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因为平时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很多人容易在节后出现困倦、失眠、精神不振等情况,对此,中医建议,最好能提早一两天把生物钟调整好,按照原来正常的上班节奏来合理安排作息。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循行有气血旺盛的时间点,比如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是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经络气血运行恢复的时间节点。而早上五点到七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循行旺盛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排便,有利于肠道功能正常运行。如果能够按照身体时间节律来安排休息,身体各系统就能够恢复正常运行的节奏。”
春节期间饮食无节制,再加上通宵熬夜、烟酒的影响,很容易让脾胃受伤。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此时养好脾胃至关重要,要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清淡的饭菜,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不偏食。
除了调整饮食之外,我们还要适当地运动起来。节后适当恢复运动可以消除疲劳,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1. 适量运动,振奋阳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振奋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力。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像在公园散步,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锻炼身体。
2. 按摩穴位,疏通经络:按摩一些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神门等,也有助于调理身体。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每次按压3 - 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
1.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假期结束后回归工作,可能会有压力。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身心愉悦。
2. 冥想静思,宁心安神:每天花15 - 20分钟进行冥想静思,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能让身心得到深度放松,改善精神状态。
院训:精诚、关爱、传承、创新
点击卡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