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记 | 冯世云:甘南民变的最后一位团长

学术   2024-09-26 17:35   甘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冯世云:甘南民变的最后一位团长


陈卫东


       一九四三年春,在甘肃南部地区(俗称陇右)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举世瞩目的农民大起义,史称“甘南民变”(亦叫“甘南农民暴动”)。1943年,不堪被压迫和被奴役的汉、回、藏、东乡各族人民,在王仲甲、肖焕章、马福善、马继祖、肋巴佛、马木哥等人的领导下,揭竿而起,掀起了“抗粮、抗丁、抗捐”的武装起义。各民族团结一心,抗日反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武装起义中,宁定(广河)的马福善、马继祖父子领导的回族起义军在广河、康乐、和政等地高举义旗,进行了艰苦的对敌斗争;河州东乡的马木哥领导的东乡族起义军以东乡为依托,不时打击敌人。最后他们和王伸甲、肖焕章等领导的汉族义军,肋巴佛率领的藏族义军汇合,形成了一支近10万人的农民起义大军,狠狠打击了腐朽的国民党统治,在临夏民族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在我州康乐县有一位当年“民变”的中层领导现在还健在,他就是已高龄96岁,曾是肖焕章、马继祖起义部队的东乡族老英雄冯世云。当年,他跃马疆场,驰骋纵横,东讨西征,南拼北杀,走过了一场红红火火的人生历程。


      当我听说冯世云老前辈正是“甘南民变”的亲历者时,顿时欣喜不已,连夜驱车赶到康乐,拜见了这位东乡族老人,聆听了他的事迹。冯世云老人当年曾任农民起义军的团长,在“甘南民变”中经历过许多重大事件,虽然已运百岁,但依然神情壑铄、思路消晰。对许乡往事仍记忆孔新。在我们的感请下,这位轻易不肯开言的百岁老人,最后向我们缓缓敞开了记忆的大门,伴随着老人的回忆,我们也似乎一道回到了当年那段金戈铁马、气希万里的峥嵘岁月。


苦难的家世


      我名叫冯世云,东乡族,民国二年(1913年2月7日)出生于广河县排子坪乡周家山张家窑,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迁居康乐县新治街。我家世他为贫苦农民,父母亲都是老实忠厚的庄稼人,为了生计,他们只知道整天在田间埋头劳动,尽管如此,仍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的生活。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们,他们东奔西跑,居无定所。小时候,我的记忆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由于还不懂事,见富人家孩子成天吃白面馍,而我们一家却经常饿着肚子,就向母亲要白面馍吃,母亲只是流泪,最终是一声无奈的叹息!什么同是一样的人,命运为何如此不同?地主富人的钱财、粮食到底都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全家辛苦了一年,还吃不饱肚子,却还要向地主老爷纳粮,这是为什么?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于交不起地租,还不起债务,力避债,我家逼迫搬到和政县的大南岔拉尕山顶上,过了3年与世隔绝的“野人”生活。也就在这期间,大约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有一天我瞒着大人偷偷跑到宁定(广河)县城想看一看。不料正碰上马家军抓兵,我被抓到西宁乐家湾成了一名新兵。新兵的待遇是非人的,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受兵痞的打骂,由于不堪忍受折磨,我逃离了兵营。历尽千辛万苦,刚走到自己家门前,没来得及见母亲一面,又被抓了回去,遭到了毒打,整整三个月没能起床。但是,一年后,我又逃了出去,这次我没敢回家,而是一路沿街乞讨,在平凉、靖远、固原、同心等一带流浪。这时,我碰到一伙人,他们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很有江湖义气。他们见我流浪很可怜,又因当过兵,人较麻利,枪法又准,就问我愿不愿意跟他们一块干。我说我一个穷叫花子,有家都不能回,我跟你们干。他们的头领叫李汉卿,大伙都叫他肖爵。以后我才知道,他就是后来起义的重要领导人、大名鼎鼎的肖焕章,当时用的是化名。就这样,我加入了他们的组织(这时还未起义,没有公开的武装),在陇西一带进行“抢大户”行动,也就是打土豪。肖焕章人很厉害,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在起义中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起义失败后,他加入了共产觉,成为中共陇右工委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兰州工作。我五、六十年代曾找过他一次,他仍然记得我,见面后长谈了一次,互相讲述了各自的经历,最后,他还送了我十多块钱,亲自送我出了门,这十来块钱在生活困难时期竞救了我全家的命。到了大概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我随肖焕章到了临洮,这时候,肖焕章和王伸甲见了面,他们常在一起秘密商谈,后来,肖焕章在临洮城西木厂开了个羊肉馆,以后常见很多人来聚会商谈,这里面有马福善和马继祖父子俩。他们两个我都认识,有一次,马福善对肖焕章说:老肖,这个尕娃还是我带去吧!肖焕章笑着答应了,从此,我又加入到马福善、马继祖的行列里了,跟随他们去了边家湾。



