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这本超难抢的绝版书终于再版了丨《小说机杼》独家首发

乐活   2024-08-06 12:00   北京  
《小说机杼》,一本在多抓鱼拥有3000+到货提醒,每次上架就秒空,溢价到原版两倍的书。即日起,新行思出品的全新修订版在多抓鱼独家首发,这一个月内只有多抓鱼可以买到,并且特别制作了多抓鱼专属的绿色刷边版,75折,51元,限量3000本。

点击购买刷边版《小说机杼》

如果要推荐一本关于如何阅读小说的书,那鱼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本《小说机杼》,杼,指的是织布机的梭子,机杼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如其名所言,讲的是小说的工作原理。看完之后,对于如何阅读小说、如何得到文学的乐趣,如何用文学来更好地指导生活,也许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假如你想了解绘画,那么一位好的老师可能会先告诉你如何仔细观察,譬如观察一片树叶的纹理、脉络、颜色,再引申到不同的绘画例子上,讲讲不同的画家是如何用其独特的画技表现这些细节的。艺术领域有很多这样既适合普通人阅读,又能触动精通绘画的专业人士的书籍:有精准的眼力,还能有本事将这种眼力用文字表达出来。
可是在文学领域,这一类的书却寥寥无几。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詹姆斯·伍德发现,很多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会从政治、历史、道德,各个领域去谈论小说,却鲜有人回到小说本身,细读每一个句子——到底小说是如何打动我们的?
于是,他写下了这本《小说机杼》。怎么形容这本书呢?它精湛、美妙,更重要的是充满热情。用伍德的话说:
「《小说机杼》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部文学史,它非常私人,反映了作者的偏见和局限。我想写一篇文章,类似于上大学前刚发现文学批评时爱读的那种文章——有些偏颇甚至偏激的地方,勇于争论,激情洋溢,不时狂喜。那种文章并非发源于书房,而是从生活之中吹来。」
本书共有十一个章节,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例子讲到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詹姆斯·伍德一层层沿着小说的肌理和纹路解剖,摊开在读者面前:人物、语言、形式、真实性……看,这些细节组成了小说运转之机杼,它们从生活中被提取,并以这样一种奇妙的方式对我们起作用。
出版后一年,伍德凭借文学批评领域的成就获得了美国杂志界的最高奖「国家杂志奖」。这本书也被全球众多著名大学的文学系、创意写作专业选为教材,并不断被文学阅读者口耳相传,成为一本经典之作。

拆解小说家的秘密

阅读伍德,就像看一场精彩的魔术揭秘。
比如第一章《叙述》中举的这两个例子,你可以先试着读读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简透过泪水看管弦乐队演奏。」
「简透过愚蠢的泪水看管弦乐队演奏。」
「愚蠢的」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形容词,也许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是第一人称,是简在评价自己「居然允许这些愚蠢的眼泪流下来,这太窘迫了」;也可能有些朋友会将其理解为作者的旁白点评,作者和人物之间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粗暴的距离感;也有可能两种感受你都有。
伍德想以这个简单的例子探讨不同的叙述者和叙述方式对小说的影响。他将其形容为一种「炼金术般」的视角转换,想说明小说其实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要么是冰冷客观的第三人称视角,要么是主观局限的第一人称视角。事实上很多作品视角之间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我们既能通过人物的眼睛和语言来看世界,也能拥有作者的眼睛和语言。我们同时占据着全知和偏见。
布面精装
这件事情最有趣的部分,是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小说史上不同的作家,就能发现他们风格的秘密:
被伍德形容为「真正的小说家」的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农民》里,说鸟叫声听上去就像一只被整夜关在棚里的母牛。
契诃夫像自己笔下的农民一样思考。
而到了当代,我们现在生活的信息爆炸、大众传媒混乱无序的时代,小说家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想想吧,我们每天要接触多少繁杂的信息——淘宝广告、抖音神曲、小红书……如果一个作者仍想像契诃夫一样写作(贴近自己的角色),那么他可能会变成大卫·华莱士:在作品中尽情戏仿,用二三十页完整重现广告、商业信函和传单。
「为了再现一种笔下人物可能使用的降格的语言,华莱士无惧于自己的文体随之腐坏、随之烦乱,为的是让读者和他一起在语言中体验这个美国,拷问美国语言腐坏解体的问题。」
这样做当然是危险的,很可能让读者感到摸不着头脑或是无聊。可能这就是讨厌华莱士的人和喜欢他的一样多的原因。
这本书中还谈到了非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比如《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对于这位卓越的文体家而言,语言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笔下常常会出现不属于角色的观察。又或者矛盾如福楼拜,他希望作家「客观」,宛若上帝,抽身事外,然而他自己极富个性的风格,那种精妙绝伦的句子和细节,却像是「上帝在每一页上留下了炫耀的记号」。
这里只列举了理解作者风格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就不剧透了,等你自己去发现。也是读完这本书,不同风格和时代的作者才在我心中逐渐清晰,好像突然「读懂」了小说:哦,原来这是作者这样写作的原因。

