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年度盘点 | 河北林草: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

文摘   2025-01-23 08:30   北京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河北拥有了第一张世界级的“自然名片”;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森林碳汇量评估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认定项目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且碳汇潜力巨大;河北8个县恢复单独设置林草机构,853个乡镇林业站恢复设置;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4年,河北林草系统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以“强素质、转作风、提质效”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着力构建五大体系,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坚决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24年,河北共签发3个省级总林长令,召开省级总林长会议,高位部署推动国土绿化、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省级林长巡林督查61次,发出督办函、提示函20多份(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00多个。河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燕赵大地正在加速绘制生态美、百姓富的实景画。

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逐绿而行

着力构建京津冀生态防护体系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2024年,河北接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据统计,全省完成营造林638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13万亩,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6%和226%。新建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14个,全省3383.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乡村绿化美化面积10.6万亩,完成村庄绿化提升1000个,新建省级森林乡村214个。编制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手册,上线“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系统”,高质量完成104株濒危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任务。

张家口防沙治沙工程区一角

2024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政治责任,多次研究部署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工作。省政府建立以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11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召开全省“三北”工程建设动员会、推进会,科学防沙治沙。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建设任务429.8万亩,在项目开工率、中央投资完成率等方面居全国前列。

张家口市肩负为首都“阻沙源、涵水源”的政治责任,高质量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周期实现缩减,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基本消失,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区域生态不断改善。

河北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表示,生态建设和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河北将始终把“三北”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相伴守护

着力构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2024年,河北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严守生态红线。编制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2024年7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强化林草执法监管,开展森林督查、治理草原超载过牧、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清风”“碧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共办理林草行政案件1630件,处罚1657人次,恢复林地2235亩,恢复草原431亩,补种树木10万余株。

塞罕坝林海

在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方面,开展鸟类迁徙“护飞行动”和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专项整治,完成互花米草防治1410.5亩。加强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印发全省湿地保护规划和重要湿地名录,认定公布第一批次6个“鸟类天堂”,涿鹿桑干河、阳原桑干河、蔚县壶流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

2024年6月20日,在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多处濒危物种紫点杓兰的野生分布,其中最大一处500余株。这是首次在小五台山区域发现紫点杓兰较大野外种群,在国内也较为罕见。

同年11月22日,衡水滨湖新区工作人员在衡水湖保护区进行越冬候鸟调查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在湖面游弋。这是继2022年之后在衡水湖再次发现卷羽鹈鹕,显然衡水湖已经成为卷羽鹈鹕的固定迁徙停歇地。

同年12月5日至6日,河北省自然保护地项目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在开展河北永年洼省级重要湿地监测与评价项目过程中,拍摄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这是该湿地第二次拍摄记录到青头潜鸭。

近年来,河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衡水湖多地栖息繁殖,褐马鸡种群数量在小五台山保护区持续增加,旗舰物种华北豹在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频现身,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87种,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河北“安家落户”,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压实责任

着力构建林草防灾减灾体系

牢记“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河北聚焦解决“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不够、人民防线筑得不牢”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安全防线更加稳固。2024年全省仅发生1起一般森林火灾,没有发生过夜火,是近年来森林火灾防控成效最好的一年。

木兰林场防火演练

202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到河北省林草局调研检查,对防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河北省副省长金晖20次作出批示,2次主持召开全省防火视频会议,深入各地督导调研。冀蒙两省区政府签署了《环塞罕坝周边森林草原防火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切实筑牢环塞防火安全屏障。

河北省林草局将春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压实工作责任,系统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市、县两级林长召开防火会议682次,签发林长令172个,巡林督查5855次。全省上下落实防火工作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综合应用12颗卫星、5671个视频监控、449个瞭望塔、117架无人机和护林(草)员、巡逻队等,“空天地”一体化、全天候监测林草火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2024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90万亩,同比下降13.9%;完成防治作业1073万亩次,成灾率0.17‰,远低于年度防控目标。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得到持续稳定控制,松材线虫病继续保持“零传入”。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作业402.8万亩,完成丰宁满族自治县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试验示范面积5万亩,全年成灾率为零,实现“不暴发、不成灾”的底线目标。

