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仰拱防水施工作业规范,成型质量符合要求。”
“隧道注浆操作流程规范,注浆质量可靠稳定。”......
在山城重庆,无论是夏季近40度的高温热浪,还是骤降20多度的阴雨连绵,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总工程师刘文涛手握检测设备,拿着记事本的身影总是穿梭于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踏上每日的质量巡检的征途。
项目施工涉及到503平方米超大断面暗挖车站施工、98米深度出入口竖井施工、市政道路下方超浅埋回填土暗挖施工、44‰大坡度小半径TBM割线始发掘进施工等众多难点,交叉施工众多,结构复杂多变,施工挑战重重,这也给质量管控工作加大了“砝码”。
“思想上紧一寸,行动上进一尺。”在如此高难度施工、高压力管控的形势下,项目管理团队全方位、多途径、常态化的组织全员开展各种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专题学习等,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牢固树立“零缺陷”质量管理思维,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日常的质量管控中,刘文涛经常强调,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每一个环节抓起。他总说:“必须抓细节、抓环节,细微之处才能见真章!”为了更好的让全员都能参与到质量管控中来,项目领导班子们可是没少费心思。在质量月活动开展期间,经过几个晚上的头脑风暴和商讨,项目制定出了《一线管理补强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方案在项目上试行了一阵,效果还不错。方案中规定了各部门每周去工地的履职次数,各部门每天轮流去工地监督巡查,巡查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拍照存证,秉承着“谁发现,谁提出,谁督促”的原则,大家一一进行跟踪整改落实,协同一起“排地雷”,形成始终闭合的监督环境。这样各部门形成合力,不仅提高了二线部门与一线人员的沟通,也提高了质量问题的解决效率,进一步加大了质量监督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将施工一线复杂多样的质量管理形势稳定控制住,技术创新是必然之举。自动化监测系统就是其中的利器之一。项目团队倾注技术力量,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建,整合资源力量,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车站围岩土压力、拱架应力、振速等进行全自动化监测,施工中动态优化施工参数,保证车站开挖安全可控的同时,也为后续工法优化及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力助推了技术创效工作的“开花结果”。
“越是细微之处,我们越是不能松懈!”在长年累月的紧张工作下,刘文涛带领团队频繁穿梭于隧道内,脚下的鞋换了一双又一双,安全帽下的汗珠留下了一道道印迹,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严把质量关,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只许打赢、不能失败的“提质增效”攻坚战中。
来 源 |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
作 者 |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