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协助地方成功申报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学术   2024-12-25 19:51   广东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撰稿 |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  刘恋 龚艳芬
审核 |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  李宏志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的通知》(粤府函〔2024〕250号),新增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处和第五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3处,我司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作为申报技术单位,承担了其中的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和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阳江市江城区太傅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工作。




        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历史文化名村简介

茶坑村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崖门水道银洲湖畔,面向南海,背靠凤山,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落选址以传统中国风水学说为指导,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山脉与河流作为天然的屏障,以尊重自然为原则,营造共生式整体村落空间。


村内现存大量历史文化资源,包括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和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等。此外,茶坑村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陈皮炮制技艺、葵艺,蔡李佛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茶坑村因茶成村,因村建塔,因塔名人,它是见证梁启超由中国极南之一岛民成长为国士文宗的启蒙故土与精神原乡;是活态传承新会柑橘种植及陈皮炮制技艺和商贸历史的区域生业模式样本;也是体现从血缘传续和传统宗族领导向当代村民自治变化的乡村社区例证。


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保护对象分布图


梁启超故居




        阳江市江城区太傅路历史文化街区简介

太傅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阳江市江城区,是阳江古城外的一条南北向主街,西临漠阳江,东接古城,因古时路段中建有祭祀南宋太傅张世杰的“太傅祠”而得名。明清时期,太傅路曾是阳江古城外的主要商业街道,各行各业商铺以太傅路为骨架,向南北方向延伸排布,向东西方向渗入坊巷,逐渐形成兼具商业与防御双重属性的“七闸十二街”街巷肌理。民国时期,阳江拆城墙建马路,骑楼式建筑沿街而建,太傅路的商业中心地位延续至今。


太傅路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传统里坊格局和骑楼特色风貌,街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戴裔煊故居、4处历史建筑、18处拟推荐历史建筑以及多处古闸门、古碑记和古码头渡口等历史环境要素。此外,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


太傅路既是纪念传承民族英雄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漠阳江航运兴盛时期粤西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还是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传承地。它见证了阳江近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繁荣,承载着阳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太傅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图


太傅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象分布图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街区申报认定标准

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要求各地政府在进行城市开发建设时,要做到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根据《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认定办法》,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街区认定的基本条件和评价标准分为四个方面:


1.  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1)在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方面应当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某一地区或全省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地区、全省或全国范围的影响,或系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

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过重大工程,并对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过显著效益且延续至今;

③在革命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或曾为革命政权机关驻地而闻名于世;

④历史上发生过抗击外来侵略或经历过改变战局的重大战役、以及曾为著名战役军事指挥机关驻地;

⑤著名历史人物出生地,或者为全国杰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⑥能体现我省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或反映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或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特色和风情、民族特色传统建造技术。


(2)现存的地上、地下历史文化实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街区或镇、村建成历史在清代以前,现存有民国以前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传统风貌与格局保持完好。

2.  原状保存程度


街区或村镇内街道、村巷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或因年代久远,原街道、村巷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或原街道、村巷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

3.  现状具有一定规模


凡符合上述1、2项条件,街区、镇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5000平方米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500平方米以上。

4.  建立了基本的保护机制


已编制了科学合理的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并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有专门的保护资金。





部门简介

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2023年荣获“广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是广东省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团队。部门以“遗产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为抓手,提供项目申报与用地报批、空间规划、文旅策划、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主要业务:广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政策研究制定、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市县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等的申报咨询与保护利用规划;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百千万典型镇村系列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活化利用工程设计;文旅项目策划与文旅项目规划设计与展陈布展。


主要项目获奖情况:

  •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2019年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东莞市虎门镇保护规划(2022-2035年)》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 《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 《广州市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及活化提升》2022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

  • 《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024年度金粤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期阅读推荐


国土空间调整重构导向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与“用” ——以佛山市为例


【粤规资讯】《乡村旅游智慧导览系统规范》团体标准专家审定会成功召开


【粤规资讯】2024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柔性援藏工作队凯旋归来


车辆段TOD综合开发模式与经验借鉴


存量发展背景下广东省土地整备与详细规划体系融合研究




南粤规划
我们在践行科学、专业、高效的服务标准之上,为客户提供涵盖“策划-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