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风大家谈】努力构建新时代文风

文摘   2024-07-17 22:00   北京  

近些年,笔者大量阅读公文等文章,感觉文风方面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长文如海。长篇公文实在太多,面面俱到,长篇大论。读来无味且费劲,像喝一海碗白开水。反观当年邓小平同志主政西南,给中央的报告内容丰富饱满,却仅千字,毛泽东同志赞叹:“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


第二,套语过多。常读公文的人没有不熟悉下列套语的:“标本兼治、长短结合、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真抓实干……”有的文章套语连续不断,大面积出现。说套语不会错,还省力,故“长盛不衰”,可充斥套语的公文实在沉闷,难抓重点。反观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快板李”,喜说“大实话”:“冬天冷,夏天热,见了老婆儿叫大娘……”读来诙谐风趣,令人印象深刻。


20世纪60年代,有篇文章不用套语,却震撼了中华大地。这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章选用焦裕禄原话,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口头话”,彻底甩开套语,既面向大众,又着眼实效,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家拉法格在《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里揭示,“口头话”在论说中具有重磅作用。


第三,“官话”多,分析少。有些文章由一组组连续的分句构成,排列成长长的“字儿话”火车,冗赘且官气十足,却缺少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如此“官样文章”,离实际问题、离老百姓,该有多远!


扭转文风不易。从根本上说,写文章是观察现象、分析难题、拿出措施。秉此朴素动机着笔,或许套语消遁。在新时代,宜倡导文章在内容上“务实”,多针对实际问题。在语言上,宜提倡自然、清新、流畅、洗练的新风,并以口语为主,在适宜处辅以书面或文言词语——既让群众好懂,又具华美文采。


期盼构建起新时代的新文风!


作者:杜永道,系《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徐梦

语情局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