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作者:[罗] 维克多·斯托伊奇塔
译者:钱文逸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页数:576页
装帧:精装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本书的分析把被广泛忽视的“元绘画劳作”的历程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一历程中,对绘画的物质境况与再现属性的“现代”理解应运而生。绘画在斯托伊奇塔的分析中成为了一种体现独特图画智力的一手历史文献,它与其他形态的认知(如文学)并行不悖。
———《艺术通报》
斯托伊奇塔启迪我们把绘画视为一个阐发自我意识的场所,在他的笔下,绘画成为了一种呈现视觉哲学的方式,一个表达视觉哲学的场域。
——玛丽亚·洛(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艺术史教授)
内容简介
把绘画当作艺术品的观念是一项相对晚近的发明。本书主要讲述欧洲绘画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即可携带、经框裱的画作是何时在欧洲兴起,又是如何在近代早期收藏、市场和艺术理论中逐步收获一种明确自主的审美标识,进而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的。作者讨论了“元绘画”的相关理念,揭示了画作中所隐含的丰富观念,在西欧艺术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维克多∙斯托伊奇塔(Victor I.Stoichita,1949—),出生于罗马尼亚,199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瑞士弗里堡大学近代早期艺术史荣休教授。其研究将艺术史与图像人类学和媒介研究相结合,著有《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1993)、《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中的灵视经验》(1995)、《影子简史》(1997)、《皮格马利翁效应》(2008)、《他者的图像:近代早期西方艺术中的非洲人、犹太人、穆斯林与吉普赛人》(2014年,卢浮宫年度讲座)、《福尔摩斯效应》(2015年)等,这些著作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2020年,他荣获汉堡阿比∙瓦尔堡基金会的马丁旺克奖章。他的自传体小说《遗忘布加勒斯特》荣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译者简介
钱文逸,艺术史学者、译者。早年求学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艺术史与材料研究学士学位(2014年)和艺术史硕士学位(2015年),现为多伦多大学美术史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欧洲的艺术实践、物质文化与工匠群体,也兼及对20世纪东亚与欧美之间思想互动和翻译政治的考察。她曾在休斯顿美术馆欧洲艺术部门参与协助策展,并在2016—2017年间供职于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策划组织了同年的年度讲座系列学术活动。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有中英文书评、论文和艺术批评多篇,并译有《空间的美术史》(中译英)和《中世纪感官文化史》(英译中)。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1
译者导言 /1
第二版前言 /1
序言 /1
第一部分 惊诧之眼
第一章 墙洞 /3
1.一分为二的图像:文本与外文本 /3
2.委拉斯开兹的“酒馆静物画”和互文性阈限 /18
第二章 静物的诞生之为互文过程 /31
1.侧饰 /31
2.边侧作为作品本身 /45
第三章 边沿 /54
1.壁龛 /55
2.窗户 /61
3.门 /78
4.框 /96
第二部分 珍奇之眼
第四章 集成(如何用旧图像制造新画作) /117
1.二分,内嵌,内置 /117
2.顽抗的嫁接术:《小谷圣母像》的几重变体 /119
3.集成与收藏:“珍奇室”中的“花圈圣母图” /133
第五章 转折点上的图像 /155
1.白墙 /155
2.圣礼与修辞 /164
3.“图像”的终结与“艺术”的终结 /168
第六章 互文性串联 /184
1.目录/ 画作 /184
2.图像墙 /197
3.珍奇室绘画中的记忆术与遗略 /204
4.修辞与收藏 /223
5.艺术史与图像体系 /237
第三部分 方法之眼
第七章 画作,地图,镜子 /261
1.空白画布 /261
2.画作 /273
3.地图 /298
4.镜子 /316
第八章 画家的图像/ 绘画行为的图像 /337
1.作者的图像 /337
2.语境式自我投射 /341
3.自画像 /353
4.镜像与作者身份的内嵌 /366
5.展示绘画行为 /383
6.作为两难情境的诗性创制情境 /416
第九章 反转的画作 /448
1.画作/ 碎布 /449
2.悖论 /456
3.“无事生非” /460
参考书目 /468
插图列表 /498
索引 /512
译后记 /529
书名: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作者:[罗] 维克多·斯托伊奇塔
译者:钱文逸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页数:576页
装帧:精装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