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1
孩子年龄/性别:16岁女孩
2
指导老师:田老师
3
情况介绍:
高一休学,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在学校厕所割腕;
喜欢文学却一直被父亲逼着学奥数;
自卑,不敢与不熟悉的人说话;
休学后,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说不想活了。
经过调整后,孩子变得自信开朗,与人交流也变得落落大方,复学后还被选为语文课代表和文艺委员,与父母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很害怕与人相处,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以打破女儿脆弱的心理防线,瞬间陷入强烈的恐惧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儿都是这样度过的。
那段时间,我们全家人和女儿的相处都小心翼翼的,她就像一颗吹出来的泡泡一样,一动就破。
“女儿为什么会这样?”我每天都被这个问题折磨着。
直到今年9月份,女儿顺利复学并当上了语文课代表和文艺委员,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真正的放下来。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段经历,读完我们和女儿的故事,或许大家能从中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新方法。
女儿被查出重度抑郁、重度焦虑
女儿现在16岁,上高一。
从小她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敏感,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来了亲戚,她每次都是躲在房间里,要等人走了才会出来。
好在女儿从小就听话懂事,我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偶尔反驳一下我,只要我态度强硬,她就都不会再提了。
但是随着女儿的年纪增长,我发现女儿越来越内向自卑敏感。
到了14岁,女儿上初二那年,她居然跟我提出休学,说她觉得学校的同学老师都不喜欢自己,觉得去学校很痛苦。
我一听直接火冒三丈,认为是女儿矫情,把她痛斥一顿,让她继续上学。
自从这次之后,女儿一直都郁郁寡欢,连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也越来越少。
但幸好女儿在我的威逼利诱下顺利读完了初中。
高中时,为了能让女儿大学时顺利出国留学,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女儿送进了当地最好的私立国际高中。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这个私立国际高中成为了“压死”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
起初,我只是发现她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饭也不吃,我们叫她,她也不答应。
慢慢地,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她开始害怕去学校,每天早上起床都是一副极其痛苦的样子。
有一次,我送她去学校,在校门口,她紧紧地拽着我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恐惧和无助,嘴唇微微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直到有一次,学校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女儿在学校卫生间割腕。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我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我和她妈匆忙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心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疼得无法呼吸。
女儿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后,我们带她在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医生建议让她休学调养。
休学后,女儿就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房间里常常传出她压抑的痛哭声。
我们跟她说话,安慰她、鼓励她,她都听不进去。
嘴里不停地说着:
“我不想活了,活着太痛苦了,你们为什么要救我。”
有一次,我用备用钥匙打开了她的房门。
一进去,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窗帘紧紧拉着,只有一丝微弱的光线从缝隙中透进来。
女儿蜷缩在床上,她的头发凌乱地散在枕头上,眼睛哭得红肿,看到我进来,她只是微微地转过头,又把自己埋进了被子里。
我想安慰她,轻声地说:“宝贝,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你告诉我,我和妈妈一定都会帮你的。”
但是不管我说多少,女儿都不愿意回应我一句。
为了让她能打开心扉,我和她妈尝试了各种方法。
我们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她喜欢吃的饭菜,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她的房间,希望美食能给她带来一点慰藉。可是,大多数时候,饭菜都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渐渐变凉。
我们还尝试带她出去走走,哪怕只是在小区里转一转,但她极其抗拒,紧紧地抓着门框不肯出门。
我和她妈一边安慰她,一边轻轻地拉着她,好不容易把她带出了门,她却低着头,不敢看周围的人,一旦有陌生人靠近,她就会惊慌失措地往回跑。
看着女儿这样,我常常在深夜里独自流泪,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帮助到女儿,也不知道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没有“话语权”
是女儿重度抑郁、重度焦虑的原因
后来,我开始拼命地了解抑郁症的知识,听心理专家的讲座视频,与专家连麦,与心理咨询师沟通。
认真学习如何与抑郁症孩子相处,也一步步地寻找女儿抑郁焦虑的原因。
通过和心理咨询师沟通的次数越来越多,我逐渐弄清楚了女儿患抑郁焦虑的原因。
原来我长期以来都掌控着女儿的“话语权”,女儿在我的控制下一直都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女儿一直在“痛苦学习”。
我是学文科出身的,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科带来的弊端,为了让女儿不再重蹈我的覆辙,从女儿出生起我就一直给她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
为了给女儿打下学理科的良好基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强迫她必须努力学习数学。
我的督促方式简单粗暴。
例如,6岁一次数学考试女儿考砸,我直接揍了她一顿,我告诉她:“第一次印象最深刻,第一次的痛可以监督一辈子。”
小学6年,所有的兴趣班都是奥数。
但女儿喜欢文学,我就把她喜欢的书都藏起来,不让她找到,好专心做题。
无论女儿在书法、作文方面获奖多大,我都不会多看一眼,只有数学竞赛的奖项我才能稍微给她一点奖励。
我还会经常对女儿说:“你天生数学就差,还不努力的话,以后能做成什么事!”
