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 中国PET发展历程回顾

健康   2024-11-02 09:49   广东  

数万名核医学工作者关注的微信公共平台

回顾PET发展历程,见证核医影像辉煌

PET作为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在临床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其在中国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有许多故事与经验。黄钢教授回顾了中国PET的发展历程,从国内早期研发样机到引进商用设备,再到PET/CT的发展及国产化崛起,装机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政策推动下国产设备发展迅速。未来有望大量增长,呼吁核医学科与时俱进调整准入条件,强化人才培训,推动普及应用。



引用本文: 黄钢,赵军.中国PET发展历程回顾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10) : 619-620. DOI:10.3760/cma.j.cn321828-20240820-00301.

通信作者:黄钢, Email: huang2802@163.com






PET/CT作为医学影像设备中最为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之一,在临床的早期诊断、病程分期、疗效判断、预后评价及药效研究等方面有着关键性价值,现已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治指导及决策的依据[1]。过去40年,PET在中国的研发与引进、临床应用与普及提升,历经坎坷、跌宕起伏,有着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与有待总结的经验。正如西班牙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所言:“历史孕育了真理,它与时间抗衡,保存了人们的实践。它是往昔的见证、当代的教训、未来的借鉴。”

198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永界教授领导的研究组最早在国内开始PET的研发工作,虽然比国际上Brownell 和Sweet[2]临床试用第1台正电子设备晚了整整30年,但在中国仍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1986年,第1台PET样机成功推出,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该样机采用二分法加半旋转的探头组合运动方式,以少量的探测器、简单的一维运动,得到了间距均匀且足够小的多条平行投影线。该样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0 mm,获得了猴脑显像结果,是我国PET研发的起点。1992年9月,赵永界教授团队又研制成功中国第1台供临床应用的PET-B01,该机为双环三层结构,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6 mm,符合时间分辨率为6 ns,可进行人体头部和全身的断层扫描显像。该机研制成功后,交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使用,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与肿瘤的临床诊断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但由于PET-B01的轴距太短,限制了其临床实用性[3]。199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国产4环/7层PET;1997年北京阜外医院应用该PET开展了18F-FDG测定心肌活性的相关工作[4]。

1995年5月,山东淄博万杰医院引进美国GE公司的商用全身PET(GE Whole Body Advance)与回旋加速器(GE PET Trace),开启医用同位素制备、18F-FDG和13N-NH3·H2O的合成及PET显像的全新临床应用,为国内PET临床应用积累了初步经验[5]。199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时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时称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6家单位分别引进了PET及配套的回旋加速器,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至此,中国核医学同仁已初步知晓PET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各科室进行推广宣传,但因其价格昂贵、临床认可度尚待提高等问题,每年仅有3~4台的装机量。

1998年,第1台专用PET/CT的原型机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安装,至2000年完成300例临床患者的显像应用。其设计是将已在临床使用的CT和专用PET串联在同一个机架上,实现PET图像与CT图像的同机融合。2000年,PET/CT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3项年度风云发明之一。2002年,PET/CT在西安、济南首批引进,CT的精准定位全面提升了PET的临床价值及临床医师的认可度,这是中国PET发展的第1个里程碑。之后,各大医院对PET/CT的购置意愿不断增强,装机数量从2002年的16台增加至2010年的133台[6]、2012年的162台[7],每年有20台左右的装机增量。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引进国内第1台PET/MR,进一步扩展了多模态分子影像的应用空间。根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统计结果,截止至2017年12月,全国正电子显像设备共307台(国产设备32台,占10.4%),其中PET/MR 9台、PET/CT 298台[8]。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PET/CT由甲类调入乙类,改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全面推动了PET/CT装机数量与普及速度,成为中国PET发展的第2个里程碑。2020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统计结果显示,PET设备达427台(国产设备71台,占16.6%),其中PET/CT 404台、PET/MR 23台,在短短2年内增量超过120台[9]。最新的2024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报告结果简报显示,PET/CT数量为721台,较4年前增加了317台;PET/MR为51台,较4年前增加了28台[10]。预计未来我国PET/CT装机量将会以每年百台以上的增量迅速提升。

国产PET设备也正在迅速崛起,自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第1张国产PET医疗器械注册证以来,国产PET设备的研发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2024年9月为止,已有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诺格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明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锐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智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锐视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家国产PET/CT品牌的设备制造商,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可与进口设备媲美,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大幅度上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2米PET/CT(uEXPLORER)于2019年12月获得国内注册证,目前已装机20余台,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另外,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获得国产PET/MR注册证,成为国际上一体化PET/MR的三大供应商之一。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2015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文件提出“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及PET/MRI”。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2025年将有1 667台PET/CT装机指标[11]。在不久的将来,PET会成为核医学科室的必要设备之一,在此呼吁核医学科申请PET的准入条件也应与时俱进,简化审批条件与准入门槛,强化人才培训,推动PET普及应用。


END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hang

核医学微信公共平台

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科普与信息传媒工作委员会信息传媒组

目前 54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4年第232期|总第1487


编   辑 :代   薇

责   编 :余   飞   

主   审 :丁   虹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科普与信息传媒工作委员会信息传媒组

组   长:丁  虹  

副组长:余  飞、李春林、黄青清、林端瑜

核医学
数万名核医学人关注 | 发布中国核医学资讯 | 投稿邮箱:secsnm@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