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形学摄影创作指南

旅行   2024-12-29 21:47   北京  

© Nadav Kander



新地形学

与中国当代景观摄影

主讲人   张樱瀚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一个45年前的美国摄影展?
因为“新地形学”不仅仅是一个展览,一个摄影的美学概念,还是他山之石。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先行者走过的路,理解和梳理世界摄影的发展和变化,掌握迭代脉络,为中国当代景观摄影的研究和创作扫清理论障碍。


新地形摄影展


1975年10月,柯达博物馆乔治·伊斯曼之家的助理策展人威廉·詹金斯策划了一个摄影群展。这是他在这年里独立策划的第二个展览,展出了在过去5年里陆续认识或展出过的10个摄影家的作品。
他把这些各自独立但有类似面貌的作品当作素材,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构建意义,表达了一种对风景摄影作品不同面貌的开放性探索。

当时,从策展人到参展摄影家,没有人认为自己在发起任何一种新的运动或风格。就像同年早些时候策划的关于探索“纪实”的可能性的群展《延伸的文献:对照片中的信息和证据的研究》一样,只是一个开放的命题。


新地形摄影展


新地形摄影展


这个作品面貌都相对客观冷静的摄影展看上去朴实无华,持续展览的5个月里,前来的观众寥寥,收获的反响平平。但这个被很多人评为“乏味”的展览,却在日后随着摄影在美国的地位的上升,逐渐由一个展览,蜕变成摄影史发展中的转折点,摄影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乃至一个摄影的美学概念。
这一关于风景摄影的开放型探索的展览,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但它契合了大变革时代的需要,不自觉地成为了一座里程碑。

新地形学被逐渐认可和重视的过程,既有策展人威廉·詹金斯对摄影艺术表现的前瞻性和探索精神的因素,也是经过漫长的蛰伏和发展,摄影在美国的全面地位上升崛起的过程。


© Lewis Baltz


© Robert Adams


自1839年诞生之后,摄影开始模仿绘画,并接替了绘画的纪实、图解和说教等诸多功能,随后摄影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艺术地位的肯定。
1902年,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提出“分离”,摆脱绘画的影响,摄影应该探索自身独有的语言。

至20世纪50年代,摄影基本完成了本体探索之后,开始了从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转型。


© Alfred Stieglitz


刚刚跨进人类纪的20世纪60年代,全球一系列的动荡使得西方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命运,并促使艺术承载更多的社会关注与责任。至此,摄影师对自然的态度,开始由早期对自然的探索和赞颂后,转向对自然的默视,并发展为对自然的祭奠。

转折点就是这次以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茨、尼可拉斯·尼克松、贝歇夫妇、斯蒂芬·肖尔等为代表性面貌的新地形学展览。


© Stephen Shore


© Nicholas Nixon


新地形学与1966年纽约MoMA举办的《当代摄影师:向着社会的风景》一同,成为日后从“风景”转向“景观”,从“自然的风景”走向“社会的风景”和“批判的风景”的分水岭,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但覆盖美国本土和西方,更影响了广大战后开始崛起腾飞的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印度、中国。


© 畠山直哉


© 柴田敏雄


但中国当代景观摄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新地形学。景观摄影脱胎于新地形学,但在世界各国的本土化过程中迭代出更多的意义与可能。
新地形学的核心是面对“现代化”的反思和表达,而中国当代景观摄影的反思对象,除了“现代化”,还有”西方化“。
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而对西方化、全球化的反思,则聚焦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痛点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根本差异。

在即将上线的课程《新地形学与中国当代景观摄影》中,我将试图对这十年间的“景观热”现象进行梳理划分与总结,意在探究其作为持续热点背后的原因,探索景观摄影这座巨大冰山位于海平面下面的部分。



影 艺 堂 精 品 课


课程提纲


第一讲 “新地形学: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


1.新地形学是个怎样的展览?

(1)新地形学本学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展览?

2.风景摄影的分界线

(1)对自然的探索、赞颂、默视和祭奠四个阶段

(2)古典、现代和当代

3.新地形学的影响

(1)对美国摄影的影响

(2)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4.新地形学=景观摄影?


第二讲 中国当代景观摄影


1.持续热点的“摄影景观”

2.发展概况和分类

3.景大人小低饱和定律?

4.人人大画幅?

5.必须专题摄影吗?


第三讲 景观摄影的实践问题与参考方案


1.拍片靠感觉还是要理性?图像出发还是文本出发?

2.对谈吕格尔:《羌的山》创作路径

3.对谈张博原:《我的塔里木》创作路径




课程信息


1.授课时间:课程已经上线,报名后可无限次学习

2.授课地点:千聊—影艺堂

3.授课形式:视频+永久回听


原价199元

特惠价 99 

扫码报名课程




主讲人



张樱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博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英国桑德兰大学传媒学院媒体制作专业学士。2019年,作品《人为黄土》入选“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作品《最后的海草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曾在《摄影世界》杂志担任撰稿人撰写摄影古典工艺专栏。


影艺家
影艺家是以译介艺术与摄影知识、分享图书与展讯、普及摄影艺术教育、推广创作者为核心内容的视觉文化平台。主编兼运营者是译者、写作者李鑫。 主编联系方式(Wechat):Image-writ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