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为何总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文摘   2024-09-01 17:29   河南  
“一放就乱”是说每当管理者想要放权,给予下一层乃至民间很大自由度的时候,就容易乱;“一管就死”则是“一放就乱”的解决方案,看起来太乱了就管一管,但组织和民间又失去了活力,导致发展止步不前。
这种反反复复,纵观历史是一直存在的。它就像钟摆一样不断来回摆动。但这个摆动的消耗极大,也会导致经济和社会总是容易大起大落,缺乏真正稳定的螺旋式发展状态。归根结底可能跟中国大一统体制有关,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是实现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
我国虽然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中央,但除了极少数中央机构可以自行承担业务执行外,绝大多数中央政府机关本身缺乏执行决策命令所需要的组织人员和设备,而仅仅只具备“发号施令”的能力。中央的政策命令,必须依靠地方政府机构才能得以实施。矛盾的央地关系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旦中央对某个事物下了死命令要求严格按照某某程序办理,就会出现“一管就死”,因为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一件事务不可能全国完全用同样的办法处理。可问题是,在缺乏横向监督的情况下,一旦中央赋予了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办理,那么包括中央部委在内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行事。
还有就是管一管的思维的形成,因为管理者总是试图减少不确定性。只要一有不确定性冒头,管理者的不安全感就会产生,于是就会去强行限制甚至禁止一些行为。另外还有一个吊诡的逻辑——当不确定性产生,管理者往往会使用另一种方案,去消除这个不确定性。但问题在于,新的方案又会滋生更大的不确定性,于是管理者只好放开。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不信任,基层自治弱小,小政府大社会结构下无限责任保姆型的政府,都导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反复。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无须去羡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优势的欧美小政府大社会结构模式,需要看到中国大政府小社会结构下的独特优势,没有任何既得利益集团有能力阻扰政府或者说国家的意志,社会相对公平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要想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就要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在社会治理中平衡监管与放权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强化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努力减少认清社会的影响。
避免“一放就乱”,根源在于要搞清楚如何科学地放权。因为“一放就乱”的原因并非“放”本身,而是放的姿势不对。我们总是看到,管理者看到管太多有问题了,就立刻大举放权,让下一层级管理者自己放手去干。然而问题在于只放了权,却没有告诉下一层该如何使用这个权,就会导致下级管理者的集体迷茫和彷徨,或者肆意妄为,从而最终导致“乱”。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需要大批专业而高素质的技术官僚、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者智慧及其担当,比如说上级领导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分担一些基层的压力。别的不说,至少明确指令,规范一些条条框框,科学决策出“既不层层加码,又不一放了之”的种种细则出来,让基层工作一切有规可依,而不是只能通过猜测、揣摩上级意见去工作,这就是对基层最大的支持。少点“既要……又要……”,尊重客观事实,因为话好说,实践起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古人云:“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讲明白了——有时候就是不能两头兼顾,需要合理权衡。

呆小萌的杂货铺
记录自我成长的路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