学会阅读小说的细节

读小说,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对于伍德来说,这个答案是「细节」,只有通过细节我们才能理解本质。
他会毒舌某个二流小说家「整个上午什么都没做然后用下午来写他上午做了什么。」也会不吝啬地用最大的热情赞美契诃夫小说里迷人的细节:
于契诃夫《六号病房》的结尾。拉金医生已奄奄一息:“一群鹿,体态优雅,特别漂亮,他昨天在书里读到过的那种,从他身旁跑过;然后一个农妇向他伸出手,手里有一封挂号信……米哈伊尔 · 阿韦良内奇说了什么。接着一切都消失了,安德烈 · 叶菲梅奇永远失去了意识。”
拿着挂号信的农妇是有点太“文学”了。但那群鹿!契诃夫的简洁太迷人了,他深居于人物脑海之中,不说:“他想起了他以前读到过的鹿”或者甚至是“他在心中看见了读到过的鹿”,而仅仅平静地说出鹿“从他身旁跑过”。
在从前阅读时,我不会注意这样一个词的细节,但如今这群鹿也从我的脑海深处跑过,再也不会忘记。借由伍德之手,小说的毛细血管被打开了。
伍德也试图教会我们,在一个叙事里,细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用细节去聚焦,去固定一个印象,去回忆。我们搁浅在细节上。」我想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1985 年,登山运动员裘 · 辛普森身处海拔21000 英尺的安第斯山脉,从冰岩上滑落,摔断了腿。他系着绳索无助地荡在半空,同伴已经离开,留下他等死。在他脑海里,莫名其妙,出现了Boney M. 合唱团的歌《Brown Girl in the Ring》。他从来没喜欢过那首歌,一想到竟要在这个背景音乐里等死就不禁怒火中烧。
Boney M. 合唱团的歌就是这个故事里的细节,这是一首欢乐的流行乐,和死亡即将来临的冲突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幽默感。
这也是文学比生活更为细微精妙的地方,伍德说,「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意——比如说留意到我母亲在吻我之前常要抹一下嘴唇;伦敦的出租车柴油引擎懒洋洋空转时发出钻磨的声音;老皮夹克的白边好像一块肉上面的脂肪条纹;新雪如何在脚下‘吱嘎’作响;婴儿的手臂又怎么胖得像系着线。」
我们的记忆缺乏美学天赋,但文学为我们保留住细节。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在读这本书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说,读完这本书,我们也能拿起詹姆斯·伍德的解剖刀,学会解读文学的秘密,享受小说乐趣,这本书还能堪称优秀小说种草清单。可是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要读小说?
对于伍德来说,是为了拥有一种文学的视角:「文学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留意生活;我们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这又反过来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读文学中的细节;反过来又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读生活。如此往复。」
如此美妙的循环。
也是为了更为理解他人:「小说的本质就是人造的困境,这种困境之所以奇怪地充满意义,恰恰因为有人不得不置身于不属于他的环境,并且毫无理由。」
于是我们理解了麦克白夫人在宴会上吹嘘她丈夫,《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差点被法国士兵处决,衣衫褴褛的幸存者在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里漫步……理解了伍德说的一种「真切」,他说小说不在于想象和真实的区别,严肃的作品总拥有一种揭露真相的决心,最后往往殊途同归:是「一种极为严肃的探询人类的媒介。」
《小说机杼》其实不是伍德最初选择的书名,最开始想定的名字是《最接近生活的事物》,这也是小说让他又或者也会让你着迷的地方:它告诉我们人类因何而活、如何生活。
点击购买刷边版《小说机杼》

最后这里或许可以引用《时代周刊》的评价:伍德的热情是伟大的。在他身边阅读,就像是和一位朋友同去观鸟,他拥有比你更好的双筒望远镜,也愿意借给你用。阅读伍德作品的巨大愉悦来源于他举的例子,并非这些例子证明了什么观点,而是在他身边看着他阅读(而非思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本文中所有书照摄影师:Yangzi

多抓鱼
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