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③ | 未来低空之城规划建设思考

学术   2025-01-08 19:17   广东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撰稿 | 创新研究院 张楚琳 张思敏 胡文
审核 | 创新研究院 郑泽爽



导读

2024年12月20日,“广东省未来城市大会暨南沙新区综合实证试点工作年度大会”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由广东省未来城市发展促进会、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联合主办,以“培育未来产业,赋能未来城市”为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共同商讨推动广东省未来城市发展建设迈上新台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勇应邀作了题为《未来低空之城规划建设思考》的报告,深度解析低空经济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应对思路。


会议现场


未来低空之城规划建设思考

罗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委员、总规划师


低空经济蓬勃兴起,已然成为面向未来的全新经济业态。罗勇总规划师介绍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开展的系列探索与实践,包括数据平台建设、产业规划咨询、政策标准制定、基础设施规划、技术创新攻关、旅游运营研究等,这些积累为深刻解读低空经济重塑未来城市的内在逻辑奠定了坚实基础。接着,罗勇总规划师从交通方式变革的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了城市空间演化的历程,生动描绘了低空时代的未来城市图景,并提出建设未来低空之城的思路举措和工作建议。



一、研判:交通方式变革,驱动城市空间演化

从双脚丈量城市的步行时代至今,技术进步推动交通工具高速化、大型化、远程化发展,城市交通组织呈现分层化、立体化趋势,持续驱动城市空间平面扩张、立体延展。


步行时代:双脚丈量的小规模城市格局。这一时期,人们主要依赖步行出行,活动半径约1-2km。城市空间小而紧凑,直径大多不超过3km,建筑以低层密集住宅为主,街道和广场构成主要公共空间。


马车时代:畜力交通驱动城市道路拓宽改建。马车时速可达15-25km/h,人们乘坐马车出行,活动边界得以扩展,城市规模随之扩张,如唐代长安城、清代北京城南北跨度达到8-10km。这一时期,城市出现马厩、驿站、马车站等基础设施,城市街道被拓宽、街区距离增加、街道布局更有利于马车通行。


汽车时代:汽车普及推动城市郊区化发展。汽车在城市区域行驶时速可达40-60km/h,人们以汽车代步的出行效率显著提高,活动半径扩展至20-40km。城市空间向郊区扩张,呈现“摊大饼”式的格局,如最为典型的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普及驱动郊区蔓延至距离市中心20km开外的区域。这一时期,城市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等开始大规模兴建,物流运输产业也快速发展。


轨道时代: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多中心网络格局形成。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时速可达80-120km/h(不计停靠站间隔时间),为人们长距离出行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这一时期,城市出现大量地面、地下和高架铁路,依托轨道站点出现TOD大型商业综合体,沿轨道线路出现近郊住区,围绕火车站出现睡城,郊区蔓延至距离市中心50-60km的区域。交通效率的提升亦降低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通航时代:立体交通塑造多层级城市网络。通用航空飞行器大大拉近城市的时空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城市群的紧密联系。这一时期,城市陆续兴建航空枢纽、起降设施等基础设施,围绕机场布局空港商务区、航空物流区等城市功能区。与此同时,飞行活动也对城市建筑高度形成限制,给城市形态塑造带来一定约束。


交通方式的每一次革新都带来城市形态的变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催生各类新兴城市场景和产业。随着无人机、eVTOL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和普及应用,低空交通将逐步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二、应对:拥抱低空时代,建设未来低空之城

低空交通“时速更高,运行高效”“航线灵活,机动性强”“技术依赖强,基建配套多”“飞行活动杂,安全监管难”等多重特性将驱动未来城市加速演化,在城市空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形态、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



城市空间:活动半径延展,注重空间立体复合。民用直升机、载人eVTOL等低空飞行器飞行速度可达150-300km/h,人们半小时生活圈半径得以扩展至80km以上,城市空间将进一步延展,逐步产生适应低空出行和产业发展的新型功能区。如,与TOD模式类似,未来可能产生以低空交通枢纽为核心,与商业、办公、文化、教育、居住等多用途混合开发的综合性城市枢纽片区(FOD)。


城市交通:空地交通联动,建立低空航路系统。低空时代交通方式立体化发展,需建立三维立体交通接驳系统,支撑城市低空与地面交通有效衔接和转换。同时,构建新型低空航路交通体系,依据飞行高度、功能用途和管制程度等分层、分区、分类划分低空飞行空间,制定城市低空交通运行规则,引导低空交通规范运行。


基础设施:软硬基建支撑,搭建低空设施网络。低空飞行活动高度依赖基础设施支撑,城市低空“硬基建”和“软基建”亟待完善,确保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叫得着、管得住”。重点建设低成本、广覆盖的通(信)导(航)监(视)及气象监测等设施,并在城市关键位置布局中转站、充(换)电能源站、低空飞行地标系统等中转设施,为低空飞行提供完善的基础服务。


建筑形态:建筑空中接入,适应低空飞行特点。针对新建建筑,可在挑空露台、屋顶平台等位置设计预留停机坪等低空基础设施空间,推动“建筑设计+无人系统”有机结合,建造适应低空飞行出行接驳、物流运输等应用需求的新一代“好房子”。针对存量建筑,需要强化建筑楼顶载荷、建筑密集区风环境等安全评估,在安全底线之上探索开展无人机起降以及通导监设施建设改造。


数字底座:基于CIM基础平台,构建拥有统一飞行时空坐标、完备数字空域要素的城市级空地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并实施立体网格化空域管理,为低空空域划设、低空航线规划及其他低空经济活动管理提供精细化的基础数据支持。


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涌现,培育低空产业载体。根据地方发展条件,可因地制宜打造研发服务型、生产制造型、消费应用型等多种类型低空产业园区。当前,多个省市正在加速布局低空旅游赛道,催生各具特色的低空飞行旅游区。


城市治理:赋能精细治理,筑牢物业管理防线。无人机在交通巡查、水务巡检、环卫巡查、应急救援、违建监测等城市治理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效赋能城市精细智慧治理。与此同时,城市无人机噪音污染、隐私侵犯、坠落隐患等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亟需完善相关管理政策、采取相应技术手段,筑牢城市飞行安全和物业管理防线。


三、建议: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场景应用

在低空时代来临的当下,城市建设实践可从技术攻关、场景应用、试点示范三个方面先行探索。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如在“硬基建”方面加强不同类型建筑配建起降场地设计载荷研究,在“软基建”方面开展低空空域和航线精准划设等探索,在应用管理方面制定社区无人机噪音与安全管控标准等。二是开展场景应用。在公共服务、生产作业、通航运输和消费应用方面,结合地方发展资源和特色,积极开展如设施巡检、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空中游览、航空运动等系列场景应用。三是开展试点示范。选取试点城市划定重点区域,按照“城区—镇街—楼盘—大型公建”等层次分级开展试点应用。在此基础上,根据试点区域应用场景特色,分类开展“低空+智慧社区”“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应用示范。




近期阅读推荐

低空经济②|“低空+旅游”体验与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粤规建造|区域慢病防治一体化解决方案入选广东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案例创新应用领军榜

“链治理”视角下珠海市自然资源业务数据治理路径


低空经济①|世界发达国家“低空+旅游”经验介绍


粤规院科技集团成功举办2024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暨粤规科技大讲堂








南粤规划
我们在践行科学、专业、高效的服务标准之上,为客户提供涵盖“策划-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