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XO当下的确很难,但其能力进阶的速度以及反应灵敏度,其实远超预期。
撰文| 润屿
近期,有两笔License-out交易深受投资人关注:同润生物CD3/CD19双抗授权默沙东,预付款高达7亿美元;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授权默沙东,预付款高达5.88亿美元。深入两笔交易背后,同润生物由药明康德旗下资本孵化而来,而且授权产品是基于药明生物WuXibody和TCE平台所得。而默沙东,是药明长期的合作客户。
另外,金斯瑞旗下CDMO业务平台蓬勃生物,恰是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的PD-1单域抗体部分的授予者,此次礼新与默沙东的合作,直接让蓬勃生物凭关键技术开发受益。
CXO似乎正为自己造了一个新“闭环”:积累稳定的全球Pharma客户资源后,精准捕捉Pharma的阶段性需求,并不断修炼内功,为Pharma提供超出其技术能力的服务,另一边帮助中国Biotech推进管线,优中选优,搭建“BD桥梁”,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弯道出海”。
这是引出CXO 2025年新故事的一个重要信号。
另外,中国的CXO企业,尤其是CDMO,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考验其全球化布局深入度和精细度的关键战略机遇期。
这一时期,必定仍会面临未知的地缘政治影响等挑战,也必定仍有来自韩国、印度等地竞争对手的威胁。但厘清现象看本质,有两个核心竞争力难以撼动:
中国小分子CDMO的国别竞争力持续强劲。
中国CXO在细分化、专业化技术赛道精细运作的能力,正快速提升。
中国CXO企业的进阶能力与效率,是难比拟的。过去两年屡抢MNC大单的韩国CDMO,其优势在于大规模生产,质控是重中之重,但这一环今年已陆续出现“暴雷”迹象;而中国头部CDMO优势在于药物发现(R)和开发,能捕捉新分子机遇,有前沿技术平台逻辑作支撑。
历经过去10年发展而形成的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合作中,中国CXO的优势与发展韧劲,绝不能轻看。
CXO三季报里,有几大积极信号凸显:
其一,2024地缘政治风险最大的一只“灰犀牛”,没有击垮中国CXO,反倒凸显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上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法案》的最新进展是,众议院已对其表决,最终以306票赞成、81票反对、44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参议院尚未就拟议《生物安全法》的审议进行排期。
这件事前期未明朗前,带给药明等中国CXO企业的影响是较大的,从几次股价集体闪崩便可看出。但自该事件愈发明朗后,其中的不确定性反倒消除。
而且从实际的业绩表现来看,药明康德受法案影响的WuXi ATU(高端治疗CTDMO业务),虽然前三季度营收下滑了17个百分点,但收入带给公司整体影响几乎微不足道。另从客户构成来看,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112.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23.1%,客户黏性显而易见。
据外媒发布的一份调查,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如果该法案最终落地,将有超过90%的在研药物进度放缓。一头部CXO企业高层在年初表示,海外客户自然会关心地缘政治,但是行动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该向中国CXO下单,依旧在下单。
当然,不得不警惕的是,《生物安全法案》只是一个“坏开头”,提高对华关税等地缘政治风险仍给中国CXO企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其二,中国一体化CXO企业的优势仍稳定。药明康德与康龙化成,业务基本相同,优势都是布局国际化早,以药物发现业务起家,最终呈现全流程、一体化的特点,强势占据着前端流量入口。但在近两年周期震荡下,前端服务毛利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一情况在三季报中有所改变,康龙化成前端核心实验室服务板块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2%,增速比药明康德还亮眼,印证其前端业务复苏的速度。
其三,从需求端来看,基于全球投融资逐步恢复,海外业绩表现集体超预期,前三季度部分以海外收入为主的公司在手订单恢复显著,药明康德在手订单增加35.2%;博腾股份增超40%,康龙化成增超18%。新增订单情况,折射了未来一两年的业绩预期。同期,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及订单相对较少,这与医药寒冬复苏慢有关系。
其四,中国小分子CDMO的国别竞争力,依旧强劲,增速整体仍快于印度。具体从Q3业绩来看,药明康德化学业务(扣除新冠影响)增长26%,博腾股份小分子业务(扣除新冠影响)增长29%,康龙化成小分子增长21%,凯莱英(扣除新冠影响)增长19%。同期,欧洲代表性小分子CDMO增长放缓,印度增速减慢且出现负增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康龙化成CMC(小分子CDMO)板块同期新签订单同比增超30%,且大部分收入来自药物发现服务客户,这充分证明,康龙化成的CMC与实验室业务在高度协同,实验室客户导流效果及项目漏斗效应显而易见。这样的获客方式,在小分子CDMO竞争上是颇具优势的。
不过,从整体来看,头部及中部CXO企业三季度净利润还有所承压,仍主要与大订单交付造成的高基数、CXO板块的周期性调整等因素有关,而价格战影子仍处处存在。
现下,反映于中国CXO企业身上的难题仍旧存在:订单能力有待强化,还需要加快周期波动后消化和重新适应的节奏。但从环比数据来看,走过今年前三季度的很多CXO企业都带来了好消息:市场修复转正,行业回归正增长逻辑在加固。
那么,2025年,中国CXO企业的日子会更好过一点吗?
