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莉姐”,传递对艺术的挚爱

学术   2024-10-13 18:30   山东  


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徐莉:传递对艺术的挚爱


徐莉,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理论研究及实践、陈设与展陈设计。












建大的建艺馆四时更迭、景色各异。每年的三月玉兰吐露芬芳,四月会经历浪漫的樱花雨,北入口的路边会与一片郁金香花田邂逅,四侧窗棂间能看到杜梨酣畅淋漓、肆无忌惮地绽放。这里,是我潜心耕耘、深研不辍二十载的地方。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面对具有跨领域、跨专业、跨文化的多样性表达,我深深感受到,在学生的培养上,挖掘潜力,塑造品格,促进成才;在教学过程中,重文化传承,倡人文关怀,抒情感表达,强专业能力,皆非易事。而每一次对设计教学的探索、尝试,都是对自我的突破与再出发。










01

以人文,升内涵

人类的情感与文化,是设计创意的源泉,设计作品往往反映了设计师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和人类精神的共鸣。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沉浸式“多模态”教学模式,融合形、声、闻、味、触“五感式”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非遗元素、地域文化等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和转化。例如在《壁画设计B》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我尝试创新教学形式,以“跟着茶叶去学习”为主题打造寓教于乐的灵活课堂。我将茶具搬进课堂,带领同学们一起品尝不同的茶叶,介绍茶叶产地的人文、壁画艺术,也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同学表演家乡的传统戏曲,有的同学分享和介绍家乡的美食和民俗文化,他们每每讲到家乡的茶叶和文化艺术形式的时候,眼里有光,全身透着满满的自信与骄傲。从山东的日照绿、崂山绿、泰山女儿红,到武夷山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贵州带回来的蜡染、章丘龙山黑陶鸟鬶都成了教具,我和同学们一起“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新颖灵活的课堂深受同学的喜爱,课程作业中呈现了富含深层次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的创造性艺术作品,让设计更加富含情感和生命力,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张力和创造力。


02

以生活,悟设计

设计源于生活的日常,因为生活的多彩,才有设计的多元、共融与互通。优秀的设计不仅可以呈现生活,更能够引导生活,甚至再造生活。经过多年来对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考和对学生学习的情景式引导需要,我利用寒暑假等节点,引导同学们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以“我家的年夜饭”“我的家乡好物”“我的假期生活”等内容为同学们布置设计作业,鼓励同学们以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入了解家乡的非遗项目、传统文化,作为课程开展的过程性考核重要部分。同学们汇报的作业色彩纷呈,充满了家乡特色,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加深了对文化与设计的感悟。一位同学,对家乡盛产的石榴情有独钟,从形态到色彩,从表皮到籽粒,从整体到剖面,她仔细观察,努力捕捉石榴的规律,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这些元素进行提炼、抽象、解构、重构,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石榴的形态美,表现了石榴所蕴含的丰收、团圆和幸福的美好寓意。她的设计作业让人感受到对家乡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03

以实践,觅真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进一步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情境的联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力求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生创新能力。我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引导学生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遗址、非遗产区等地进行调研,带领同学们体验了与校园学习完全不一样的精彩。多年来,建设禹州市星航钧瓷有限公司、闵伟黑陶等实习实训基地;邀请钧瓷、剪纸、龙山黑陶、泥塑等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学术报告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涵养,鼓励同学在实操训练中学习非遗技能,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向外延伸的一个环节,理解和洞察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情感诉求,行伸坐卧的生活性表达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溯根源”、以地域特色文化“赋特色”、以现代设计理念“求创新”,三者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4

以艺术,促成长

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之一。我通过“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课堂,“挑战杯”“互联网+”“国创”等创新创业课堂等隐性课堂,积极引导同学们将艺术设计与学校、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带领同学以文艺志愿服务的形式承担学校“读书应学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主题展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工作,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美育氛围,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参与济南文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和专业技能,传递美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引领时代新风尚。同学们在文艺志愿服务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体会到付出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浸润式、融入式、体验式的课程思政形式,不断探索内源式人才培养模式。








 知行合一,只有在教师和学生都遇见更好的自己时,教育才会形成合力。多年来,我通过出国访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培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的深入研修,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教学能力,让自己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与所教授的学科紧密联系。我热爱艺术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是我用心灵触摸世界的方式,是我情感的流淌与思想的绽放,它们或婉约细腻,或豪放粗犷,传递多元美学,唤醒内心触动,承载着我对艺术的挚爱与追求,是我独一无二的自画像与特色签名。我也希望将这份热爱与执着传递给学生,点燃他们的求知热忱与梦想之光。
 星霜荏苒二十载,我依然是学生眼中的“莉姐”,归来的校友总热情地说:“您还是我上学时的样子,一点没变!”我总是真诚回应:“我很幸运,总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与你们同行。”
 教育是门艺术,而艺术之美,形态不一,各美其美;教育之美,由内而外,美美与共!

往期推荐



100期啦!

报考点公告,代码3757!

祝贺赵胜中老师!讲课技能满分

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

编辑:刘同锁 刘婧囡

责编:王建华

主编:张之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山东建筑大学
厚德博学,筑基建业。这里是山东建筑大学官方认证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