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奥托·席利:中欧班列是极具经济意义的生命线|东西问
文摘
2024-12-24 22:14
北京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来解答,而我们只有通过全球伙伴式合作才能找到答案。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当地时间12月3日,从中铁集装箱重庆中心站开出的X8083次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这一重要运输网络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作为中欧经贸往来的重要象征,中欧班列为双方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树立了积极典范。中欧关系如何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全球治理等领域持续深化?
德国前内政部长奥托·席利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中欧班列运行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的必要性,以及深化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等议题答问。
他强调,中欧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繁荣,还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双方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中欧班列运行为德国沿线城市带来的变化?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为欧洲带来的机遇?
奥托·席利:
连接中国重庆这座大都市与德国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港口的这条铁路运输线路,穿越多个国家,是一条极具经济意义的生命线,对于沿线所有参与的地区而言都是一笔无可估量的收益,尤其是对中国和欧洲。“一带一路”倡议,无论在字面意义还是引申意义上,都为拓展和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往来开辟了宏伟前景。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确实促进了许多主要国家之间和平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如今,在中国这一倡议的推动下,一个规模远超昔日的全新“丝绸之路”框架正逐步成形。因此,人们理应对此表示欢迎。
2024年12月3日,从中铁集装箱重庆中心站开出的X8083次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
中新社记者:德国与中国在经贸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但政治上关于“去风险”的讨论不断。在您看来,德国应如何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平衡经济利益与所谓政治风险?
奥托·席利:
德国与中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过去和现在都非常成功。继续、扩大和深化这一合作符合我们彼此理解的共同利益。自然,密切经济合作会带来相互交织的联系。如果相应的合作结构能够得以公平无歧视性地建立,我认为这更有助于德国经济形势的稳定,而非风险负担。德国与中国之间建立信任、伙伴关系和公平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这种合作同样符合双方及相关企业的利益。经验表明,这种合作也对政治对话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年11月7日,浙江绍兴,国际可持续智造大会暨中德高端制造会议开幕。
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齐聚,聚焦更智能化、更具韧性、更加绿色的全球制造业产业新生态,共拓中德合作发展新机遇,探索互利共赢之路。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为中东欧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助益?在您看来,该机制在推动中欧合作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奥托·席利: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尤其帮助参与的欧洲国家实施了包括跨境项目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则上,所有中欧之间或中国与欧洲企业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形式都值得支持。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某些欧盟成员国的多边合作总体上应不与欧盟发生冲突。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中欧双方探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的必要性和意义?
奥托·席利:
不幸的是,中欧之间经过多年艰难谈判的投资协定在2021年被欧洲议会“冻结”,至今尚未获得批准。这尤其令人遗憾。因为在中欧经济关系框架中,欧洲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是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重要因素。目前阻碍该协定批准的障碍,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并愿意妥协,应该是可以克服的。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7日,中国驻欧盟使团与国际竹藤组织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搭建“全竹茶空间”,展示特色竹产品。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德国与中国的整体关系?在您看来,两国应如何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奥托·席利:
中德关系最好时期产生于赫尔穆特·施密特总理和格哈德·施罗德总理执政期间。但总体来看,在奥拉夫·朔尔茨总理执政期间,中德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良好发展。但更为理想的是,能够进一步显著加强科学和文化交流,例如通过中国学者在德国高校进行客座讲座,或者德国学者在中国高校进行客座讲座;以及通过鼓励支持相关项目,使更多中国学生能够在德国高校学习,同时鼓励更多德国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此外,让中德两国年轻人在对方国家的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无疑也会大大增进相互理解。如果我们两国能够将在文学、哲学、视觉艺术和音乐领域的对话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那将尤其令人欣喜。
中新社记者:在地缘政治竞争和全球挑战加剧背景下,中欧如何在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加强合作?德国可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奥托·席利:
在地缘政治框架下,各国不应试图通过削弱其他国家来实现自身的强大。鉴于全球问题的严重性,比如饥荒、气候变化、现代技术带来的风险和环境破坏等,全球合作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来解答,而我们只有通过全球伙伴式合作才能找到答案。
全球合作的前提是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国家联盟,当然也没有任何政治家可以妄图统治世界。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我们如今已经生活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权力格局与以往有所不同。众所周知,中国以令人钦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经济实力,不仅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因此,德国必须优先致力于推动国际机构中的全球治理取得成功,并确保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进行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贸易不受任意设置的关税壁垒威胁。
受访者简介:
奥托·席利。
受访者供图
奥托·席利(Otto Schily),1932年出生于德国波鸿。自1963年起担任律师。1994年至1998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副主席,1998年至2005年任联邦内政部长。德国联邦共和国大功绩十字勋章获得者。
原标题:《
奥托·席利:中欧班列是极具经济意义的生命线 | 东西问
》
文字编辑:
徐皇冠
图片编辑:
崔楚翘
排版:梁静
审校:魏园
值班编辑:崔白露
人工智能伦理能否跨越物种界限?
