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张期末试卷引爆全网,家长看完都呆住了:量大字多、题目“烧脑”,释放了什么信号?

教育   2025-01-16 07:02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教育文摘
来源:校长新传媒(ID:new_xiaozhang)

这几天,一则“因难度太大,导致学校延时20分钟考试时间”的新闻上了热搜,也让深圳南山区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期末试卷瞬间出圈,火遍全网。

围观评论,争议较多的点主要是“题量大、题目灵活、难度高”,“喜欢绕弯子,让人分不清是在考语文还是数学”。

以热度最高的四年级数学试卷为例,乍一看,多处出现文言、成语、诗词歌赋。也引发了“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题吧”的调侃,“学的一粒沙,考的撒哈拉”的吐槽,和“难以想象这是小学生能做的数学试卷”的担忧。


调侃归调侃,这套试题到底难在哪里,题目恰不恰当;学生、家长、教师各方怎么看待、理解;对当下的教育又有哪些启发……

热议归于平静之后,我们来仔细地捋一捋。

试题特点:
量大字多、题目“烧脑”

首先,题量大、字数多

不算最末3道附加题,南山区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共6页、33道题。初步估算,90分钟内要完成,平均得两分半钟做一道题。

对比题量,有人拿出刚公布的《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直言连高考数学各项总共也就19道题。

字数方面,有位家长把题目导入文档做了统计,3200多字。对比自家孩子常做的海淀数学试卷2800多的字数,多出近400字。

其次,题目另类,灵活“烧脑”

比如,让孩子读《长城谣》,然后问“四万万”到底是个什么数字?


再如,让孩子估算一段文字的字数,图文说明估算过程和方法。


其实,单从题目来讲,有的题目出得非常好。

比如,以下面这道争议较大的,让孩子们“从成语描述的事件中选择概率最小的一个”为例。


这题不考计算能力,而是考查思维能力。站在四年级孩子思维水平的角度,它是鼓励孩子们去思考:“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水滴石穿”描述的事件是确定事件,发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而“大海捞针”是概率事件,结果未知。如此,答案也就不言自明。

类似的题目南山区五年级、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中还有不少。除了锻炼思维能力,也能体现数学“学科联系实际生活”的本质。

不过,正因为题目另类、字数多,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有家长表示孩子拿到试卷后懵了,读题、分析加上作答,整体耗时变多。这才有了后续的“延时20分钟考试时间”。

“这道也创新,那道题也创新,分开看都是好题,合在一起就容易出问题”。有人表示,这就是导致学生时间不够用,家长、老师可能吃不消的重要原因。

官方回应:
顺应课改方向,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期末考试出圈后,媒体联系南山区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国家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命题方向和重点都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希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试题比较综合,是想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接下来还是会顺应课改方向,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

综合性试题有前期探索。

公开资料显示,在命题中“强调情境入题,注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是今年才在南山区首次出现。而深圳其他各区,也早就跟进做了探索。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深圳多个区的四年级试题就尝试融入了真实情境和传统文化。试题内容涵盖“日用电子、食品安全、运动会、空间站、传统节日、名胜古迹、日常交通、商场抽奖、农家乐、代驾、房屋租赁”等众多场景。

比如,根据图片估算所包饺子的数量。

深圳南山区四年级试题

再如,计算火车票组合的数量。

深圳盐田区四年级试题

又如,计算地铁乘坐中的站点数量。

深圳福田区四年级试题

从试题看,只有想不到的情境,没有植入不了的数学题。可谓“万物皆数”。

这样的探索正是在提醒老师,尤其是提醒家长:

其一,要注重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和引导孩子;

其二,要同步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多方视角:
方向是对的,但策略要会、力度要对

学生感受——
有难度,大部分能做完,题型大多遇到过

对于这套试题,学生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南山区北师大附小一位五年级学生说:“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类型的数学卷子,总感觉怪怪的,阅读量太大。收了卷子又被通知加时。不过好在考完了,今天还收到了成绩单,考了92分”。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一位六年级同学说:“卷子知识点都会,但是题目出得太绕了。班上大部分同学没加时也能做完,但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出题方式,有点蒙,最好平时有练过再考,感受会好一些。”

福田区一位六年级学生试做了一下南山区六年级数学试题,10道选择题错了1题。他表示南山区试卷比自己平常的试卷要难,不过大部分题型以前都遇到过。

家长讨论——
是搞“弯弯绕”,还是在“跨学科”?