东峪沟夺枪记


      民国三十二年的腊月十一日(公元1943年1月16日),从临洮肖焕章的羊肉馆里送来了一份紧急情报:国民军有八九个人护送马匹经过临洮尧甸,有7支步枪,要我们赶快去下枪(即夺枪)。于是,马福善紧急挑选了十多个精干的年轻人,由我和眼窝(马木哥)带领去临洮夺枪。这些人中我至今清楚记得名字的是:蓝布衫(姓郑)、华家老四、绿眼睛、唐舌头等(都是绰号,当时是为了保密)。到了预定地点,国民军的人就过来了,这时我们一人盯住一个目标慢慢贴了上去,而我们完全是当地老百姓的装束,他们根本就没有怀疑。忽然,马木哥打了一个响亮的口哨,这是行动的信号,我们马上一起动手,拨出腰刀逼住他们,这几个兵懵了,还没有反应过来,有几个人的枪已被抢下了,还有几个想顽抗,但一见明晃晃的腰刀,手脚都软了,吓得跪在地上直喊饶命。我们教训了他们几句放走了。此战,我们大获全胜,共夺得枪支7支,马45匹。所有枪支、马匹都装备了准备起义的部队。紧接着第二天,又有消息送到,明日有国民军2个班(24人)到渭源去接新兵,经过临洮东乡二十里铺,希望能来夺枪。当夜我们就出发了,共有40多人,赶到了东峪沟设伏。最终,我们俘虏了接兵的队伍,我也缴获了一支捷克式步枪。当时,我记得我们对新兵喊话:“我们是救命军,不打你们,赶快回家去”新兵们也都很孽障(可怜),一听此话,一哄而散,我们背着战利品高兴的回到了边家湾。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甘南农民暴动”中马福善、马继祖临洮夺枪事件,实质上这次行动是暴动前的一次“演练”,是整个农民大起义的序曲。


      打响农民暴动第一枪过了三、四天(即1943年1月20日——作者注)临洮县的保安队六十多人就来边家湾围剿我们。恰巧前天我们的主要人员都到临洮去打一个土豪,马福善、马继祖身边只有我们四、五人,力量非常薄弱。我们没有硬拼,边打边撤,想退到广河排子坪。保安队一点也不松劲,越追越近,就在十分危机的时刻,马继祖沉着冷静,他转过身去,“啪”、“啪”两枪,打倒了冲在最前面的两个敌人,其他敌人都被吓坏了,慌忙掉头逃跑,我们又返身追赶。这时,附近的群众也前来助战,他们手持棍棒、斧头、铁锨,追的追、堵的堵、抓的抓,最后俘虏敌军3人,打死7人,缴获长短枪11支。这一仗,是我们第一次真枪实弹的和敌人面对面的干,马继祖确实勇敢,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沉住气,很有计谋(谋略),枪法也好。


      边家湾战斗是整个“甘南民变”的前奏,它“打响了整个农民起义的第一枪”(牙含章《陇右地下斗争》),其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必将永载史册!


来源:<<临夏文史资料选辑>>(临夏州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 ) 

编辑:张艺涵 责编:方天赐

审核:郭文娟



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


开放时间

免费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上午8:30--11:30

    下午2:30--5:30      

周一闭馆


参观须知

团体讲解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预约电话

0930--6660318


扫描二维码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
弘扬革命烈士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