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教学 | 2024年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二年级暑期《古建筑测绘》课程作业成果

学术   2024-10-23 21:11   江苏  


1


课程介绍 / Introduction

课程名称:古建筑测绘

时间:2024/08/21-2024/09/01

学生人数:10人

指导老师:史文娟、赵潇欣

助教:王梓蔚

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历史建筑现场测量实践,测稿整理及测绘正图绘制,并对测绘对象进行历史性研究、特色兴趣研究,以及编写测绘报告、拍摄短片等。

课程目标:

历史建筑测绘作为建筑学课程中一门专业特色突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点。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生对历史建筑实物的测绘和研究,了解扬州汪氏小苑的真实尺度、内容形式、规划布局、设计特点;对扬州汪氏小苑的特色做法,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真实比例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在测绘与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测绘成果、搜集资料与园林空间特点,拍摄以汪氏小苑为历史背景的故事短片,丰富成果形式。

地块介绍:

本次历史建筑测绘课程选取汪氏小苑(江苏省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作为测绘对象。汪氏小苑大门南向,有门堂4间,住宅分3路,各为前后3进。中路和东路间有火巷贯通,前后有“可栖”、“小苑春深”、“迎曦”等4个庭园,与住宅融为一体,整个建筑装修精致。



2


教学过程 / Teaching Process

本学年的暑期古建筑测绘课程于2024年8月21日正式展开,整体课程过程可拆分为 “测”与“绘”两个步骤。

:自8月21日至8月25日,由助教组织各学生小组开展为期一周的现场实地测绘,并在期间组织教师现场指导与集中看图。

:自8月22日至8月30日,各小组集中绘制图纸,并在期间组织教师二次看图与现场答疑。

老师与同学们每晚集中评图



3


成果展示 / Presentation

基于汪氏小苑的布局,本次测绘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小组,最后进行统一整合。一开始同学们一度不知从何着手测量。在老师的指导、助教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实践中,同学们顺利地开展了测绘工作,并集体合作完成了一部时长八分钟的情景短剧的拍摄。

同学们在建筑内进行测量并拍摄短片

根据同学们的测绘结果,汪氏小苑东路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包括:汪氏小苑接待室、春晖室、四公子居室、二公子居室、厨房、小苑春深、浴室与仆人房;中路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包括:门厅、福祠、树德堂、大公子居室、主人居室、三公子居室、储藏室、小苑春深与书房;西路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包括:可栖徲、船厅、秋鄠轩、小姐居室、轿房、地下室、小苑春深与静瑞馆。

汪氏小苑测绘平面

汪氏小苑屋顶平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了解平面布局后,同学们还对建筑立面、剖面与细部构造进行研究,对建筑门窗、铺地、檐口、屋顶、景观、空间关系等绘制大样图,使得同学们对清末建筑风格更为了解。

东路建筑西立面

中路建筑东立面

西路建筑第一进正立面

中路建筑小园横剖面

东路建筑纵剖面

中路建筑纵剖面

天井处纵剖面

小园处横剖面

东路建筑山墙(左上)与门窗(右上)大样

中路建筑轩大样(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福祠(左上)、小苑春深(右上)

三进纵深的空间关系(左下)、火巷(右下)

在现场测绘的最后两天,同学们对汪氏小苑及其背后的故事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同学们从汪氏盐业在一百年内从无到有、由盛转衰的故事中汲取灵感,设计了“盛”、“极盛”、“衰”三幕共九处场景。短片由王翔宇、黄思宇、李伟康分别饰演长子汪泰阶、次子汪泰麟、三子汪泰科,展示了一段十九世纪初期汪氏小苑的故事,重述了汪氏家族在动荡时局下的苦苦挣扎。

在为期一周的紧张测绘后,同学们利用一个月时间攻坚克难、完善图纸、精益求精,最终完成了此次古建作业。对于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同学们都有许多感悟。


江玉洁:

在这次测绘课程中,我主要负责东路的平面图。事实上,我对测绘的了解很有限,只能从以往设计课经验出发,先量柱网,然后是墙体位置,接着测量门洞......几天的过程中不断往返测绘地,一次次精进,弥补缺失的数据,修改误差,关注每一个细节。在扬州的数日,老师们循循善诱的讲解不仅培养了我对古建筑外观的审美,更使我对古建筑的结构细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我国的古建——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能够更好地被保护,得以传承后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吴思婷:

这次扬州古建筑测绘之旅,起初我以为仅是简单的测量与临摹,没想到其中暗藏了许许多多的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尺寸常常有偏差,导致图纸与尺寸无法对上,让我手足无措,更有前所未见的建筑结构令我无从下手。这一路上,我学习了解了多种建筑测量方法,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尽管困难重重,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充满动力与成就感。


刘超然:

