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绘”之李京波、宋维松

乐活   2024-09-30 16:28   山东  


友情赞助:日照国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

李京波,1968年生,山东日照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研究会副秘书长、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日照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京波:“工写兼奏”两相宜
陈德凝
兼工带写,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用工、写两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将浓墨重彩的大写意与细致入微的精细描写完美结合。纵览中国画史,不乏工笔、写意兼善之人,譬如唐寅、陈洪绶、齐白石,我们无法评判其笔下工笔与写意之高低,但在一定意义上,这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却存有相融、相通之处。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兼工带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的矛盾。
观李京波的作品,他深谙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在中国画线描上精研苦练,其作品线条质量极高,有张力,富有弹性,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生动,无论工笔、没骨、写意,其作品强调立意至上,将黄金分割定律运用到构图设色上,作品构图合理、立意精准,技法成熟。整幅作品粗犷中有细腻之感,写意中不乏生命之真,工笔与写意性在东方美学结构中的语境呈现构成了其绘画的基本逻辑,由此形成了他“工写兼奏”的独特艺术语言。
记者:李主席您好,从小初学丹青,到成为全国名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40多年来,您对中国画的理解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您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李京波:我认为绘画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师古人、师自然、师心。师古人就是临摹古人,从历代先贤大师的作品中吸收优秀的、经典的技法。师自然就是要去写生,深入自然和生活感悟描绘对象的物理,也就是说符合画理、物象,通过写生,记录下来,作品才会有生机。第三个阶段就是师心。面对大自然,最高境界就是创作阶段,这个时候,就是对师心的一个非常好的诠释:以心为师,不拘泥于成法,独出心裁。当然,一幅作品还包括很多的创作元素,此不赘述。
说到风格呢,它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临摹奠定基础,写生积累素材,经过一系列学习、归纳、总结,然后,走向创作。创作是升华,我曾经说过,创作就是和而不同,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艺术语言,要和别人拉开距离。
记者:作为山水、花鸟、人物全能式的画家,您如何理解这三个画种的内在关系?您是如何实现这种转换的?
李京波:我认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是通过表现形式来分类的,作为美术家、画家来说不要单独地区别,不要去简单地界定自己是一个花鸟画家、山水画家还是人物画家。作为一个画家,不要这样界定,应该说画家什么都要会画,“道通于艺,文通于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画也是如此。
记者:有人说,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学习中国画要从线描入手,您认为线描最关键在什么地方?
李京波:线描是中国画的根本。世界上,只有中国画是以国家名称命名的,像油画、水彩、水粉统称为西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书法用笔”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艺术。中国画离不开线描艺术,线描艺术用笔、用线强调书法用笔,利用线条的疏密、虚实、长短、曲直、粗细、浓淡、干湿等表现形式来表现和刻画对象。因此,要多临摹历代名家优秀线描艺术作品,用笔要注意提、按、顿、挫、转、折等方法。
记者:作为一名艺术家和美术教育专家,您对形神的把握已是炉火纯青,但还坚持写生,就此可否谈谈您的主张?
李京波:我认为写生是画家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就是师自然。通过写生,目识心记,才能熟知描绘对象的物理物象,将观察到的物象结构和主观想象联系起来,以形写神,作品才能生动自然鲜活,不会流于形式感、程式化,而成为一种套路画。我认为写生非常重要,非常关键。
记者:在创作或欣赏作品时,您会更看重作品的哪些方面?
李京波:立意至上。欣赏一幅作品,首先你的立意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能反映出作品的主题方向,或讴歌,或赞美,或鞭策。有了好的立意,你再去看它的构图是否合理。构图包含很多,像黄金比例、虚与实、大与小、多与少等方面元素。然后看表现技法,最后就是看画面所包含的综合素养。
记者:记得您常常强调工笔画亦应深涵写意精神,您是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幅作品如何做到“工”“意”兼存呢?
李京波:当下,因为写意画一味粗放无法,除了外在的笔墨形式,很少有东西可看,不能表现一些具象精微的东西,所以说写意画一定要有工笔性塑造生动鲜活的形象。
那么,工笔为什么要有写意性?工笔的书写性,用笔、用线强调书法用笔,强调线质,线条要有张力。如果线条不好,一味染,那么,笔墨的质量就不高,画面就显得柔弱。为什么很多人诟病工笔画?就是线质不高等因素造成的。写意性,应该就是意象思维。所以说,工笔画要有写意性,写意画要有工笔性。
记者:目前您正在创作什么?今后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李京波:现在我主要创作一些现实性的作品,反映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关注人文关怀的一些作品。


作品赏析

























个人简介

宋维松,1972年生,日照市莒县人。系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日照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供职于日照市政协文史委。师从宋式云、王玉宽、韩文来、熊伯齐、许雄志、朱全增等名家。主攻写意花鸟画,诗书画印兼修。



宋维松:画中书骨藏文气

孟凡星


观宋维松的画,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清新、灵动、淡雅,还有浓浓的诗意跃然纸上。这些都是作者心境的外化。他采百家之长,贯通古今,研修诗、书、画、印,不断涵养自身的“士气”,因此下笔才会画中有书骨、骨中藏文气。

记者:业内人士称您诗、书、画、印“四全”,您是如何平衡这四者之间关系的?

