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我不祝你长乐未央

文摘   财经   2025-01-27 11:35   北京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知道,下半场的欢乐,可比不了上半场的欢乐。


去年7月份我写了篇文章,叫《当金融人的自我价值感被摧毁》,莫名出圈儿了,阅读量10万+,评论区涌入滔天的辱骂。

有人说:干金融的挣那么多钱,少一点儿就唧唧歪歪,你们是缺吃了还是少喝了,纯矫情。

有人说:想想给投资者亏了多少,还有脸博同情?薪酬都没收才好呢!

还有更激烈的人说:全是TMD的贪污腐败,灰色收入,都抓起来也不冤……

金融业的读者当然不服了,激情对线,于是金融人和非金融人站成两个阵营,吵了8000多条,最后系统跳出来,把评论全删了,禁止新留言,文章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鄙人属于自我攻击型作者,别人骂我,我就反省。

对啊,虽然降薪了,房贷压力,育儿压力陡然升高,但大家吃饱穿暖肯定是没问题的吧;虽然普遍面临失业威胁,甚至不少朋友已经失业了,但好歹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总比一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有家底,有门路吧?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混不下去了,要长时间家里蹲,或者转行从零开始,再没有人围前围后“某总、某总”地哈着了,日子就不能开开心心过了?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我们不是早就知道经济是有周期的,有上行就有下行,2011年已经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拐点,从此要走L型了,日子一步步紧起来意外么?我们不是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修昔底德陷阱”,对股市、债市、房价、甚至连延迟退休都预判过多少回了么?

怎么如今事到临头,一个个年近不惑,甚至眼看着要知天命的老江湖们,聚在一起还长吁短叹,怨天怨地呢?是不是咱格局不够?修为不行啊?

但人吧,就是这么个情况,道理都懂,情绪却不是由理智左右的,激素们自有一套运作法则。所谓幸福感,是比较的产物,不是绝对的数值。今天过得比昨天好,就幸福;明天比今天更有希望,就幸福;反之,下坡路,别管怎么下,都开心不了。

汉代有一句吉祥话儿,叫“长乐未央”,一般翻译成“长久欢乐,永不结束”,算是当时最美好的祝福了。但其实这个翻译不准确,“央”并不是“结束”的意思,而是“中央”、“一半”,也就是说,老祖宗的祝福语是祝你“长久欢乐,永远在上升周期,还未过半”。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知道,下半场的欢乐,可比不了上半场的欢乐。

本轮金融行业的上升周期差不多是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整治完毕开始的,之后证监会履职,保监会成立,游戏规则日渐清晰;银行、券商、信托丢掉历史包袱,分业经营,清爽起步;公募基金华丽丽登场,逼格高雅,牌照金贵;股市、债市一路壮大、金融产品创新应接不暇……

在上升周期里为什么容易开心呢?

首先工作机会很多,升职加薪几乎是必然的。你入职时看到前辈们干个四年、五年就升职了,轮到你,可能不要两、三年。由于行业整体规模是扩张的,新机构又层出不穷,跳槽也很容易,遇上单位领导给穿小鞋儿了,同事们恶性竞争了,或者公司制度僵化,激励不到位,走就是了。谁一年到头还接不到十几个猎头电话呢?薪酬、职级必然是越跳越高的,全看咱乐不乐意动弹。

在上升周期里,人其实是很难意识到周期力量的,往往会把个人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是我准确地把握了市场机会,专业能力强!是我引进了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公司抢占先机!是我掌握了大量客户资源,情商魅力爆棚!是我向上管理善于沟通,向下管理驭人有术,可真有我的!

工作固然有难题,有波折,上升周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得来说正反馈居多,我们大多数人是在不断进步中,不断获得肯定的。

这一轮上升周期在2012-2017年达到顶峰。随着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会议召开,政策态度转变为“放松管制、金融开放”,于是各种创新受到鼓励,业务准入门槛普遍降低,混业与嵌套大行其道。金融业,起码资管行业在这几年是井喷式发展的!一个投资经理管上千亿资金,一个项目经理做几千亿非标,一个只有四、五号人的小团队一年给公司赚几千万,要是这四、五号人的小团队奔了私,一波行情过后,可能全都财富自由了……

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中,大家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比如同业空转,我们到底是在挣谁的钱?比如杠杆配资,客户真能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么?比如擦边绕监管,人人都违规,所以我就可以违规么?

可我们没时间思考,机会不等人,竞争对手不等人,公司考核不等人,头顶上永远有个声音让你“上!上!上!”你不上,别人就上了!

直到能上的全上了,下行周期也就来了。

如今来看,2018年是金融业,尤其资管行业的转折点,因为《资管新规》。但在2018-2021年过渡期,大家的不舒服,仅仅是因为业务难做了,业绩难达成了,奖金减少了,升值跳槽的机会不多了。就好像一辆车从上坡刚刚转向下坡,一开始速度是不快的,是谨慎且犹疑的。但2022年至今,显然进入了加速下坡新阶段,以“退薪”为起点,以“降费”为推手,各类型金融机构都有撑不住的人家渐次进入了降薪潮、裁员潮……

下行周期为什么不开心呢?

首先是能力不断被否定。

我们人还是那个人,但过去能成的事儿如今却成不了了。譬如三年股熊让一个权益投资经理怎么做出正收益?譬如代销行把暴雷资管机构踢出合作白名单,就算是渠道销冠又能如何扭转乾坤?比如干了十几年非标的信托经理,一朝公司不做非标了,专业能力瞬间清零……

好,就算我们能劝自己,“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但“英雄”这个词儿,也是上升周期才有的。

下行时更让人郁闷的是人品不断遭质疑。

监管巡视、股东检查、公司自查、子公司互查……来查我们的人,大多是不懂业务的人;就算是懂业务的人,也是不懂我们处境的人;就算是懂我们处境的人,也是没必要体谅我们难处的人。于是一句句“为什么?”“凭什么?”“那不就是你的责任么?”“那你就是有问题啊!”将我们的自尊按在地上摩擦。

最后让人难受的,是隐忧大于希望吧。

上升周期时,大家心里老琢磨的是,我会加薪么?我会升职么?我的人生上限能爬到多高?而如今,更多人想的是,还要降薪么?我不会被优化吧?如果离职还能找到工作么?会不会被社会边缘化了?被亲戚朋友瞧不起?存的钱根本不够从此躺平?

人不是有吃有喝就能开心的,那些跳着脚冲进评论区骂金融从业者都是活该的人也是如此。

但我们就算有理直气壮不开心的理由,却也不该放任自己沉沦。

我们不是本来就知道么?经济是有周期的,有上行就有下行;行业是有周期的,有上行就有下行;人生是有周期的,有上行就有下行。下行的不适,放眼古今俱如此,放眼周遭一般同。

最近看了阿来的一本书,叫《西高地行记》,里面说,高原上的花,面对冰雪寒潮,快意地听天由命。

这几个字一下把我击中了。

在势比人强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发芽,还是能够开花,只是别想那么多了,快意地听天由命便好!

这就是我对2025年的祝福,一个抠搜儿的祝福,但比“长乐未央”有用。


文:曾荣 |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首发于《恒生世界杂志》






ziguanyun.com




资管云  |  大金融 · 全业务 · 体系化

√ 独创 市场-投行-资管-财富 知识树

 金融实务课/考证/讲座/金融数据库

 累计服务20万金融人/100+金融机构

🎁  限时福利

点击领取,兑换任意免费课程




联系我们

Cathy-资管云小秘书

产品咨询 / 转载合作 →

资管云
资管江湖,娓娓道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