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1、自然观察法
凭借教学观察、经验获取的学情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课前,借助AI阅卷测试学生的认知和起点。
课中,借助情感计算、身份特征识别、行为分析、自然语言理解等AI技术,对学生的情感、活跃度、注意力、坐姿和疲劳等多个维度进行记录和分析。
课后,利用量化、可视化分析维度再进一步完善学情分析,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课程推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推 荐 阅 读 01
课程思政
02
教学大赛
03
教学成果
04
一流课程
课程推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推 荐 阅 读 01
课程思政
02
教学大赛
03
教学成果
04
一流课程
01
课程思政
02
教学大赛
03
教学成果
04
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