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dav Kander
新地形学
与中国当代景观摄影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先行者走过的路,理解和梳理世界摄影的发展和变化,掌握迭代脉络,为中国当代景观摄影的研究和创作扫清理论障碍。
新地形摄影展
当时,从策展人到参展摄影家,没有人认为自己在发起任何一种新的运动或风格。就像同年早些时候策划的关于探索“纪实”的可能性的群展《延伸的文献:对照片中的信息和证据的研究》一样,只是一个开放的命题。
新地形摄影展
新地形摄影展
新地形学被逐渐认可和重视的过程,既有策展人威廉·詹金斯对摄影艺术表现的前瞻性和探索精神的因素,也是经过漫长的蛰伏和发展,摄影在美国的全面地位上升崛起的过程。
© Lewis Baltz
© Robert Adams
至20世纪50年代,摄影基本完成了本体探索之后,开始了从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转型。
© Alfred Stieglitz
转折点就是这次以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茨、尼可拉斯·尼克松、贝歇夫妇、斯蒂芬·肖尔等为代表性面貌的新地形学展览。
© Stephen Shore
© Nicholas Nixon
新地形学与1966年纽约MoMA举办的《当代摄影师:向着社会的风景》一同,成为日后从“风景”转向“景观”,从“自然的风景”走向“社会的风景”和“批判的风景”的分水岭,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但覆盖美国本土和西方,更影响了广大战后开始崛起腾飞的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印度、中国。
© 畠山直哉
© 柴田敏雄
在即将上线的课程《新地形学与中国当代景观摄影》中,我将试图对这十年间的“景观热”现象进行梳理划分与总结,意在探究其作为持续热点背后的原因,探索景观摄影这座巨大冰山位于海平面下面的部分。
影 艺 堂 精 品 课
课程提纲
第一讲 “新地形学: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
1.新地形学是个怎样的展览?
(1)新地形学本学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展览?
2.风景摄影的分界线
(1)对自然的探索、赞颂、默视和祭奠四个阶段
(2)古典、现代和当代
3.新地形学的影响
(1)对美国摄影的影响
(2)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4.新地形学=景观摄影?
第二讲 中国当代景观摄影
1.持续热点的“摄影景观”
2.发展概况和分类
3.景大人小低饱和定律?
4.人人大画幅?
5.必须专题摄影吗?
第三讲 景观摄影的实践问题与参考方案
1.拍片靠感觉还是要理性?图像出发还是文本出发?
2.对谈吕格尔:《羌的山》创作路径
3.对谈张博原:《我的塔里木》创作路径
课程信息
1.授课时间:课程已经上线,报名后可无限次学习
2.授课地点:千聊—影艺堂
3.授课形式:视频+永久回听
原价199元
特惠价 99 元
扫码报名课程
主讲人
张樱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英国桑德兰大学传媒学院媒体制作专业学士。2019年,作品《人为黄土》入选“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作品《最后的海草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曾在《摄影世界》杂志担任撰稿人撰写摄影古典工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