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练习·教师招聘考试习题
文摘
2024-11-23 18:01
山西
2.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读课文往往“唱读”,在数学课上演算往往边自言自语边演算,而且出声言语内容、演算内容基本同步。这说明该小学生处于内部言语发展的(
)。A.口述阶段
B.出声思维阶段
C.过渡阶段
D.无声思维阶段3.当教师批评小兵“个人英雄主义”“哥们义气”时,小兵反而沾沾自喜,因此更加逞强闹事。这说明小兵缺乏( )。A.正确的道德认知
B.理性的道德情感
C.坚定的道德意志
D.果断的道德行为4.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勤奋学习,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等体现了动机的( )。5.某学生学习了升国旗唱国歌是一种爱国行为,后面再学习了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爱国行为,对原有的爱国行为概念进行了扩充。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1.A【解析】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指近因效应。2.B【解析】朗读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形式。由于他们初入学时有声思维仍在起作用,无声思维在发展中,言语分析器官的活动在朗读过程中起着感性支柱的作用,学生只有读出词或句子的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朗读,就妨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以理解课文。3.A【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4.B【解析】激活功能。动机是引起活动的原动力,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勤奋学习,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等体现了动机的激活功能。5.D【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征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相关类属学习指新知识需对原有的知识结构作部分调整或重新组织,是原有观念的扩充、深化、限定或精确化的产物。保护环境的下位概念的学习对原有的上位概念爱国行为进行了扩充,属于相关类属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