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三大家”之一赵之谦对联书法欣赏,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乐活   2024-11-25 09:39   福建  



“清末三大家”之一赵之谦(1829-1884),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冷君,又号悲庵、无闷、铁三、梅庵等。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家”。

赵之谦的书法独树一帜,将真、草、隶、篆的笔法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其行书传世最广,风格独具特色,笔墨腴润,风格潇洒,推陈出新、雅俗共赏,既展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

赵之谦的楷书呈现出“气韵生动、结字有力”的“颜体”风韵,在用笔和结体上极备法度,下笔有神,字体均匀、距离均匀、书体工整。早期赵之谦的篆书学完白山人的面貌,后期则形成了雄厚与流畅为一韵的风格,字体修长婉转多姿,无生硬方折而示态。赵之谦曾说:“生平因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但赵之谦于隶书涉猎很广,从其传世作品中便可知其所学。

赵之谦的行书融合了“二王”的清雅流畅、颜鲁公的厚实以及魏碑的朴拙,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用笔以偏侧为主,但线条却圆融流畅,显示出强劲的腕力,如《节惕庵石谱四条屏》中的用笔,在偏侧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力度;笔触在点画波磔、提按顿挫方面清晰分明,且在用锋的处理上随机应变,交替互出,不拘一格,使作品的笔法更加丰富多样。

赵体行书用墨偏湿,但湿而不洇,这得益于他对用笔方式与速度的精准把握,使得线条墨色层次分明,富有变化,为作品增添了生动气韵;结构大方得体,没有过多诡异之处,但却意味深长,展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气质,给人以自然、舒适之感。

三十五岁前,赵之谦的行书主要受颜体影响,其作品呈现出温文尔雅、雄浑洒脱的风格,与何绍基有相似之处。而后,赵之谦的行书开始逐渐疏远“颜风”,字形由长方变方扁,点划虽未完全脱离“颜风”,但已开始发生质变。

三十六岁之后,赵之谦开始以北碑法试作行书,但初期多有牵强之处,存在转折不自然、笔力靡弱等问题。此后,他在“文稿”小行书或小字落款中不断探索实践,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四十岁前后,赵之谦的款书自然老到,行笔畅达,已无生硬之感,不过笔力还不够浑厚 。到四十五岁以后,其行书达到心手双畅、随心所欲的境界,一任自然,挥洒自如,其行书作品的风格得以完全成熟。

赵之谦将北碑的森严方朴与行书的婉转流利巧妙融合,使作品既有碑的力度与气势,又不失帖的温润与雅致,在碑学界独树一帜,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和练字
写字、练字、画画,历代书法作品、中国画作品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