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流感、感冒、气管炎以及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的人都会突然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受气流相对稳定、升降变化较小等因素影响大气污染中细颗粒有毒物质在冬季浓度高,加之在冷空气刺激下,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也相应减少,恰逢“流感”横行,细菌和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则易引发高热、乏力、头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1.
预防此类疾病的关键是增强体质和防寒保暖。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注意个人卫生,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平时还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外出时注意戴口罩,可以让我们少吸入一些空气中飘散的病毒。
3.
多饮开水,冬季时居所要温暖,衣物要保暖、轻便、舒适,防止感受风寒之邪,减少发病的机会。
4.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减少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5.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也是冬季节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早晚及室内外的气温温差较大,血管在寒冷时会收缩,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更加狭窄。寒冷也容易使脑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脑出血、脑血管爆裂都容易出现。
1.
定期检查身体,了解自身情况,以提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2.
既往有心、脑相关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应坚持服药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扥范围,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
适当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晨练不宜太早,避免受冷热环境的刺激。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睡眠,避免过劳。
科室推荐
联系电话:
0919-6582886(内三科医生办)
0919-6582959(内三科护士办)
王晓艳,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内三科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坐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周六上午8:00—12:00(节假日除外)。
院训:精诚、关爱、传承、创新
点击卡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