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功臣配享是古代朝廷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
清朝276年间,共有27位大臣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既有大功于社稷的皇室近亲,也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其中:有8位铁帽子王得以配享太庙。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除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庄亲王硕塞、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外,其他8人均得入太庙;有且仅有1位汉臣,即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1人受牵连被罢配享,和珅的弟弟和琳是一代名将,死后得以配享太庙,不过和珅倒台后受到牵连,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
清朝太庙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王,西供奉有功大臣。如图所示,清朝27位配享太庙的大臣。
他们之中有皇亲,也有国戚,还有三朝元老。他们都在大清的各个历史阶段,为清朝建国,开疆拓土,稳定朝局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清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位“常务副皇帝”,一位是多尔衮,他作为摄政王,权力已经超过了“副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代皇帝”。而真正意义上的“常委副皇帝”就是胤祥,他当时是集军政财权于一身,为雍正王朝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位议政王奕訢,其实他的能力比咸丰更强,只不过他没有遇到像康熙这种圣明的爸爸,最后道光把皇位传给了更重孝道的咸丰,不过奕訢也曾代理皇帝留守北京,还曾在咸丰去世后权倾朝野,所以说他是“常务副皇帝”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