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召开。本次学术年会以“迈向城市设计科学”为主题,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
与会代表及嘉宾合影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印兴波,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丁沃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Christopher Law (罗健中)先生等嘉宾以及专委会委员出席会议。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丁沃沃主持。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印兴波致辞。
丁沃沃教授
在致辞中,王华理事长指出,城市设计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他强调了城市设计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与会者深入探讨如何将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城市设计实践中,以创造出更加宜居、智能、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王华副理事长致辞
印兴波书记在致辞中提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了城市设计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本次会议能够为城市设计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动力。
印兴波书记致辞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桂学文应邀作主题报告《统筹创新,技艺相融》,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Christopher Law (罗健中)先生作主题报告《关联的场所营造—社会、经济环境》。
桂学文大师强调城市设计从二维到三维、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通过实践案例展示如何融合规划与建筑,创造宜居、高效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
罗健中先生强调科学在城市更新中的关键作用,对城市网络的科学测评,社会参与的场所营造等议题进行了阐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桂学文
The oval partnership 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Christopher Law (罗健中)
分论坛与圆桌研讨会
分论坛环节,“城市设计理论人才培养”、“城市更新与空间营造”、“城市研究与数字技术”、“气候适应与城市设计”四个论坛沙龙同步举行,围绕时下业内的热门话题进行研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和圆桌讨论,促进与会专家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
分论坛 1:“城市设计理论人才培养”
由南京工业大学胡振宇教授召集的“城市设计理论与人才培养”分论坛,聚焦于城市设计教育的新发展。东南大学鲍莉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张芳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方遥教授作为嘉宾,分别就社会、文化、经济协调发展,街区活力评估,以及城市更新教学探索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南京大学胡友培、中国矿业大学孙良、苏州大学孙磊磊、扬州大学张建新等老师,围绕城市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展开了热烈讨论。
胡振宇教授
鲍莉教授
张芳教授
方遥教授
胡友培副教授
孙磊磊教授
孙良教授
张建新建筑师
靳兵董事长
分论坛1现场
分论坛 2:“城市更新与空间营造”
在江苏省设计大师刘志军教授的主持下,“城市更新与空间营造”分论坛聚焦于城市更新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案例。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荣朝晖董事长和东南大学马进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展示了他们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创新思路和实施效果。圆桌讨论环节中,专家们就如何处理历史价值不高的建筑物,如何通过解题和创意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营造,以及如何结合历史与现代需求进行城市更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志军教授
荣朝晖董事长
马进教授
分论坛2现场
分论坛 3:“城市研究与数字技术”
由东南大学徐小东教授召集的“城市研究与数字技术”分论坛,聚焦于数字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唐芃教授、张愚副教授、童滋雨教授和张芳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分别就数据密集型时代的科学研究、历史城区的数字系统分析、城市研究的复杂性以及空间叙事等议题进行了讲解。专家们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推动城市设计创新,并就相关挑战进行了交流。会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城市设计的质量与创新性。
徐小东教授
张愚副教授
童滋雨教授
罗建中先生
唐芃教授
张芳教授
分论坛3现场
分论坛 4:“气候适应与城市设计”
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规划师刘华召集的“城市形态学与气候适应性”分论坛,深入探讨了城市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窦平平副教授、方榕主任和王志刚院长等分享了他们在城市设计气候适应性、形态与气候关系、气候策略等方面的见解。专家们讨论了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改善通风和降低热岛效应,以及在不同尺度上考虑气候特征。会议提出了城市环境气候图,评估适宜建设区域,并探讨了建筑布局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调了气候研究在设计前端的重要性,旨在提升城市设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刘华总规划师
窦平平副教授
方榕博士
王志刚院长
分论坛4现场
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
同日下午举办“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胡友培和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教授孙磊磊主持学术报告环节。罗健中先生主持随后的圆桌讨论。
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现场
孙磊磊教授主持
胡友培副教授主持
学术报告 1:《量化城市形态的众包和开放方法/Crowdsourced and open approaches to quantitative urban morphology》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Filip Filjecki博士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众包数据和开放资源来量化城市形态,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Filjecki博士的报告强调了众包数据在城市形态研究中的潜力,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识别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模式。
Filip Filjecki博士
学术报告 2:《从建筑到区域,可缩放的形态与城市形态计量 / From a building to a region: scalable morphology with urban morphometric》
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Martin Fleischmann博士讨论了城市形态的可缩放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来理解城市结构和功能。Fleischmann博士的研究表明,通过量化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形态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Martin Fleischmann博士
学术报告 3:《量化城市形态学:计算性城市科学背景下的涌现 / Quantitative urban morphology: an emerging trend within computational urban science》
同济大学叶宇副教授的报告分析了计算性城市科学如何推动量化城市形态学的发展。报告强调了计算模型在理解城市形态演变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预测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叶宇副教授
学术报告 4:《人口与城市形态:基于小尺度城市形态类型特征的人口估算方法 / Population and Urban Form: Population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y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ale urban form》
南京大学刘铨副教授的报告展示了如何通过城市形态特征来估算人口,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刘铨教授的研究表明,城市形态的微观特征与人口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发现为人口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刘铨副教授
学术报告 5:《基于图的城市形态研究 / Graph based Study on Urban Form》
南京大学童滋雨教授探讨了图论在城市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为理解城市结构和动态提供了新的数学模型。童滋雨教授的报告展示了如何利用图论来分析城市网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的组织和功能。
童滋雨教授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由Christopher Law (罗健中)先生主持,多位国际知名学者作为分享嘉宾,包括Stephen Marshall、Sergio Porta、Filip Filjecki、Martin Fleischmann和叶宇等,就《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讨论涵盖了从城市形态的科学原理到实践应用的多个方面。
圆桌讨论现场
结语
随着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的最后一个圆桌讨论的结束,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国际城市形态科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会议不仅为国内外城市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师、规划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合作机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对城市设计科学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和国际合作,为建设更加宜居、智能、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本文转自公众号:城市设计JC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