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拿下横跨文理的基金“大满贯”!

学术   2024-11-04 17:58   山东  



















他们攻坚克难、投身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成果;他们关爱学生,热爱工作,是引领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他们正当年华,蓄力勃发,是建大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建大青年学者,抬头望远,低头躬耕,推动科学进步,勤于教书育人。我们特别策划推出青年学者风采栏目,希望从文中窥见他们的智慧、信念与坚守。第六期推出建筑城规学院邱宁老师。

邱宁

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长期从事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城市治理研究。参与学校科研创新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建,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创新”等重要项目,获得国家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论文竞赛一等奖、济南市优秀自然成果二等奖等奖励。2022年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自然科学、山东省社会科学等科研项目;在《城市规划》《Habitat Internationa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SSCI一区论文6篇;获得多项国际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担任《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等一区国际期刊审稿人;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主持国际会议,并多次做英文宣讲。




采访小记

秋入云山,夕照梧桐
入职两载,硕果垂垂
站在科研与教学的交汇点
向左,是望远山而行的钻研
向右,是春晖遍四方的关怀
就让我们一同聆听
邱老师那份对教学的真挚
与科研的热爱吧!














Q1:作为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的专家,是怎样的契机让您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身为刚入职建大两年的“青椒”,学校有什么培养或优待政策,能够保障您在学术领域深耕?


     投身残疾人事业,可追溯至我在博士求学期间服务于冬残奥会,参与了《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对我而言,这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又充满了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崇高荣誉感。无障碍环境规划提升了赛事的国际形象和专业标准,彰显东道国对残疾人权益的尊重和支持,同时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教育价值,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该项目后续荣获了国家和省部级城乡规划设计奖,也对我产生了极大的激励。此后,我又参与了《天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在大量的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后,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合理地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准入性,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因此我决定投身于这一领域,将残疾人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作为博士论文选题。


 邱宁老师进行现场调研

     

     来到建大后,我有幸加入山东建筑大学无障碍研究中心,依托平台展开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与规划实践,并且代表学校参与《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编制工作,延续和深化了我的既有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学院领导对我的科研工作给予充分帮助,不仅在经费上给予我们青年教师支持,还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交流研讨会,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创造了与国内外杰出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

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入职后提供了科研启动资金,解决研究初期基本设备购置、调研差旅等实际困难。学校科研处及时传达各类科研政策信息,积极提供项目申报的专业指导和精准服务。




邱宁老师参与学术交流会议


















Q2:您连续将省自然基金、省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和教育部社科基金收入囊中,堪称横跨文理专业的基金大满贯选手,您是怎么做到的?


热爱可抵漫长岁月,坚持可抵道阻且长。拼搏的动力来自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我认为作为青年教师就要挥洒热血激情,绽放青春光芒。科研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一份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和经典理论对话,可以与前沿科学共鸣,仿佛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让我写下青春无悔的篇章。
城乡规划的学科属性兼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使得我在科研的探索上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城乡规划学科学制较长,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入职年龄偏大,基金申请容错低,这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珍贵的窗口期,尽可能探索和争取更多的增长点。
面对困难和挑战建设自身才是硬道理,要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基础研究中,甘坐“冷板凳”,追求“质”的提升,扎实的研究基础始终是打开机遇的第一把钥匙。要“把喝咖啡的功夫”都潜心用于科学问题的推敲上,精雕细琢申报书,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并迅速产生共鸣。



















Q3入职两年间,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并主持重大国际会议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背后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吗?结合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的经验,您认为应如何将国际视野引入课堂和日常的学生培养?


入职后相对高效的科研产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研究方法和科学范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找准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实践项目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理论,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影响力。

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的经验,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融入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我认为课程内容应融入国际案例及最新的全球研究动态,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外的最佳实践,加深对于不同文化和政策背景下城乡问题的理解。

此外,我还带领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鼓励他们在会议上独立进行学术宣讲,与全球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这不仅是展示自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锻炼和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的契机。


 邱宁老师主持大型国际会议


邱宁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Q4:在您看来,学院在推动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培养相融合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您又是如何认识“青年教师这一身份的?



学院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融合自身研究成果,将最新的科研进展与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也积极倡导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让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青年教师”这一身份,既充满挑战亦蕴藏无限机遇。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怀揣活力与创新思维,具备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的天然优势。同时,正值职业生涯起步阶段,面临着如何在教学任务、科研探索与个人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严峻挑战。

我认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基于学院的研究方向,主动融入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类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也应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与科研路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术环境与社会需求。


邱宁老师作为新生班主任代表发言


邱宁老师指导学生


邱宁老师谈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


邱宁老师生活照




















Q5:从科研到教学,从实验室到讲台,完成了从求学者到传授者的身份转变。您觉得两者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展望未来,您在科研工作者、教师等多重身份下对自己又有哪些规划和期待?


我认为,实现从求学者至传授者的身份转变,意味着由知识的主要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要传递者与创造者。身为求学者时,主要的责任在于汲取知识,挑战自我极限,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与理解深度。而作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责任则更加重大,不仅要持续自我增长,还需激发学生的潜能,传授知识。

展望未来,在科研与教学双重角色下,我有以下规划和期待:首先,我希望深化科研工作,为我的学科领域注入新的理论活力与实践成果,也将我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使学生能直接从中汲取知识。其次,我计划优化教学方法,融合现代技术与先进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希望能够拓宽自身学术网络,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引入全球视野与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邱宁老师在大型国际会议做演讲





往期推荐



woo!是第二届“网络文化节”

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建大六十八岁,万象更新!


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

作者:芦雨

编辑:耿泓欣 徐继新 邓洪岳 

责编:王建华

主编:张之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山东建筑大学
厚德博学,筑基建业。这里是山东建筑大学官方认证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