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部区会商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表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推进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无论“办学能力高水平”,还是“产教融合高质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支撑。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每年暑假都要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一起,研讨、修订新学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办学能力向“高水平”、产教融合朝“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的人员,有校外专家、教学名师、名企领导、毕业生代表,他们对产业发展预测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高的水平。专家们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与服务、学生毕业与就业等方面常常体现一定的前瞻性眼光和战略性思维,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条分缕析、把脉支招,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线路图”、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的“说明书”。
以超前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有战略眼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也都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编写人员能以战略眼光审视全局,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对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市场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职业教育可能的发展走向预先做出分析、判断和推测。要正视我们在专业设置、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以及校企结合、校地结合上还不到位的情况;要看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与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来不及等待的“未来”逐步来到眼前,这需要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超越现状,跳出常规,系统研判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挑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超前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跳出职教看职教。要聚焦“四定一建”:定向在产业,定性在专业,定位在课程,定格在实践,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需求,还要有超前眼光和开阔视野。超前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方向偏离,避免耗尽精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要从地方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发,以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来谋划人才培养方案。要关注地方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善于发现适合本地区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和新行业,通过拓宽行业视野来拓宽人才培养视野,不断拓展和深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以超前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在专业走向的调整。专业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地方政府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实施宏观人才供给调控的主要依据。通过超前思维,对专业方向进行微调,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提升高职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前思维实施专业方向的合理微调,还要掌握人才需求的事实资料,资料越多越丰富越真实、超前思维就越准确。此外,超前思维只能指出专业微调的“必要性”,至于如何微调,还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建设规律,并需要相应的课程来支撑。
以超前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核心做好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引入行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符。鼓励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和融合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施,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修订中,要审视课程育人应具备的条件,在专业认识上从教书向育人转变,在专业场域上从课堂向课程转变,在教学逻辑上从关注每节课向关注全课程转变。
以超前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心在于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注重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教师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将所学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强化促进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诚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超前思维毕竟是一种预测,是一种对未来的估计。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思路,使之更加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把课程体系与专业走向、教材建设放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突出位置加以谋划,创建专业、课程、教材“三位一体”的制度环境,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要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视课程建设成效评价,促使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高度吻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大多要管用3年,其超前思维必须以地方产业规划为依据,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同时,也注意收集往届毕业生反馈信息、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情况,分析人才培养实施的结果,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把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抓细抓实抓到位,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