿子的弱项数学,我会在他做完作业之后,陪着他查缺补漏,一点一滴进步。
做孩子的“顾问”,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也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爱与责任。
二、坚持“正面反馈”
为什么孩子容易对游戏上瘾,就是因为游戏中会有各种即时反馈。
每过一个关卡都有奖励,会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快感,不断刺激孩子上瘾。
而学习本来就是一场漫长又枯燥的修行,如果孩子经常被打击,从中获取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越来越提不起兴致。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父母就要持续给孩子提供“正面反馈”:
比如帮儿子复盘时,发现他攻克了一道难题,我会立马夸他:
“宝贝,你真是一点就透,说明你挺有天赋呀!”
作文写得工整清爽,我也会感叹:“你这篇作文写得不错,字迹工整,真让人赏心悦目!”
当一个孩子的心里被种下自信的种子,感受到了自身的能量与价值,就会从心底相信——我能行。
三、坚持点燃孩子的兴趣
前段时间,看到17岁女孩魏应麟的“追星”故事。
上小学时,她在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接触到了梵巴语,并对这种语言非常着迷。
但这个语言非常冷门,只有少数专业大学才有,季羡林当初任教的北大就是其中之一。
从那时起,她就把北大设为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十年如一日地努力。
结果,她最后真的被保送至北大梵巴语专业。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孩子找到内心热爱,唯有热爱背后的那份坚持,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人走得更远。
父母平常可以通过挖掘孩子兴趣,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动力和价值。
我相信,一个被彻底点燃了内心热爱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做什么,也会自发地去寻找生命的那束光。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放在教育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父母如果只靠外力逼迫孩子,哪怕把孩子托得再高,早晚一天也会被反噬。
早日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帮助孩子迎接独立的自我,才能真正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这个寒假,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用耐心和智慧,点燃孩子生命的那把火。
点个
“在看”,
与所有父母共勉。
来源: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4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
哦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
参加完40岁的同学聚会后,我屏蔽了那个过得比我好的同学……
看了两位在元旦前轻生的大学生,我决定不和孩子谈期末成绩,回家好好过个年
年前最好的断舍离:尽快扔掉这4样旧东西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看了5000条青春期孩子的留言,我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不懂心疼父母?多半是父母犯了这3个错误……
第一批“返乡潮”来袭:卷不动的中年人,提前回家过年,老家允许停一停……
一个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脚把孩子养成“假富人”(深度好文)
这个寒假:父母少刷存在感,孩子才会“自来卷”
“咱家到底有多少钱?”家长一定要这样回答孩子,堪称人生教科书
当我试着给青春期儿子这些权力,他的叛逆、厌学都消失了!(实用好文)
一位40岁妈妈的自述:当我“抛夫弃子”摆烂后,全家都变了……
北京大爷街头采访句句扎心,当代年轻人的最强嘴替诞生了……
人民日报: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4个黄金法则,父母拿来就能用!
妈妈最大的悲哀,就是一辈子都没弄明白,你只是孩子的母亲,是老公的合作伙伴,在这个世界上,终其一生都是你一个人
笑死!中美网民开始在小红书对账了,结果两边都震惊了……
深圳一张期末试卷引爆全网,家长看完都呆住了:量大字多、题目“烧脑”,释放了什么信号?
叫“老婆”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流行这4种称呼方式
同样的试卷,同一个老师,学霸和学渣,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
孩子沉迷“低级快乐”爱刷短视频,大脑严重受损:假期谨防孩子“低级快乐”成瘾
孩子玻璃心、遇挫折就崩溃,这可不是小事:请告诉孩子,“输得起”比赢更重要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父母请收藏)
当我帮儿子找到“成功体验”,他的自驱力爆发了
女硕士8年被辞31次成“神经病”,母亲10套房产不愿资助:是重男轻女还是自私自利?
孩子一放寒假就摆烂?每个自律孩子背后,都站着会管的父母(附超详细假期攻略)
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的“闲聊”里就能看出来
25岁不结婚,30岁不务正业,退休后不帮儿子照顾孙子,那些逆“社会时钟”的人,如今后悔了吗
过来人的悔恨:一个家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父母张口闭口就这4种话 (推荐)
人民日报推荐:拒绝精神内耗的9个好习惯(建议妈妈收藏)
文科倒闭潮,来了!哈佛大学去年秋季取消30门课程,大多是文科专业,各国大学正在对文科开刀……
“她还是个孩子,怎么可能抑郁?” 妈妈给女儿停药换成维生素上热搜,背后真相竟是……
当父母说“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时,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让人心疼……
现在孩子“越来越笨”, 是保胎技术滥用酿出的恶果吗?
寒假,带孩子做这12件“低成本、高能量”小事,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建议收藏)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你吼了孩子,孩子敢顶嘴,说明这个家庭还有救;如果孩子一声不吭,那你家庭没救了
和海淀六小强资深教师聊天,她让我看到了“鸡娃派”从来不说的另一面
北大父亲为60分儿子狂刷心理学后,才醒悟:口嗨式的快乐教育,是对普通家庭最大的“欺骗”
考试后孩子说:“我只是粗心,其实我都会”,家长的回应至关重要
被10岁儿子气出结节后,我总结了一份不开窍男孩妈妈的自救指南
孩子感受到被爱的7个瞬间,中3条以上,恭喜你做父母很成功!(推荐)
放飞让孩子玩了一周手机后,我才明白,马斯克为什么要说出这些警告……
好的夫妻,都是“各过各的”
史上最长寒假怎么过,孩子又开心又不荒废学习?看完这篇就全懂了!(实用好文)
爱孩子的7个层次,看看你做到了第几层?(第7层堪称完美)
“要逼死我吗?”广东妈妈怒怼老师,我最心疼那个孩子
真心建议所有普通家庭:带孩子过一个低配寒假 | 精选
养娃8年,大号小号都练挺好,就是我这个当妈的先烂尾了……
孩子是否信任你、亲近你,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资深班主任直言:至少一半孩子在“假努力”,家长在“假关心”,家长和孩子都该看看 | 精选
一位985家长的十年真正意义上“超前”学习实验与深刻启示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