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1
孩子年龄/性别:18岁男孩
2
指导老师:马老师
3
情况介绍:
高二下学期退学,在家躺平,玩游戏;
和父母缺乏沟通,关系紧张;
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性格孤僻独立;
对未来没有期待,只想混吃等死。
经过咨询后,孩子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有目标有力量;也能理解父母,和父母关系缓和,愿意与父母沟通。
“天天都在家待着,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刷短视频,我们和他说话,他除了‘嗯’就是‘哦’,多一个字都不带说的,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沟通,唉!”
刘女士(化名)每次一提起儿子就忍不住地叹气。
自从两年前刘女士的儿子刘磊(化名)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退学后,刘女士就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
退学后的刘磊每天都无所事事,情绪也很不稳定。
有时候开心了,就到父母的公司帮帮忙;
有时候心情不好,就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黑白颠倒的玩游戏刷视频。
看着儿子的状态,刘女士一直都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心。
这两年里,只要一有机会,刘女士就会劝儿子早点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不上学了也可以做其他的,去技校或者去当兵都行。
但是每次刘女士苦口婆心的向儿子讲了一大堆,他却一句话都不回复,每次都急得刘女士想要破口大骂。
整整两年,刘磊和父母说的没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刘女士为了让刘磊能早点回归正常的生活,不再每天混日子,她开始不断地听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与心理咨询师交流。
慢慢地,刘女士终于明白了儿子刘磊发生改变的原因。
以下为刘女士自述。
#01
儿子突然退学躺平
两年前,那时候儿子刚满16岁,上高二下学期。
一次休假回家,儿子突然说他要退学,一点征兆都没有,还要求我们马上就去学校帮他办退学手续。
我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就说不想上了。
我自然是不同意的,还因此和儿子大吵了一架,可是最终我也没能拗过儿子,只能帮他办理了退学。
退学之后,儿子就整天躺在家里,不是打游戏,就是刷视频,我跟他说话,他也不理。
儿子的情绪也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坏。
有时候心情好,他会主动提出去公司帮帮忙,打打杂,或者出去散散心。
但是心情一不好,就谁也不理,门窗紧闭,饭也不吃,我去给他送饭,在房间外敲半天门,他也不吭一声。
看着他的状态,我每天都担心得睡不着觉,怕他一直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还怕他什么都不干也没个一技之长,以后在社会上没法立足。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在他心情看起来还不错的时候,走进他的房间。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特别闷的气味,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一点光都照不进来。
儿子头也不转的盯着电脑屏幕。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柔一些,对他说:
“磊磊,妈妈想和你好好谈谈。”
儿子只是微微抬了抬头,眼睛没有离开屏幕,默默的发出一声:
“嗯,说吧。”
我小心翼翼地说:
“儿子,你不能就这样一直在家待着啊。你还年轻,有很多路可以走。现在虽然退学了,但是你可以去学一门技术,你不是喜欢捣鼓那些机械小玩意吗?去技校学个汽修之类的,以后也能有个一技之长啊。”
我说完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回了一句:
“我不想。”
我不死心,有继续劝他:
“那你去当兵吧,锻炼一下自己也好啊。你看你表哥,当兵回来多精神,还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儿子开始不耐烦了,跟我说:
“我不感兴趣。”
我还是继续劝他:
“磊磊,你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办啊?妈妈这是为了你好。”
他突然以下就站起来了,一边对我大声吼,一边把我赶出房间: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别说了行不行,烦死了!”
然后,“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重重地捶了一下,忍不住得直流泪。
后来,儿子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去公司帮忙的时间越来越少,基本上整天都待在房间,一句话也不说。
可是他还那么小,什么都不干怎么行,以后怎么进入社会?怎么结婚生子?
可是我好话歹话说尽,面对我的哭诉,责骂甚至央求,儿子都不为所动。
那段时间,我焦虑到神经都出了问题。白天精神恍惚,晚上难以入睡,连做梦都是儿子已经走出房间,正常地开始生活了。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儿子才会变成这样。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该怎么办?
