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anobiotechnology | 转铁蛋白受体核酸适体修饰框架核酸用于靶向递送CEBPA-saRNA治疗胰管腺癌

学术   2024-08-24 18:00   上海  

今天分享一篇2024年7月发表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的文章,题目是Targeted delivery of CEBPA-saRNA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by transferrin receptor aptamer decorated 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通讯作者是朱长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等。

研究背景

胰腺癌是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胰腺导管腺癌(PDAC)占其发病率的85%以上。胰腺癌因遗传不稳定、代谢失调、免疫抑制、血管不足的存在,从而对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产生耐药性。因此,大多数胰腺癌患者无法从新兴的新药物和疗法中受益,突显了迫切需要探索针对这种恶性肿瘤的创新治疗方法的需求。本研究开发了一种tTR14修饰的tFNA纳米载体,将靶向CEBPA基因的外源性saRNA (CEBPA-saRNA)特异性递送至胰腺癌细胞,激活肿瘤抑制因子CEBPA及其下游效应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研究结果

AptFNAsa的构建与表征

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tFNA作为构建块。tFNA纳米载体中,S2L和S3L链各自具有额外的5'粘性突起,这些突起与saRNA有效载荷的棒状5'末端和目标识别适体序列杂交,最终形成以hTfR适体装饰并携带CEBPA靶向saRNA的三维纳米结构。作者使用非变性胶和透射电镜证实了这些tFNAs的成功合成,。为了表征这些纳米结构,作者还使用用了粒径电位器来测定它们的表观zeta电位,并使用动态光散射来评估aptFNAsa的水合粒径。


图1:AptFNAsa的合成与表征

AptFNAsa的生物稳定性和saRNA释放能力

作者评估了不同tFNA结构掺入后tFNAsa和aptFNAsa在血清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8小时血清孵育后,tFNAsa和aptFNAsa仍能保持其初始数量的50%以上(图2A)。此外,作者检测了DNA纳米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图2B)。随后使用PAGE分析了各种纳米材料与PANC-1细胞裂解物孵育0、6、12、 24或48小时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纳米结构在48小时内表现出部分稳定性(图2C)。作者使用RNase H模拟细胞内条件并评估aptFNAsa的saRNA释放能力,发现随着RNase H浓度的升高,tFNA纳米载体上的saRNA释放量逐渐增加(图2D、2E)。

图2:AptFNAsa的稳定性评价

AptFNAsa表现出优异的吸收和生物相容性

TR14适体针对人类转铁蛋白受体(hTfR),并证实TR14适体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实验结果与这些研究一致,引入四面体结构后,Cy3-tFNA、Cy3-tFNAns和Cy3-aptFNAns显示明显红色荧光(图3A)。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y3-aptFNAns的相对荧光强度高于其他两组(图3B、C),这表明tTR14适体有助于增加Cy3-aptFNAns的细胞摄取。在初步研究后,我们评估了含tFNA、tFNAns和aptFNAns的PANC-1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150 nM浓度下,这些药物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图3D)。进一步研究了aptFNAns对PANC-1细胞的影响,发现不同浓度(50、100、150 nM)处理48小时后,细胞活力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图3E)。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aptFNAns处理后,PANC-1细胞维持典型结构并有明显增殖。这些发现确认了DNA四面体材料的有效细胞摄取、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

图3:AptFNAns的细胞摄取和生物相容性

AptFNAsa诱导PANC-1细胞肿瘤抑制基因激活和抗增殖

在体外评估tFNAs纳米载体对saRNA的基因激活作用,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EBPA及其下游基因P21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图     4A-D),结果显示,aptFNAsa (150 nM)处理的细胞中相较于未处理细胞,与tFNAsa (150 nM)和Lipofectamine转染的细胞相比,aptFNAsa显示出更强的CEBPA和P21激活。利用MTT和EdU法评估了各组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图4E)。MTT结果显示,aptFNAsa (150 nM)显著抑制了PANC-1细胞的增殖,72 h后细胞存活率仅为未处理细胞的一半。aptFNAsa组的EdU明显低于其他组,表明aptFNAsa明显抑制了PANC-1细胞的增殖(图4F)。

图4:AptFNAsa在体外上调PANC-1细胞中CEBPA和P21的表达,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

AptFNAsa在小鼠PDAC模型中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通过皮下注射PANC-1细胞到裸鼠腋窝建立了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图5A),在21天的观察期结束时,接受PBS治疗的队列显示肿瘤的平均重量和体积均显著增加。相比之下,接受aptFNAsa或tFNAsa治疗的小鼠肿瘤尺寸和质量明显下降(图5B和D)。这证实了saRNA 引导的CEBPA具有强大的肿瘤抑制能力。采用qPCR检测CEBPA和P21基因的转录组结构。由此得出的数据表明,在aptfnasa处理的队列中,这两个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增加(图5E和F)。同样,从各种肿瘤细胞组中提取蛋白质来分析CEBPA和P21的表达水平。aptFNAsa治疗组CEBPA和P21的表达显著上调(图5G和H)。这些发现支持aptFNAsa通过激活CEBPA和P21基因,在小鼠体内减轻PDAC肿瘤的增殖作用,证明其有效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图5:AptFNAsa对pnac -1诱导小鼠模型肿瘤进展的影响

结论

作者利用基因治疗的潜力克服PDAC治疗带来的障碍。通过探索利用tFNA作为载体和hTfR核酸适体作为靶向配体,成功构建了基于saRNA的CEBPA配方,以激活肿瘤抑制因子CEBPA来治疗这种具有挑战性的癌症。

微信号:HanDa-Lab
课题组网站:https://www.hanlab.net/

撰稿:刘洋

校对:彭瑞资

编辑:侯佳宁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韩达课题组
韩达课题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