宋维松:社会大众有时候给予画者一些过誉之辞,其实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作为画家本人,对此应该有自知之明。

明清文人特别推崇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郑板桥,追求诗、书、画“三绝”。诗、书、画、印“四全”,则是近代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其代表人物是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

我认为,只要是想走文人画这条道路的书画家,就得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虽然不求达到“三绝”“四全”,但是这几方面都要涉猎,要“四修”,就是要具备这四方面的修养。我之所以乐于学习这四方面的知识,是从学画开始,就受到老一辈书画家的影响,特别是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后,更加认同潘天寿老院长提出的中国画要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即“四全”的主张。

至于四者的关系,我觉得应是诗为魂,书为骨,画为体,印为饰。林则徐写过一副楹联,内容是:“春气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诗思最敏感,画意最难得。没有好的文学修养,很难画出意境深远、文韵悠长的作品。

书法的结体,就是画的构图。书法的用笔质量,决定画的笔墨质量。还有一点就是掌握了书法的楷草隶篆几种字体,题在画上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譬如:清秀的用楷,飘逸的用草,厚重的用隶,古雅的用篆,可以因画而选体。

至于印章,在画上可以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一是构图色彩上的呼应,二是拦边聚气的需要,三是相关信息的标识。其实,只要深入下去,诗、书、画、印每一样都是深邃无穷的宝库。站在画家的角度上,画为体,诗、书、印皆为用。后三者之中,对于画的辅助程度,也是以此排序的。

记者:如何理解“书画同源”?

宋维松:文字和美术的产生都源自于劳动,二者的确是“同源”。不过我们今天讨论其“同源”,关注更多的是在应用中“书”与“画”的关系问题。

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经说“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是对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最为精妙和准确的概述。从画的角度看书法,白描的线条全是书法用笔,小写意和大写意更强调用笔的书写性。

记者:您的书法和画作中有一种醇厚而清新的书卷气,是如何形成的?

宋维松:古人讲书画最看重的是庙堂气、烟霞气、山林气和士气。“庙堂气”是王者之风,端庄、大度兼有文豪的气质,“金石气”其实就是庙堂气的一种。“烟霞气”,就是指的“仙气”,它和山林气所代表的野逸之气,背后表达的是“神”与“仙”的气质、“佛”与“道”的思想,其中包含那些所谓的有“禅意”的作品。“士气”就是您说的“书卷气”,代表了儒家的思想气质,一般温和灵秀,洒脱疏秀,彬彬有礼,君子之风。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后边这些“气”,都是传统书画中不该有的气质。所以说,作品中的“气”,首先是自然流出来的,是作者心境的外化。其次是作者自觉追求的结果。我开始学画的时候就记住了一句话,书画可以“变化气质,陶冶性灵。”《孔子家语》中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表述的是要成为德行美好的人,就应该主动追求真善美。可以说,只要心向往之,其美“气”自来。

记者:您曾教授《写意水仙花的画法》公益美术课,画出的水仙花随风摇曳、栩栩如生,方圆、静动、疏密、多少、虚实等等在一方天地间于变中成势。您能简单谈一谈三十多年的绘画心得?

宋维松: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六法”中的首要标准。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要求,的确需要才情和功力。方圆、静动、疏密、多少、虚实这些绘画原理,我在中国美院进修的时候就读过董欣宾、郑奇的著作《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在书里面提出了很多组绘画需要处理的关系,譬如主宾、开合、聚散、刚柔、曲直、类相自相、浓淡、干湿、墨色、生熟、雅俗等等。当时看的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后来干脆找了一张纸专门誊写下来,贴在墙上。画画的时候不看,但是画完一张画以后贴在墙上,用这些关系一条一条对照着检查,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做得不好需要调整。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复推敲,画面上的问题就逐步减少了。

至于这些年绘画的心得,我觉得画家首先是得自信。自信才能“他信”,作品才能打动人。宋式云先生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特别是画写意画,放不开笔,瞻前顾后,下笔必然无方。海曲七子进京展的时候,姜宝林先生点评我有几幅作品画得还行,旁边就有老伙计说:“他喝了酒画的。”姜宝林先生又说:“回去告诉他以后喝点酒……”其实我自己清楚,那几幅作品就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跟喝酒没多大关系,倒是下笔的时候非常肯定、心无挂碍使然。

其次决定画家高度的是才情。天赋才情,绝非后天训练所能达到。格局和气宇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装出来的,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学画之初就听老师教导“青年画家看才情,中年画家看功力,老年画家看修养。”到了中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构思、构图等绘画语言的基本问题都能解决了,比的就是谁功力扎实,谁能沉得下心,不浮躁。

第三要胸怀万物、心存善爱。宣纸若镜照德行,把笔抵锋肇本性。一个专业的画家除了好的绘画技艺,还应注重品格的修养。要存善心,行善事,结善缘,乐善果,牢记修画在修心。



作品赏析








日照书画文化
走向文心 享受艺术\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