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逝世,终年100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卡特前总统是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决策者,长期以来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和两国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在任期间实现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开启中美关系新篇章。百岁人生中,卡特长期关注中国,他曾在自传中表示:“我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人生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与中国的结缘,始于卡特的童年。小时候,从事海上工作的叔叔汤姆·郭尔迪往返于中美航线,时常给卡特寄一些中国的照片和小礼物,让少年卡特对大洋彼岸的中国充满好奇。20世纪30年代,卡特阅读了美国旅华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书中对中国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也给卡特留下深刻印象,在他心中种下了中国“情结”的种子。2014年9月4日,吉米·卡特在北京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卡特恰好迎来25岁生日。对于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卡特认为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他说,我的生日和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说我命里注定是中国的朋友,我认为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与中国建交。1977年,卡特刚入主白宫不久,就将推进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优先事项。在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卡特的推动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卡特也将中美建交视为他“在白宫期间完成的最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成果”。中美建交后的第一个重大双边外交活动,是卡特邀请邓小平正式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受到热烈欢迎。国宴后,邓小平与卡特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欣赏演出,一百多名美国儿童用中文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唱结束,邓小平和夫人在卡特夫妇的陪同下上台向演员致谢,热情拥抱并俯身亲吻了孩子们,留下了中美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画面。整整30年后,当85岁高龄的卡特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时的情景时,依然感慨万千地说:“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美国人民的热情,那是一种自发的感情。”2019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美国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出席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国际研讨会。演讲结束后,卡特走过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背景栏。主办方供图
美国中国问题学者、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刘亚伟表示,如果说基辛格访华是“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是“打开了一扇窗”,而最终是卡特总统“把门推开了”。卸任总统后的40多年间,卡特依旧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曾多次访华,以中美民间交流使者的身份,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积极贡献。1982年,卡特与夫人罗莎琳创立卡特中心,致力于全球发展、健康和冲突解决。2008年汶川地震时,卡特中心宣布支援邛崃灾后重建,为震后的中国雪中送炭。2014年9月,卡特最后一次访华,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美建交35周年活动,并在中国过了自己的90岁生日。近年,卡特身体大不如前,但依旧关心中美关系发展。卡特反对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面对中美关系遭遇的一些波折,他特别撰文指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都至关重要,两国应当对话沟通化解分歧、修复裂痕。“真正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比任何可能出现的分歧都重要得多。”多年前卡特的这句话,至今引人深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