回答这一问题或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要厘清,为了更好地走向2025年,CXO能从哪些路径和方向上,寻找到增量?
结合财报,我们总结了以下三大机遇:
其一,必然是海外市场。
从需求端来看,有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1月5日,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全年总金额已达453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417亿美元。同期,国内需求侧仍在磨底,生物医药投融资总金额为48亿美元,相比2023年全年110亿美元仍有较大程度的下滑,仍处在政策托底的阶段。
而从企业业绩表现来看,最能体现这一机遇的,除了前述几家海外业绩表现集体超预期,还有中国CXO中的价格“卷王”——美迪西。在国际化方面,美迪西前九个月的境外收入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36%,较2023年底上升了8个百分点。
那么怎么把握住这一时期关键转折机遇?
一个是通过自建海外产研基地、合资建厂和并购的方式进行产能出海,摆脱属地化贸易制裁,突破部分国家“区域化竞争”的封锁。另一个则是,探索东南亚、中东及北非等新兴市场。
CXO企业已经开始着力构建除美国市场外多元化的产能布局,如药明康德新加坡研发生产基地投产;博腾股份斯洛文尼亚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泰格医药深耕其在东南亚的布局,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等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本土化团队;
美迪西波士顿第二座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的同时,其海外业务也在拓展美国市场外市场,欧洲、日本、韩国等众多地区。值得一提的是,美迪西在三季度业绩投资者活动中还明确表示,“力争将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至40-50%。”
其二,要构建“精细化、细分化、专业化”精耕明星生物技术赛道的实力与经验。
尤其是在GLP-1为代表的多肽业务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下,中国多肽CDMO,在2024年表现出极大的活力。药明康德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增长显著,成为其三季报最大的亮点之一;诺泰生物业绩大超市场预期,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2.5亿,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0%;圣诺生物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
对于多肽CDMO的爆发性需求,可以说完全是可预期的。仅从中国市场来看,2026年,随着中国司美格鲁肽专利的到期,相关仿制药企业商业化进程开启,需求还将迎来下一阶段的拐点。对此,行业对于原料多肽的生产需求水涨船高。除了多肽CDMO,此前有受访者此前向E药经理人表示,未来几年,ADC、CGT和核药相关特色CXO,也将迎大好的发展时机。
其三,练内功,夯实技术平台实力。如能打造自有抗体药物生产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平台,为MNC提供超出其技术能力的服务,足以成为CXO企业足够深厚的竞争力堡垒。如药明生物凭借前沿的专利技术平台,成功“牵手”与GSK、BioNTech等MNC。
其四,短期对于CRO企业来说,中药、仿制药领域存在较大机遇。以中药为例,近年来,中药研发在“规范难”的束缚下进展缓慢,随着政策端进一步对中药研制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与同名同方等临床路径,为中药CRO市场的扩容带来利好,相关中药CRO服务需求迅速传导至产业端。
参考资料:
方正证券《中国CXO行业下一个五年——全球化与新增量并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海通国际《中国CXO行业下一个五年——全球化与新增量并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原创 E药经理人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