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抽烟酗酒、脏话连篇!我只是个旁观者,却体会了万千父母的心

文摘   育儿   2024-10-28 17:57   山东  



青春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无数家庭措手不及。


孩子们的叛逆,更像是风暴中的闪电,刺破了父母的心。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多少父母,正在被突如其来的叛逆折磨?


不记得从哪天开始,那个听话、贴心的孩子,突然变得逆反:开始顶嘴、发脾气,沉迷手机、游戏、厌学、逃学,甚至要离家出走......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走上歪路,开始严格管控。


却没料到,孩子越管越逆反,最后甚至闹得无法收场,影响了孩子的学业。


败下阵来之后,家长又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邀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


青春期就是人依恋到独立的一个很重要转型期,对于这个时期孩子各种挣脱表现,养育者‘不急’是唯一的破解之道。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则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


15岁的初三女孩小涵(化名),曾是家里的乖乖女,爸妈的掌上明珠。


自上学起,小涵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亲朋好友都夸她是考重点高中的好苗子。


然而,这一切在初二那年悄然发生了改变。


刚升入初一不久,小涵仿佛变了一个人。完全没有了往日学习的态度,整天吊儿郎当,经常和一些辍学的孩子混在一起,还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性。


原本乖巧的孩子如今变得满嘴脏话,抽烟、喝酒样样俱全。


她频繁出入酒吧、台球厅等不适合孩子去的场所,甚至还交了“男朋友”谈起了恋爱,完全沉迷于眼前的灯红酒绿之中。


爸妈多次好言相劝,但小涵始终执迷不悟。


她一度认为学习无用,声称即便不学习,将来打工烤串也能赚钱,彻底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从原先的三好学生一下子跌入了班级的中下游。


为了逃避学校,小涵频繁地找各种理由请假,甚至开始反感老师,逃避考试。经常因为沉迷手机和爸妈争吵不断,甚至还扬言要跳楼。


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歧途,爸妈心如刀割。曾多次试过沟通,试图将她拉回正轨,但小涵的叛逆却愈演愈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涵陷入如此困境?她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倾听她的讲述,探寻背后的真相。


小涵的采访视频


1

爸妈情感破裂,我在“夹缝”中自处


在我的记忆中,爸妈的感情一直都不好,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居了。


那时的我虽然还不懂,只是隐隐觉得,家里的气氛和别人家不同,少了些许的温暖和甜蜜。


在我看来,他们很少有共同的话题,几乎没有很亲密的互动,甚至连基本的关心都很少。


平时周末在家的时候,爸妈几乎很少交流。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也像是两个陌生人一样,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我常常幻想,如果我们家也能像同学家那样,每天欢声笑语,那该有多好!


爸爸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几乎十天半月都不回家。有时候甚至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对家里的事情根本不关心。


小时候,我特别希望爸爸能在家陪我,或者听我讲讲学校里的事情。至少,陪我一起吃顿晚饭都可以。


但好像爸爸每次回家都特别地忙。即使在家,也是一直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是在忙工作,就是不停地打电话。


而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每当爸爸回家,妈妈就会变得格外敏感,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


她总是找各种理由和爸爸争吵,不停地抱怨、指责。


而我也早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争吵,这也成了我现在最不愿意想起的。


每当看到其他同学被爸妈宠爱的样子,我都无比地羡慕和嫉妒。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间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声。只听见妈妈哭着说:“我们之间现在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了,是吗?”


我推开门,发现妈妈手里正拿着爸爸的手机。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吵架的导火索。


我小心翼翼地退回到自己的房间,心里充满了不安和担忧。


我觉得,我们的家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空荡荡的房子,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温暖和关爱,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我渴望得到爸妈的关爱和陪伴,但他们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失望和伤心。 



2

妈妈的管控和窥探,让我心生畏惧


从小我就生性好动,小时候身边的人都觉得我特别活泼。然而,这样的性格却在我上学以后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每当上课我总是忍不住动来动去,老师也多次向妈妈反映,认为我不认真听讲,影响到了课堂的秩序。


为了改掉我好动的“毛病”,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妈妈都会一刻不离地坐在我旁边,监督我的一举一动。


每当我稍微动一下,哪怕是调整一下坐姿,妈妈就会毫不留情地打我一下:“不许动!专心写作业!”


我试着忍住不动,但身体的本能反应却让我难以控制。


每当我忍不住动了一下,妈妈就会狠狠地打我一下。我咬着牙,强忍着泪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妈妈的性格比较强势,她不仅在学习上对我要求严格,希望我能做到最好,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进行管控。


尤其是升入初中以后,妈妈对我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


她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害怕我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朋友,觉得我会被他们带坏,甚至走上歪路。


初一下学期,我的考试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妈妈作为奖励,给我买了一部手机。


然而,我却渐渐发现,手机成了她用来监控我的工具。


每当我上学后,她总会偷偷打开我的手机,查看里面的内容,包括和朋友的聊天记录,甚至是浏览器的历史记录都要一一检查。


每次被我发现,妈妈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都是为你好,被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带坏可怎么办!”


