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
前者包括由医护人员进行的常规诊室血压测量以及患者自我操作的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均需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
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BPM)庭血压监测(HBPM),可提供医疗环境外大量血压数据,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比诊室血压更为显著,预测心血管风险能力优于诊室血压。
要点3A 静息状态下血压测量步骤:
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 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I,C),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III,C)。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I,C)。
首诊时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I,B)。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 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I,C)。
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 1 min和3 min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I,B)。
要点3B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诊室血压是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I,A)。
应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识别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诊断难治性高血压(I,C)。
动态血压监测还可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判断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临床表型。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家庭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四肢血压测量计算踝/臂血压指数(ABI)或两侧上臂或下肢血压差值,可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疾(II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