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IM两岸青年影展
IM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导师公开课中,台湾资深电影制片人黄茂昌向学员和青年创作者们分享了自己从事影视制作与发行路上的宝贵经验。
黄茂昌从电影行业的产业构成开始讲述,并运用生动的例子和自身经验向现场的青年影视创作者们强调影片内容生产的重要性。在公开课最后,黄茂昌还介绍了电影作品提案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环节,以及目前海内外的创投渠道,希望能借此给予这些充满无限可能的青年影视创作者们更多坚定的信心和启发。
我在开始阐述之前,想要先讲一下电影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这个产业大概是由三种人来构成的:一种是经营者,比如说像我作为一个制片公司的负责人。第二种类似导演、摄影、指导、编剧,他们是一个制造者,也是创作者。但是如果我们要合作,就需要有一个人从经营的角度来跟所有创作者沟通,第三种就是产品(作品)完成了之后,进入市场这个环节,所要面对的销售者。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全球知名的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它的成功运作并非仅仅依赖于一位指挥家,在其背后有众多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以其经营者为例,假设明年是贝多芬诞辰200周年,他们需要策划一系列相关的节目,才能更好地推销演出。这背后涉及大量的商业思维。例如,他们可能会考虑是否可以邀请中国一位年仅6岁的钢琴神童参与表演。这种选角和策划并不仅仅是指挥家的职责,还包括了经营者的战略思考。当然,销售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上,大多数剧院音乐会的销售工作通常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便已开始。他们负责如何包装节目,如何与观众进行沟通,这些都是销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例子是房地产行业。我认为房地产与我们有一个相似之处。在大众认知中,人们普遍认为建造房屋是房地产的核心工作。但实际上,在这个行业中,建房只是最简单的部分。尽管我们可以聘请知名设计师和采用最好的建材,但一座房屋的建造通常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最多两年。而房地产商在获取土地和进行销售准备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往往需要十年以上。这与电影行业非常相似。我们拍摄一部电影可能只需30天,甚至更短,但你们知道前期筹备工作有多复杂吗?从剧本创作、版权获取到影片投资的各个环节,都极为艰辛。尤其是美国的独立制片公司,它们通常依赖于预售机制。也就是说,制作方提供一个完整的计划,包含剧本、演员阵容和导演信息,如果有买家感兴趣,他们可以签订预售合同。制作方凭借这些合同向银行贷款,进而完成影片制作。这一逻辑与房地产行业的运作模式如出一辙。因此,不难看出,这两个行业与影视行业有着极为相似的运作方式。既然提到了市场,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谈谈制片融资的问题。在国内,通常有几种常见的销售模式。第一种是买断模式,即以固定金额出售版权。例如,你拥有很多版权,可能以50万、100万或200万的价格将其卖出,卖断之后不再参与后续的分账。第二种是分账模式,即根据销售的实际情况,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销售多少,便按比例分账,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合作方式。第三种是如今影视行业中最常见的保底增长模式,即为了证明自己有信心经营这个作品,发行方会先支付一笔保底金额。如果销售情况不理想,发行方承担损失;如果销售表现优异,则双方按照约定比例继续分账。第四种模式是销售抽佣,不论是国内二级市场还是海外版权销售,这种模式都很常见。专业的销售团队会花时间和资源帮助你推广影片,并从销售中抽取佣金作为报酬。在讨论这些模式时,我希望大家能在未来的发行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你授权的媒体类型是什么。其次,必须清楚授权的地区范围。以我最近与意大利公司签署的一份联合制片合同为例,合同中对版权的区域划定非常具体,除了意大利本土,还包括一些意大利所辖的岛屿和其他区域,都被纳入了版权的授权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授权的时间期限。通常,版权发行并不是永久性的,授权期限可能是三年、五年或七年,具体情况会因合同而异。最后,合同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金额的清晰规定。特别是在涉及海外发行时,要确认金额是否包含税款,以及税款由谁来承担。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合同中明确,以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我们讨论了发行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电影生产环节,其中最为核心的无疑是故事本身。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观众,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故事的内涵和吸引力。每次在构思项目时,我都会思考,如何将我的故事有效地传达给他人。首先要明确的是,故事的缘起。这个缘起可能来源于你的生活经验、真实事件、新闻报道,或者是你的个人观察。这些素材需要被仔细收集和梳理,然后转化为一个连贯的叙事。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它的核心基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艘巨轮撞上冰山沉没的故事,但它不仅仅讲述了灾难,更融合了爱情和女性成长的主题。