古今东西并存,澳门城市规划何以别具一格?
登高望远,澳门何以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东西问
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最新文章
中国文学如何塑造中国的世界形象? | 东西问·汉学家
王震华:揭秘榫卯千变万化的内里乾坤|东西问
马修·温科普:东西方如何携手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东西问
聂华苓这样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 | 东西问
刘钊轶:中非传统价值观为国际合作提供全新“南方”视角|东西问
吴敏:中国武术缘何受到德国民众青睐?|东西问
林炳坤:闽南山村为何获得国际瞩目?|东西问
“彩陶王国”藏着怎样的史前文明密码?|东西问
甑皮岩遗址见证了华南古人类怎样的生活图景?|东西问
揭开西夏陵的神秘面纱|东西问
《高逸图卷》如何以“竹林七贤”传神“魏晋风度”?|东西问 · 传世名画
《墨荷图》里藏着八大山人怎样的笔情纵恣?|东西问 · 传世名画
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蕴含怎样的文化基因? | 东西问
赵文瑄:演员贵在真挚,无问东西 | 东西问·人物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了哪些文化密码?|东西问 · 传世名画
扬帆“出海”,中国网文如何保持吸引力?|东西问
为何说《雪景寒林图》是宋画之“无上神品”?|东西问 · 传世名画
杜甫草堂访“棋圣”|东西问 · 有点东西
麦积山石窟: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 | 东西问
《富春山居图》为何会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奇?|东西问
关佰勋:中外纪念币各有千秋|东西问
创办四周年,“东西问”专栏出新书|东西问
董宝厚:《洛神赋图》为何千古流芳?|东西问·传世名画
美国前总统卡特:与中国结缘的百岁人生|东西问 · 逝者
张建平: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东西问
德国汉学家雷德侯:石刻佛经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东西问
桑吉才让:为何说唐卡是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晶?|东西问
欧洲商界如何看待对华电动汽车关税?|东西问
哈大学校长:鲁班工坊为哈萨克斯坦青年辟职业新赛道|东西问
刘京哲:韩国流行文化中为何依然有金庸武侠影子?|东西问
罗马尼亚媒体人蔡小玉:很多年轻人希望到中国留学|东西问
焦小强:“中非科技小院”如何充实“非洲粮仓”?|东西问
蔡莉莉:中国民乐怎样沟通菲中文化?|东西问
中国与南亚国家友好往来,有何历史和现实基础?|东西问
王戎:青藏、川藏“两路”如何从历史走向未来?|东西问
奥托·席利:中欧班列是极具经济意义的生命线|东西问
迪米迟耶·佩西:丝路版画蕴含何种东西方交流印记?|东西问
曾莉:如何让澳门中医药走向全球?|东西问·澳门
人工智能伦理能否跨越物种界限?|东西问
张彩欣:一所百年博物院,如何架起中法人文交流之桥?|东西问
古今东西并存,澳门城市规划何以别具一格?|东西问
登高望远,澳门何以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东西问
用影像重温澳门时代印记|东西问·荐书
吴志良:澳门文化符号,融汇古今中西新力量|东西问
戈洛索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怎样影响欧洲园林?|东西问
德籍传媒人夏礼贤:为何把澳门当成“首选的家”?|东西问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建设国际人才集聚高地|东西问
马麟:历经六百载,南京明城墙何以联通东西?|东西问
《灰姑娘》《小红帽》的故事,中国在唐代和清代就有了?|东西问
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澳门如何发挥“平台作用”?|东西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