我理解妈妈的担忧和关心,但她的这种做法却让我感到窒息。


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没有隐私的透明人,生活在妈妈的严密监控之下。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我变得越来越不愿和妈妈交流,甚至开始有点讨厌她。 



3

身边的“毒友谊”,为我埋下定时炸弹


初二下学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同学认识了几个校外的朋友。


尽管她们的年龄和我相仿,但却已经辍学很长时间,每日过着与我截然不同的生活。


她们性格直率,行事洒脱,与她们在一起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可以忘掉所有的压力。


她们经常带我去一些之前我没去过的地方,网吧、台球厅、酒吧......每个地方都让我感觉特别地新鲜和刺激。


我一开始只是觉得好奇,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跟在她们后面,但很快我就渐渐迷失了自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后来,我开始模仿她们,跟着她们一起抽烟、喝酒,每天玩得不亦乐乎。


我还结识了一个在酒吧打工的男孩子,不久之后,我瞒着爸妈和他谈起了恋爱。


当别的同学都在努力拼博,准备冲刺高考的时候,我想的却是如何撒谎逃课跑出去玩。


那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种放纵、自由和刺激的感觉,感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我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学习,整天想着和那些朋友一起出去玩。有时候一直玩到凌晨一两点钟都不回家。


回到家后,我也整天抱着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和沉浸在“男朋友”的甜言蜜语中。学习对我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慢慢地,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从班级的前几名一下子下降到二三十名,有几次考试还直接交了白卷。


为此,班主任几次找爸妈谈话,提醒她我若继续这种状态,高考将毫无希望。

然而,我却对此似乎毫不在意。


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见我一直在玩手机,不停地催促我学习,可我就当没听见一样。


妈妈忍无可忍,一把抢过手机直接扔出了窗户。大声地斥责我说:“玩玩玩,整天就知道玩,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我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冲着她大喊:


“谁让你管我了?学习有什么用,我以后出去烤串儿照样也能挣大钱!”


“你别管我!你再管我,我就跳楼给你看!”说完我就直接跑向了窗户边。


恰巧此时,下班回家的爸爸撞见了我和妈妈吵架的场面。


他不仅没有安慰我,反而更加严厉地训斥我:“你跳吧,有本事你现在就跳下去!”


看着他们冷漠的态度,我瞬间感到心灰意冷,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以上为小涵第一人称自述


小涵的状态让爸妈一时陷入了困顿,不知道该如何拯救自己即将堕落的孩子。


通过身边朋友介绍,他们在网络上了解到了基地,还在公众号上看了很多和小涵有类似经历的案例。


最后,他们联系上了基地的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在充分了解到小涵的情况后,王老师向他们作了深入地分析。


经过王老师专业的分析和建议,他们最终决定把小涵送往基地进行调整改变,希望借助更多专业的力量帮助孩子重回正轨。




Part.1

安抚情绪,建立咨访关系


刚来到基地时,小涵的情绪波动特别大,王老师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来包容她,给予她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让小涵感受到基地是一个决对安全的环境,使她的紧张情绪慢慢得到舒缓,戒备心理也逐渐降低。


王老师运用了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小涵重新审视自己的叛逆行为,引导她认识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通过几次咨询,王老师逐渐与小涵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她也愿意向王老师敞开心扉,分享她的困扰。



Part.2

激发动力,重新定义目标


为了让小涵明白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王老师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小涵体验到不同生活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一方面,王老师让小涵想象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在烟熏火燎中忙碌,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艰辛。


另一方面,王老师又让小涵想象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一名律师的美好前景。


通过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小涵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


她当即拒绝了通过烤肉串生存的方式,表明她内心深处对于更好的生活和未来的渴望。


王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引导小涵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鼓励她积极面对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Part.3

换位思考,改变沟通方式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王老师采用【意向对话】的方式为小涵设计了一场沟通模式的体验活动,让小涵深刻感受不同沟通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通过王老师的引导,小涵体验到了尊重他人的沟通方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以及用冷漠或具有攻击性的沟通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王老师还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小涵更深入地感受语言攻击给对方的伤害,引导小涵换位思考,体验被攻击者的感受。


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小涵深刻体验到了语言攻击的伤害性,并意识到自己之前在无意中对他人带来的伤害。 



Part.4

提高认知,理解父母焦虑


为了帮助小涵重新审视早恋的利弊,王老师运用【认知疗法】引导她认识早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学业、情绪等。


通过王老师的引导,小涵逐渐认识到早恋并非只有浪漫和刺激,而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人生选择。


王老师还强调了早恋可能对生理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同时,王老师还帮助小涵理解爸妈对她早恋方面的焦虑,引导她站在爸妈的角度思考问题。


让她认识到爸妈之所以对早恋问题感到担忧,都是源于对她未来的担心和期望。


通过王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小涵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开始努力改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如今的小涵已经脱胎换骨。

 

曾经那个喝酒抽烟、满口脏话的小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她的成熟和理智。

 

现在的小涵,不仅不再与老师对抗,反而成为了老师得力的助手。

 

随着小涵的表现越来越好,她已经顺利地从基地的初级学员升级到了高级学员。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具备了被提升为班长的潜质。

 

如今的小涵,内心强大而坚定,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她的变化不仅让自己更加自信、快乐,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涵会继续努力,成为更加优秀和出色的人。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亲子关系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