这样的试题,到底是在没苦硬吃,搞“弯弯绕”,还是通过学科交叉考查综合能力?

考试结束后,大致围绕这两个方向,深圳的家长们“吵”开了。


反对方的态度很鲜明:这种“把数学考成语文”的试题过于“花里胡哨”,要考查学生哪方面能力并不清楚。


对于新题型,一部分家长则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这套试题对跨学科学习、思维发展、阅读理解以及学习联系生活等孩子们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都有一定的考量。

还有家长认为,题目背后的数学知识并不难,看不懂题,不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才是最难的地方。

因此,比起刷题,让孩子会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精髓,也是数学教育应该的方向

而这次试卷上的题型,则是一种先见之举,题目的考查重点也符合未来教育的趋势。“初中才遇到的话,就没时间适应了”。

教师看法——
核心素养背后,藏着不被AI替代的能力
试题弱化了容易被AI替代的计算

今年南山区试卷还有一处变化值得注意:

可以看到,以往被认为是“送分”的计算题,在这次考试中更多强调了“错误分析”和“方法总结”的重要性,突出对孩子思考和总结问题能力的考查。相较而言,计算题的“计算”功能似乎被弱化了。

南山区四年级数学试题

南山区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位数学老师从适应未来AI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试卷有意弱化了那些将被AI代替的简单直接计算知识,而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

他还表示,试题中涉及很多单元知识的起始来源:如近似数是如何得到的、乘除法计算的算理等。看似较难,实际上都没有脱离课本。

同时,这也符合新版数学教材“注重数学本质的学习”“关注数学知识形成、探究等过程”的特点。

重视阅读,但要警惕功利化阅读。

关于试卷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加重的情况,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要重视阅读拓展,但不要功利化地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负担

“在让孩子们逐渐重视阅读,重视学科的整合角度上,这次考试一件好事。”不过为了整合学科,增大知识面而导致命题过于追求情景化,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不可取。方向对了,运用把握学科本质、融合策略和创造命题工具的能力也很重要,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变形。

重要信号:
小学的“地位”正在攀升

深圳的做法不是个例,在教育改革前沿地北京,各区小学的期末考试早已经沿着新课标方向,做了积极、全方位的探索。

刚刚结束的小学期末考试,各区试题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语文考试主观题多,题型更灵活。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跨学科整合能力。此外,语文对逻辑、推理等理科思维的考查也在加重。西城区六年级语文的一道题,要求根据图示写“纸杯火箭”的制作说明,既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考查了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考试小有难度,题量增多,阅读量变大。朝阳区六年级数学试卷一道选择题,题干加选项超过400字,不亚于一道阅读理解。

除了基础知识,数学考试更加注重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强调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形成

英语考试和新教材变化关联密切——重听读写,轻语法。试卷中阅读类型增多,涵盖非虚构类、科普类、调查报告等。

诸多调整的背后,有两大信号值得关注——

其一,小学的“地位”正在攀升

小学教育不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激发。这要求小学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探索性学习和思维发展。期末考试的变化也透露出:考试不再侧重记忆和应试技巧,而更多考查学生思维、创新、跨学科等多方面能力。

其二,即使在小学阶段,靠刷题拿高分的时代也结束了

从高考到中考的改革,再到今天小学期末考试的变化,趋势很明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建构知识、培养能力、锻炼品格,提升素养。

当试题更具开放性、探究性,习惯于死记硬背,只顾刷题,不愿变通的学生未来的挑战将越来越大,以思维取胜的学生优势更易突显出来。

这无不在提醒所有人:

无论高中、初中还是小学,靠刷题拿高分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来源:新校长传媒(ID:new_xiaozhang,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