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马丁&王蒙团队利用“气相原料输入/液相产物流出”概念(LOGIC),聚焦阳光加热催化剂床层进行CO2加氢反应,通过反应装置下层进行温度控制,使反应中产生的甲醇在反应器底部冷凝,在无需额外能量输入的情况下,CO2转化率高达98%,甲醇选择性达到86%。
CO2是一种无毒且丰富的碳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氢气将CO2转化为甲醇这一关键工业平台分子,在减少碳排放同时又可以将CO2固定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是国家能源条件与环境现状的共同选择。然而,传统工艺依赖于高温高压,能源消耗巨大,同时反应热力学受限,难以在高转化率条件下实现甲醇高选择性。
基于此,北京大学的马丁&王蒙团队对传统釜式反应器进行了改造,利用太阳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将反向Cu-Zr基催化剂集成到太阳能驱动的反应器中,在无需额外能量输入的情况下,CO2转化率高达98%,甲醇选择性达到86%。该反应器采用了已报道的“气相原料输入/液相产物流出”概念(LOGIC),通过聚焦阳光加热催化剂床层,并在反应装置下层进行温度控制,使反应中产生的水同甲醇在反应器底部冷凝,从而减少装置内部重要产物分压,从而持续推动反应进行。此设计通过降低气相中产物浓度,有效调节反应平衡,确保高效的反应过程。这一成果较传统热催化工艺有了显著提升,突破了热力学的局限,为碳捕集与利用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此外,作者还设计定量环取样装置串联质谱用以检测反应过程中气体组分的变化。发现甲醇合成过程并非在反应初期即同步进行,而是先发生逆水煤气反应,生成CO和H2O,然后在达到相应的组分比例后,快速进行甲醇的生成。表明在该反应条件下气体成分的调节和反应动力学显著不同于传统的热催化反应条件。
利用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还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研究团队在实际太阳光和模拟光条件下均成功验证了反应器的性能,同时也指出了如光照波动和外部环境因素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系统并提升稳定性,以拓展其应用范围。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可再生能源与碳捕集技术的深度融合,展现了将CO2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持续资源的巨大潜力。
详见:Lingzhen Zeng, Yongfang Sun, Tingting Wang, Zeyan Cen, Maolin Wang, Oriol Angurell, Meng Wang, Ding Ma. Solar-powered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2 hydrogenation with high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Sci. China Chem.,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4-2318-8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扩展阅读】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魏迎旭&徐舒涛团队:原位固体核磁共振光谱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戴卫理&中国民航大学颜婷婷团队综述:催化转化生物质基乙醇和乙酸生成碳四化学品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高鹏&李圣刚团队:Ni修饰In2O3催化CO2加氢制甲醇研究
中山大学纪红兵/何晓辉:Rh1Cax/Al2O3单原子催化剂在1-辛烯氢甲酰化中的活性提升——钙添加率与催化活性之间存在火山曲线
韩璐、车顺爱、彭洪根课题组合作采用三功能两亲性模板剂原位自组装合成负载原子级分散Ni2+的介孔ZSM-48沸石
中科大黄伟新&张文华&邬宗芳团队:CO2加氢到甲醇和逆水气变换中ZnO-Cu界面催化剂的活性Cu结构
厦大成康&王野团队:具有纳米片层形貌的NiFe合金用于高效光热催化CO2制CH4
西北工业大学张健教授团队综述:用于乙炔半氢化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从热催化到可持续催化技术
武汉大学肖巍团队:利用碳掺杂ZnO/Au催化剂实现甲烷光催化转化为乙烯
清华大学王定胜/温州大学孟格课题组综述:针对多步反应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多功能设计
浙江大学肖丰收/王亮课题组综述:新策略构筑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