最初,女儿面对我的这些要求,还会和我商量,表达自己的看法,说:
“爸爸,我喜欢文学,喜欢写作,能不能一半的时间学奥数一半时间看书写作呀。”
但每次我都会直接怼回去:
“喜欢?喜欢有什么用!文科以后是找不到工作的,你靠喜欢去喝西北风吗!”
她妈虽然对她没我这么严格,可也很少听她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女儿向她妈抱怨的时候,她妈基本上对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听你爸的就行,他也都是为你好。”
因为女儿的表达永远都被“扼杀”,慢慢地,女儿就再也没有表达过任何自己的想法。
心理咨询师说过:
“表达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当孩子主动或被动放弃这项权利,他也放弃了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当孩子说的话一次又一次被父母否定和忽视,直到放弃话语权,结果就是要么她选择反抗,要么她就一直沉沦下去,甚至做出偏激的举动。”
经过一番分析后,我才清晰地认识到:女儿出现的“果”,原来是我种下的“因”。
我必须要帮助女儿走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的“泥潭”。
正确的方法让女儿变得自信开朗
为了能更好地疗愈女儿内心的创伤,我和女儿商量,经过女儿同意后,我带女儿来到了心理成长基地,接受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疗愈。
咨询师为女儿安排了许多心理咨询课程,从个体咨询到团体活动,内容很丰富。
刚开始时,女儿不适应基地的环境,总是哭泣,也不吃饭,但咨询师很有耐心,总是默默地陪伴,轻声细语地引导女儿,为女儿带去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有了一些变化,她开始愿意参加基地的集体活动了,在基地举行的春季运动会中,女儿获得了跳绳项目女子组的第一名。
基地里还有很多疗愈课程,比如情绪认知课。
在课上,女儿逐渐了解到自己那些复杂的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
她开始明白,抑郁和焦虑不是她的错,她可以学着去面对和管理它们。
咨询师们还教了一些放松的技巧,女儿学会了深呼吸和简单的冥想,这让女儿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好。
经过一段时间,咨询师带女儿去做了专业的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女儿的抑郁和焦虑都已经得到了缓解。
女儿大概在基地待了半年多,当我再次来到基地接女儿的时候,她竟然主动跑过来拥抱我。回家的路上,她也不停地和我讲在基地里的趣事。
回到家后,女儿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不仅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还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学习。
过了两天,女儿主动提出要复学继续上高一,听见这个消息,我激动得直接抱起了女儿,开心地哭泣。
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擅作主张,而是认认真真地听了女儿的想法,把女儿转学到了公立的普通高中。
我也没有再逼她继续学奥数了,学会了尊重女儿的兴趣和选择。
今年国庆节后,女儿的班级竞选班干部,以前女儿从来不参加竞选,但这次女儿不仅参加了,还被选为语文课代表和文艺委员。
女儿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她的开心是我以前从未见到过的。
我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了咨询师,咨询师也由衷地为女儿感到开心。
但是咨询师提醒我,一定要摒弃以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然女儿还是会被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
所以,为了让自己不再犯以前的错误,让女儿在更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我不断地向咨询师请教方法。
咨询师说:“只有给足孩子‘话语权’,才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给足孩子“话语权”,咨询师教了我几点方法,我总结出来现在分享给大家。
1
当一个耐心的 “树洞”
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得像树洞一样有耐心。
不能孩子刚说了两句,就开始不耐烦了:“哎呀,别说了,我忙着呢!” 或者打断他们:“你这想法不对,别瞎说了。”
这样孩子只会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马上就不想说话啦。
无论如何都要等孩子把话说完,不管是讲学校里那个调皮同学的趣事,还是自己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有耐心的听下去。
2
给孩子 “说话时间” 专属 VIP 待遇
要把孩子说话当成一场重要的演出,就像听我们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一样。
每天专门安排一个 “说话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就是主角。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
这时候,你就像个忠实的粉丝,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别轻易否定,多来点 “彩虹屁”
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不能像苛刻的评委那样,总是举起 “否定” 的牌子。
这样只会瞬间浇灭孩子表达的欲望。
我们应当学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即便我们认为孩子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但也可以先对他们的想象力予以肯定,然后再温和地与他们探讨。
4
平等对待,放下 “家长架子”
不要总是将自己视为家庭中的 “掌权者”,而把孩子当作 “从属者”。
与孩子交谈时,应该要与他们“平视”,不要使用命令式的语气:“你必须这样做,我说了算!”
而是要像朋友一样:“亲爱的孩子,我们来商量一下这件事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呢?”
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
如果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只会畏惧我们的权威,有话也不敢说了。
看着女儿现在越来越好,我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家庭里拥有的“话语权”。
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自由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习,最终成为内心强大、充满自信的人。
当父母多一些尊重,孩子就多一份对生活的积极与热爱。
这份积极与热爱会转化成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足以对抗这世间的风风雨雨。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