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买一套房,重回90年代,这里曾被称为小香港

文化   2024-11-13 08:20   广东  
当年那个7w在云南个旧买到房子的年轻人,
以一己之力让这个红河州深处的小城,火遍北上广深。
还记得那个江西小哥说,纳税评估价10万3,实际成交价7万。
解释是职工房,是个例,是稀缺,是万中挑一。
尽管这或许,并不是个旧真实的房价。
但确实,即便是飞速增长的前十年,这里的房价都没啥变化。
几千元的单价,足够让大城市的牛马们,羡慕得捶胸顿足。
△个旧的城市风貌,有点像香港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北有鹤岗,南有个旧」的说法开始风靡。
比起冰天雪地的北方,
这座云南小城,四季如春,物价感人。
来这里旅行的人们都说,
走在金湖边,有着恍若海滨小城的舒适和松弛。
作为红河州当年的老大,个旧名如其城,
保留了怀旧复古的建筑,
是一座活着的90年代的时光之城。
比如,个旧是个碧石铁路的起点。
这条铁路与城市相伴相生,是旧中国主权最完整的一条民营铁路。
比如,个旧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
所以,也被称为「锡都」。
城市处于两山之间,中间有湖,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处处是风景,步步皆风情。
湖在城中,城在山中,开门见树,出门就摘花。
因为当年的繁荣经济,这里一度被人们称为「小香港」。
云南的第一座高楼就建在这里,绿窗白墙,中西交融,可以看出曾经的繁盛。
△怀旧感,是这座小城的一大特色 图via 小红书博主秋色
所以,不是矫情。
很多人走在个旧,总有一种梦回当年的穿越感。
城市不大,Citywalk正当时。
时光不远,一元钱的缆车就能穿越回当年的青葱与无忧无虑。
但,这里真的像香港吗?
这里,真的只有旧时光吗?
答案,要去了个旧才知道。

01
100年前的火车站,停下来了

个旧,地处滇东南红河北岸,
是彝语「种荞麦吃荞饭的地方」的意思。
古称个旧里,后叫个旧县。
它的历史,往前追溯似乎要到五万年前。
相传当时,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
这样看,个旧似乎真的很「旧」。
但将指针拨回到百年前,这座小城有着沿海城市都无法触及的繁荣与热烈。
一切,缘于铁路。
△当年的辉煌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来个旧,必须看看火车站,看看寸轨,看看百年前的个碧石。
1913年,个碧石铁路股份公司成立,而后个碧石寸轨铁路建成。
不比米轨的广为人知,寸轨的特点在于小。
它的轨距只有600毫米,
比米轨的1000毫米轨距还要小。
云南寸轨个碧石铁路,
当时指的是以个旧为起点,鸡街为中心
东至碧色寨,西至石屏宝秀的六寸轨窄轨铁路。
别看寸轨小,但当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能。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锡矿由个旧运往碧色寨,
换装米轨从滇越铁路,运至海防,转水路运往香港,继而销往世界各地。
历史的尘烟在枕木上,滚滚向前,当时的个旧人抓住了挑战和机遇。
至此,金湖边冒着白烟的货运火车,开始走向了未来。
带来了文明与财富,也成就了当时个旧的繁华与勃勃生机。
只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时速30的寸轨无法满足越来越快节奏的需求,
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今,很多铁路爱好者和旅行者都爱去探寻当年的痕迹。
他们从滇越铁路的米轨走向寸轨的遗迹,
黄色个旧站已经成为商场,门口停满了车。
当年个碧石的中转地鸡街火车站,汽笛声也早已远去。
墨绿色的站台雨棚,精致的法式洋楼,青砖黛瓦。
绝版的货运火车,永久停放在了机修车间内的寸轨上。
去个旧的旅行者沈贺去到鸡街,在记录里写到当时的感受——
「站在百年鸡街站的站台上,在被风吹过的树叶沙沙声响中,遥想当年的喧闹与繁华。
昔日人声鼎沸的场面,也许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正是旧时光的魅力。
个旧的旧时光,还不止于铁路。
沈贺去完老鸡街之后,还去了老厂镇。
这是个旧最老的采矿场之一,有两千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老厂的锡矿开采达到顶峰,一度聚集了十多万人。
据说不少人,当年就可以月薪破万。
老厂成了富裕的代名词,这里也成为个旧繁荣的轨迹。
只是后来,资源枯竭,老厂走向没落。
如今的古镇上,只遗留下来了红旗剧场和50年代建的石头房,还有大量的工人新村及矿井。
空置的房屋随处可见。
工业遗址之上,当年淘金大潮的繁荣,就仿佛如烟尘般在风中消散了。
这里因锡而兴,也因锡而衰。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迷人的旧时光,
也能看见繁华时过境迁之后的,感叹。
△镜头下的老厂镇 图via 小红书博主沈贺
不过,个旧人倒从未妄自菲薄。