夯实根基

着力构建林草支撑保障体系

2024年以来,河北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供给能力,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全省林权交易162笔,成交鉴证额22亿元,鉴证面积8.1万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1亿元,同比增长41.6%。保定唐县被列为国家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邯郸涉县、石家庄井陉矿区、张家口赤城县等多个县 (市、区)颁发了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

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作为河北林业资源大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制定并出台了集体林股份合作经营实施方案。通过采取“国有带民营”机制,盘活集体林资源,对林木采伐、生态补偿、碳汇、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收益分配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实现了集体林质量和群众收益双提升。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拍摄到华北豹

为持续提升林草基础保障能力,河北强化林草要素保障和政策统筹。雄安新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定额由国家单独保障,并增加全省2.82万亩林地定额专项用于21个规模较大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落实省级以上资金58.86亿元,谋划项目299个,分别是年度目标的117%、149%。沧州市滨海盐碱地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3.18亿元。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遴选“揭榜挂帅”创新团队4个,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4个项目入选省级科技支撑计划,1人获评国家第五批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完成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年度变化监测评价,首批草原全自动生态定位观测站在张家口丰宁、张北建成投用。

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不断提档升级。依托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建设,大力发展混交林,持续推进保护区实验区人工林生态抚育试验,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年共完成造林1.38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增加混交林2.2万亩。围绕生态系统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形成地方标准、科研课题、技术推广等科研成果11项,2项课题被纳入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攻关提级管理。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2024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2024年,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首次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确保27条穿越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塞罕坝机械林场被纳入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启动开发2万亩造林碳汇项目,实现碳汇价值100.7万元,开发1.3万亩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生态产品项目,实现森林固碳生态产品价值366.5万元。作为全国林草系统唯一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签署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合规倡议,累计销售CCER林业碳汇18.2万吨,实现收入419.5万元,绿树变活钱,“碳库”变“钱库”。

兴林富民

着力构建林草产业体系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2024年,围绕充实森林“粮库”,河北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花卉和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全省经济林新发展和提质增效面积52.65万亩,林下经济新发展经营面积34.59万亩,花卉新发展和提质增效面积352.68万平方米,均超年度计划。

栗林花海

邯郸市致力打造“一带两群”。优势经济林产业带积极推进核桃、花椒等传统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集群探索森林复合经营,邱城林场发展菊花300亩,临漳县发展芍药、知母共500亩;新兴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玫瑰切花、景观月季、组合多肉等产业,肥乡区七彩园林公司年生产盆栽月季等花卉苗木2000多万盆,邱县盛水湾玫瑰产业园玫瑰切花年产值达1900万元。

邢台市持续扩大核桃、板栗、仁用杏、酸枣等传统优势果品基地规模,发展壮大杜仲、油用牡丹、玫瑰、金银花等新兴特色经济林种植,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富岗苹果、绿蕾核桃等知名品牌,“浆水苹果”“威梨”“太行板栗”等区域品牌。

张家口宣化区大力推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以自然景观和生态公园为中心,持续探索旅游康养度假项目,立足国保文物柏林寺、佛真猞猁迤逻尼塔、河北卧佛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桑干河大峡谷等优势,打造集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乡村度假养老基地。同时,计划在革命老区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区越野探险漂流运动基地、汽车露营度假基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持续推进“林业+旅游”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河北完成省级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2544批次,完成率101.8%。“核桃气象服务中心”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擘画未来

绘制河北绿色富民新图景

征途如虹,重任在肩。

2025年,河北省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围绕着力构建五大体系,进一步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2025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50万亩。积极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管理,打造更多“鸟类天堂”。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强转提”三年行动,完成经济林新建和提质增效50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0万亩,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姚伟强 王虹敏

编辑:蔡鸿涛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投稿邮箱:

zglssbrm@163.com

直播合作:

010 8423 8472

010 8423 9283

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绿色时报社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