在为期一周的古建筑测绘课程中,我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之美。一砖一瓦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更需我们以严谨的态度、精确的技术记录与保护。手持测量仪器,穿梭于古建筑的飞檐翘角间,每一笔测绘都是对历史的致敬。课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古建筑结构的精妙与设计的匠心独运,而现场测绘则让我们得以记录这份瑰宝。从初步的数据测量到图纸手工绘制,再到电脑精细整理,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这次课程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对古建筑保护充满了热情与责任感,更让我认识到测绘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赵志勇:

刚到扬州站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空气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走在积水严重的路面上,本就因为提前返校而郁闷的心情更加低落,抱着这样的情绪到了住处,放下了行李,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古建筑测绘。测绘课刚开始时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到了扬州,但在开始测绘课两天后,心中的郁结便烟消云散,尽管测绘时天气非常炎热,蚊虫也比较多,但和同学们齐心协力完成测绘任务,并在测绘中加深对古建筑知识的理解所带来的满足感让这些不太友好的外部条件显得不值一提。同时在测绘之余,我们还参观了扬州其他著名的古建园林,不仅欣赏到了许多明清建筑,还极大地开拓了眼界。最终在完成了测绘图纸的绘制后,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看着小组共同的成果,回想起测绘的经历,我对学校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李伟康:

临近开学前,我们前往扬州汪氏小苑开展暑期测绘课程。在那里,我们了解学习到很多。汪氏小苑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是清代盐商汪氏一族的栖息之地。汪氏小苑虽然不大,但是却承载了许多。他经历了汪氏从兴盛走向衰落,见证了朝代的更替,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建筑。我们此行的目的,便是去瞻仰去学习这座建筑。此行的开端并不顺利。首日到达扬州时,正值梅雨时节,我坐在由车站前往酒店的公交车上,第一次感受到了雨水滔滔如江河的感觉。由于汪氏小苑及周边古建筑遭受大雨,汪氏小苑周边的道路不幸被没过小腿的积水所阻塞。老师带着我们寻找了许多道路,均以失败告终,最终我们三个小组选出三位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蹚水前往。感受着积水的清凉,以及石子的锋利,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到达了汪氏小苑,展开了与它的邂逅。由于大雨,汪氏小苑内空无一人,只有几分萧索之感和悲凉之意。但是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静下心来,去感受这座建筑的精巧,感叹历史的厚重。我们漫步于其中,听着老师的介绍,观察着这座沉默不语的建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条长长的火巷。临走时,我思绪万千,沿着斑驳墙壁,在这里来回徘徊。站在巷口向内望时,古人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一眨眼,却又消失不见。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悲凉之感油然而生。然而前辈留给我们的这些巧夺天工的古建筑,仍然矗立在这里,向我们诉说着当时的辉煌。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是的,我们一定要保护、传承这些中国传统古建筑,让中国传统建筑在新世纪焕发生机。


陈彦博:

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经历,学校带我们去扬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古建测绘学习,这与在课堂上的经历不同,我们真实的进入了一个场景,去测量手绘并进行深入的调研,在与真实场景的互动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古建的知识。希望以后也能多多参加类似实地调研的课程,能够对建筑的设计和结构有更直观形象的理解。


王梓蔚(助教):

这次测绘的地点定在了扬州。扬州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亲身去体验过,所以也很高兴这一次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了解到汪氏小苑的历史和特点。由于本科期间的测绘因疫情只能在南京城内,时间规划和现在也有所不同,所以这次白天测绘、晚上集中看图的形式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一方面要求能够具备快速的吸收和检查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在绘图过程中能够实时地提出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测绘过程中,同学们还有了一项新的任务,拍摄一段关于园林的短片。在和同学们短短几天的相处中,能够感受到同学们都是自由奔放有独立思考的人,因此看到他们愿意在视频上展现自己的一些小创作也很高兴。



4


结语 / Conclusion

此次测绘过程不仅如实地记录了汪氏小苑的当下面貌,也细致地回溯了园林的过往历史。通过触摸这座清朝建筑遗迹的构造细节,经过为期一周的“测”与“绘”的反复打磨,同学们能够克服困难,在不同程度上了解汪氏小苑的建筑特点,学习园林的营造智慧,知其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如何而来,身临其境地回顾了汪氏盐商白手起家又由盛转衰的一百年,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建城学院建筑测绘课程自引入教学至今,己积累多年丰硕成果。在课程的学习与推进中,以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加强对历史珍贵遗产的抢救性测绘,令同学们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使命感,有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新时代建筑理念;培养学生理解、认同并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建筑遗产价值,为建筑学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文字 | 张耀天

图片 | 测绘课程全体师生

编辑 | 张耀天

审核 | 史文娟 赵潇欣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公众号,这里会发布学院新闻公告、教学科研、校院文化、校友活动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