反而正因为有了「祖上阔过」的底色,

这座深山里的小城,即便放慢节奏,

也保留着自己对时光,淡然又开放的浪漫情怀。

人们总说这是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城市,

而事实上,这里已经和时间和平共处了。

△城中有湖,湖边有山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大概就是,

没关系,我们已经不着急赶时间了。


02
1元钱的复古缆车,出圈了

确实,在个旧Walk, 
最不需要顾虑的,就是时间。
沈贺用「怀旧 浪漫 松弛」三个词来形容他眼中的个旧。
「你会感受到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浪漫细节。人们没有在赶路,做什么事情都慢一拍却也井然有条。」
如今去个旧。
最出圈的,莫过1元钱,慢悠悠的地轨缆车。
 △地轨缆车,是大馨整趟行程的念念不忘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这个缆车,被誉为香港太平山顶缆车的内地版。
导航个旧的鑫苑宾馆,宾馆左手边即是缆车入口。
它本是当地居民上山下山的公共交通工具,投币一元,只收现金。
深红复古色,到点不停,只是慢行,
人们需要看对时间,一秒不差的踏入缆车车厢。
就像踏入旧时光的长河。
缆车沿着隧道,穿梭于山城之间,不疾不徐,郁郁葱葱,乡音环绕。
没带现金的旅客,遇到好心的本地老乡,会心笑一笑,聊上几句,
说不定,就会帮手投上一块钱。
有人说这分明就是梦回90年代的起点。
传说中的时光隧道,这里按下了启动键。
毕竟,食物好吃,价格便宜,个旧的物价是真的感人。
其中,糖烤小肉串很出名。
1990年开的八宝餐厅,是个旧的老字号。
肥瘦相间的小肉串被热力炙烤配上灵魂糖粉,甜香焦脆,一口回魂。
乍甸鲜奶吧,亦随处可见。
走在个旧的街上,随处可见的鲜奶吧里坐着男女老少。
桌上点一杯鲜奶,或者特色的奶白酒、米布丁。
奶味醇厚,就是妥妥的童年的味道。
这座城不仅松弛,蕴含的智慧更是细水长流。
行程中,沈贺最爱的,
则是个旧中心的金湖
前文所说的——「湖在城中,城在山中」的湖,就是这个湖。
有阳光的时候,这里波光粼粼,两岸高楼密集林立,红嘴鸥时不时掠过湖面。
俯拍或者湖边漫步,确实有一些维多利亚港的风情。
而说到金湖的来历,更是意思。
它一直被个旧人誉为,是上天的恩赐。
1954年8月,个旧连续几天瓢泼大雨。
在那个年代,没有完善的排水措施,个旧城成了一片汪洋。
政府决定围住洪水,把它留下来。
于是,变祸为福,从此一个面积0.8平方公里的高原明珠诞生。
在个旧生活多年的巴金老先生,为这个湖取了名字——
「金子之湖」,简称,金湖。
△沈贺看着下面的湖光山色,感叹整个城市被群山包围,城中心是一片湖水,既紧凑又开阔,有一种比例失调的美感。图via 小红书博主沈贺
老先生说——
「个旧并不是一个偏僻的小城市,它是中国一颗发光的宝石。」
宝石,指的是个旧,
也是指的,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智慧与纯良。
晚饭后,人们沿着金湖散步。
晚风轻盈,湖水荡漾,还是那句话, 这里都不赶时间。
个旧有湖,也有山。
老阴山,就是个旧人的母亲山。
深沉平和,看着个旧千百年的风云变幻。
老阴山海拔高达2162.7米,有大片的草原,也有巍峨的峭壁。
可以登山,亦可坐缆车扶摇而上。
网红一点, 说这是个旧自己的「呼伦贝尔」。
山顶能俯瞰湖光山色的城市全景,
还可以体验全国唯一城市上空的玻璃栈道。
△沈贺站在玻璃栈道之上 图via 小红书博主沈贺
从山上看金湖,看城市,仿佛跳脱出了时间,
若是碰到云海,感受个旧城若隐若现的梦幻感,也极为浪漫。
另一位旅行者大馨,还去了一趟沙甸
这里有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历经多次焚毁与重建,仍保留了明、清中国宫廷式建筑特色。
寺内建筑布局精美,大殿、宣礼楼、南北耳房等构成方形大四合院,
阳光透进来时,有一种神性之美。
与个旧这座城的淡泊,到真真儿相得益彰了。
如今,沙甸的清真寺已成为了文化地标,
吸引了很多游客特地前来,大馨去的时候,还遇到了不少国际友人。
不是礼拜日,大家静谧参观,阳光透亮。
△沙甸清真寺,绝美的光线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回程,再吃一顿烤肉串,这日子里的幸福,油然而生。
所以,很多人将未来的康养之地定在了个旧。
慢节奏的小城,被岁月打磨出了松弛,也被曾经的辉煌,锤炼出了独特的浪漫。
但在沈贺和很多人的眼里,
个旧又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小城。
不是小香港,不是小重庆。
个旧,就是个旧。
△看得见当年的岁月痕迹,也能感受到个旧向上的勃发之力 图via 小红书博主大馨
似乎没有那么摩登,但是完全感受不到衰落。
这里的人们自洽且乐观。
城市顶空的玻璃栈道反射着滇东南的丽阳,金湖边的高空滑翔伞,一朵朵如花般绽放。
他就感受到,这个城市其实还在向上生长,
个旧,从未止步过「旧」,
7W不过是个噱头,
但她正努力着,
让所有人,感受到这里依旧勃发的生机和活力。
——
一点参考
沈贺在个旧走的路线
day1 鸡街火车站➡️老厂镇
day2 老阴山玻璃栈道➡️金湖➡️火车站美食街➡️地轨缆车
大馨在个旧走的路线
地轨缆车➡️火车站美食街➡️金湖公园➡️沙甸清真寺
强推美食:糖粉小肉串 乍甸鲜奶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那一座城、图虫创意、小红书博主沈贺、小红书博主大馨_、小红书博主秋色;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 13392316112  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 13688913816  Mia











那一座城
在这里,发现城市的骄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