那段日子,我经历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痛苦。
#02
儿子为什么退学躺平
为了能了解儿子退学躺平的原因,知道儿子的心里真正在想什么。
我开始在网上疯狂的找资料看,听一些家庭教育专家的视频和直播,学习应该怎样和儿子相处,怎样帮助儿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反思中,我渐渐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明白了儿子躺平的“真相”。
我一直以为,儿子退学躺平是因为懒,因为成绩下降,因为不想上学,但从未想过,儿子问题的背后竟是因为缺爱。
我现在依然非常清晰的记得,心理咨询师对我说的话:
“家长爱孩子是本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才是本事。
在亲子教育中,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建立亲密的情感链接。
有了这样的链接,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信任感。他的内心才是安定的,愿意去克服困难,发展个人能力。”
而我跟儿子的情感链接,一直是不稳定的。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从农村出来,又没什么学历,结婚之后,我们就开始自主创业,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公司里。
儿子出生后,最开始是放在爷爷奶奶家养着,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给他报名了寄宿制的学校,一直到高中,他都一直住在学校。
记得有一次,他在学校摔了一跤,膝盖破了很大一块皮。
老师打电话通知我,我当时正在忙一个重要的项目,只是匆匆赶到学校,带他去医务室处理了一下伤口,叮嘱他几句要小心,就又赶回了公司。
在寄宿学校的那些年,别的孩子周末都有父母来接,可我们因为工作忙,经常是让他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有几次他在电话里说希望我们去接他,我却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了。
而且,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一起度过完整的假期。
别的家庭会一起出去旅游,享受亲子时光,而我们家总是冷冷清清。我以为给他足够的零花钱,让他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够了。
我也从来都不过问他的生活和学习,每次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
成绩好的时候,我就对他百般嘉奖、鼓励。
但是只要成绩单上的成绩变差,我就会指责他不用心,不明白父母的辛苦,为此,儿子经常被我训哭。
而我一直觉得努力挣钱,为儿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做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孩子也应该拿出优秀的成绩来回报我们。
却没意识到,我的这种教养方式,没能跟儿子建立起亲密链接,导致他的内心,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却不知道如何排解,也没有动力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失望性情感隔离”。
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和本该很亲近的人,却没有很亲的感觉。
比如和父母、伴侣、兄弟姐妹等,心理上充满距离感,和他们没什么分享欲,平时很少联系,在外遇到困难、受到委屈也不会跟他们讲。
他们潜意识中已经生成一个观念:对方是无法理解自己的,是靠不住的,我只能靠自己。
“反正说了也没有用,还是自己扛吧”。
其本质就是,对对方过于失望,不再把他当做情感依靠。
长期以来,我和儿子这种缺乏情感沟通的相处模式,便造成了他的“失望性情感隔离”。
让他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没有可以倾诉和依靠的港湾。
这时候我才明白,儿子的退学躺平,是一种长期压抑后的自我保护。
他沉迷游戏短视频也是想在那短暂的娱乐中,忘却现实中的孤独和迷茫。
他对未来没有期待,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从我们这里获得过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这种爱的缺失,让他的世界变得灰暗,让他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意识到问题后,我就开始想办法弥补这些年来对儿子情感上的亏欠,重新建立起我们之间的情感链接。
让儿子知道,他是被爱的,帮助他走出“失望性情感障碍”。
#03
儿子不再躺平,越来越有力量
我在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中,了解到了基地的基本情况,经过一番详细的了解和实地走访后,我安排儿子去了基地做专业的心理疗愈。
而我也在儿子做疗愈的同时,积极地跟咨询师学习,掌握与儿子建立“亲密链接”的方法,修复跟儿子的亲子关系。
1
带着一颗平常心,融入孩子
想要建立“亲密链接”的第一步就是陪伴。
但是,不少父母认为,和孩子一起待在家里就是陪伴,带孩子去吃大餐或者一起去看电影就是陪伴。
其实,陪伴是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亲子关系有没有变得更加紧密。
所以,想要修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建立积极的情感链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带着一颗平等的心,去倾听孩子真实的心声,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也只有这样,孩子的那些行为问题,才能逐渐改善。
比如,儿子很喜欢看综艺,以前,我一直觉得浪费时间,从来都不会陪儿子看,每次看到都还要说几句,让他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无用的事情上。
但以后,我会陪他一起看,在轻松的氛围中,让亲子关系也变得流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亲子链接的最终目的,是重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让孩子从陪伴与爱中获得安全感,找回奋斗的力量。
所以,千万不要控制不住,在关系稍好转时就又重启唠叨说教,破坏了好不容易修复的链接。
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是无条件的,哪怕他有再多缺点父母付他都不会改变。
2
发现孩子的正向行为,给足情绪价值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困惑又无力:
我明明那么爱孩子,说他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一点不领情?真是个逆子,白眼狼!
这是因为,家长不具备情绪回应能力,不顾孩子感受地进行说教和要求,只会让亲子沟通在误解中变得恶化。
孩子躺平玩游戏,家长很容易焦虑愤怒,下意识的对孩子进行训斥说教责骂。
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性,反而会削弱亲子关系。
所以想要跟孩子建立简单高效的沟通,家长需要提高情绪回应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激化矛盾,上纲上线的去指责。相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接纳,帮孩子将情绪抒发出来。
比如,儿子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
以前一看到儿子这样,我就会忍不住地焦虑,不断地去敲儿子的房门,然后就是各种说教与训斥。
因为我很担心儿子会一直这样“堕落”下去。
为此,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儿子也越来越不愿意理我。
所以以后,我会尽量抑制住心里的焦虑,轻声对他说:“儿子,我知道你现在可能不太想说话,妈妈就在客厅,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这里。”
另外,我还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孩子的正向行为,对他的行为给予夸奖,积极提供情绪价值。
只有父母提高了情绪回应的能力,孩子才会更容易走出负面心境,主动思考如何应对挑战。
只有被看见、被接纳、被理解的孩子,才能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才能平静下来,去做该做的事。
几个月后,儿子在基地经过咨询师专业的疗愈和耐心的指导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的情绪变得稳定多了,也愿意经常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在基地儿子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了。
上个月,儿子还获得了基地的“优秀学员”。
对于未来,儿子在咨询师是指导下,也有了清晰的目标,他在给我的来信中说:
“妈妈,您不用再为我担心了,我现在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会努力的,谢谢您一直对我不离不弃。”
看着儿子越来越好,我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经过这次,我终于明白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
“真正的教养,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支持。”
父母挣多少钱,给孩子多优越的物质条件,都不如和孩子建立“亲密链接”更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只有和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才能让孩子不孤独,并有勇气向人生的旷野迈去。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