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突发事件展开叙事,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故事元素精炼成一个有力的叙事结构。在构建故事时,有几个核心要素需要明确。第一,你的人物是谁?他们的性格设定是什么?他们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冲突和挑战,最后如何成长并达到新的生命节点?例如,《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Rose的性格发展非常清晰:她从一个对生活失望、想要自杀的女性,最终成长为一个拥有勇气、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人。因此,Rose是影片中最具转变的角色,也是影片的主角。第二,故事的背景非常重要。故事发生的年代、社会环境,都会对情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放在今天可能不一定合适,但它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许多角色希望通过这段旅程获得财富或自由。因此,这个时代背景为影片增加了深层次的社会语境。第三,我们刚刚讲的泰坦尼克号故事其实是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件的触发点是因为女主人公想要自杀,想要跳海,但是男主在无意之中救了她。它是一个突发事件,也展开了这对男女之间的一个关系,它真正的冲突还是来自这两个阶级的落差。第四,共情。我常常觉得提案的工作,就是想要说服别人。一个好的销售,不在于你讲的多么天花乱坠,你是要真的觉得这个东西是不错的,你得相信它是好的产品,而且它可能是有市场,是有观众的。这跟我们电影行业也是一致的。你如果说其实我的项目一点观众都没有,完全没有市场,我想要骗你的钱来投资,那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痛苦,所以我想每一个人都需要重新去面对自己的产品。我们的工作其实不只是制片,像导演、编剧,所有人都一样,都不断在提案。不仅向出品投资方提案,向演员提案,更要向面对的观众提案。
如何向资方进行提案?这就是影片发行和融资中的关键环节。工作坊和创投平台是很好的机会,在这些地方你会遇到不同的资方,与他们交流并提出你的项目。提案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toB提案,面对的是同事、卖家或电影节的选片人。另一种形式中,创作缘起非常重要。比如,项目来源于一本诺贝尔奖作品或一个知名IP,并且你已经获得了版权。这类真实的创作背景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能够引起更多共鸣和反应。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告诉我,讲述影片的剧情并不是最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用一句话提炼出核心故事。要在30字内讲清楚一个故事,需要大量练习,不断审视项目,与他人交流,特别是与编剧沟通。尤其要让观众从这句话中理解影片的类型。对于我拍摄的文艺片来说,这尤为困难。在IM,我发现很多提案时只有导演一人参与,但通常提案环节是导演和制片人一起完成的。这是制片人的职责,帮助导演定位影片的市场方向。其次,需明确影片的成本大概在哪个区间,当前的融资情况如何。这点很重要,因为它让别人知道你和你的作品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最后,虽然不是提案的核心,但大多数人都会提及是否有过电影节的参与经历,以及发行思路。如果你的题材属于特殊类型片,我建议可以通过电影节来突出项目的定位。在进入创投环节前,许多新导演会通过实验室LAB或工作坊进行学习。这些LAB通常要求项目提供数据,并为项目提供指导,安排资方和联合制片进行洽谈。经过LAB的孵化,剧本和市场定位会更加清晰,接下来就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也就是资金支持和帮助融资的伙伴,这就进入了创投阶段。就我而言,创投是我寻找项目的主要途径,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平台为创投提供窗口。我经常关注短片,因为其中蕴含了最优秀的青年创作力量。短片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才华,也是我们寻找合作方的重要渠道。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在短片和电影节上的曝光机会。一次party或酒会,可能就是你找到合作机会的场合。此外,进行国际合资时要特别注意预算的考量。作为一个创意型制片人,我的核心任务是把控整个项目,而其中剧本尤为重要。对我来说,真正的三大工作就是剧本、选角和融资。同时,作为创意型制片人,必须做好长线心理准备。每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四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作为制片人或监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项目找到清晰的定位。你需要不断与市场、资方和导演反复推敲,明确项目的方向。有时候我也会思考,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合拍。合拍有两个好处: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扩大市场覆盖。合作能够增加触及观众和发行管道的机会。但如果你的项目99%的市场都在国内,那么为了那1%的国际市场去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并不值得。所以,项目的市场定位需要非常清晰。在融资方面,我了解到的主要形式包括:第一,风险投资或股权投资;第二,国际合拍;第三,版权预售,像美国电影大多采用这种模式;第四,发行合约,这也是融资的一部分。作为制片人或监制,你需要明确项目适合什么样的平台,并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