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对于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过往研究表明,人类和啮齿动物都会展现出诸如安慰、帮助、合作和分享食物等多种亲社会行为,以改善自身情绪状态或协助其他个体摆脱困境。然而,虽然共情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其它因素也可能驱动这些行为。例如,帮助或救助行为可能涉及针对困境同伴特定需求的有意且有针对性的行动。此前已有研究发现,旁观者小鼠会对受束缚的同伴表现出帮助行为,这与人类在困境中相互援助的行为相似。
在人类和实验动物中,麻醉十分常见,且疼痛刺激往往能够促进麻醉苏醒。在中医急救中,人昏厥或全身麻醉时,按压或针刺面部人中穴位可产生唤醒效果。在人类社会情境中,昏厥是一种显著的社会信号,能引发他人诸如身体协助等帮助性反应,以唤醒昏厥者。但小鼠是否能对麻醉的同伴做出类似的亲社会行为以促进其苏醒,目前尚未见到报道。2025年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与安徽医科大学陶文娟、王立奎联合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Rescue-like behavior in a bystander mouse towards anesthetized conspecifics promotes arousal via a tongue-brain connection”的研究论文,建立了旁观者小鼠对麻醉同伴的亲社会互动模型,发现旁观者小鼠会做出类似救助的“拖拽舌头”行为,以促进麻醉同伴小鼠的苏醒。研究人员进一步解析了舌头刺激导致麻醉同伴苏醒背后的神经回路,即舌→三叉神经中脑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MTNGlu)→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化学遗传学激活舌→MTNGlu→LCNE神经环路可以显著促进麻醉小鼠苏醒,相反,抑制其活性会消除拖拽舌头诱导的麻醉苏醒效果。此外,研究还发现,是伏隔核壳中的D1-MSN神经元,而非D2-MSN神经元,调节着旁观者小鼠舌头拖拽行为的表达,化学遗传学激活PVTGlu→NAcShPV→D1-MSN神经环路,会增加旁观者小鼠这种独特的救援样行为。
图1. 旁观者小鼠对麻醉同伴表现出特殊的救援样行为(“拖拽舌头”)
图7. 旁观者小鼠救援样行为通过“舌头—大脑”连接促进麻醉苏醒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旁观者小鼠如何对麻醉同伴做出反应,还阐释了这种特定亲社会行为的神经回路基础。这一成果有望为进一步理解动物乃至人类的社交行为和情感交流提供重要线索,在心理学和麻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相关研究成果或可助力开发针对社交障碍或麻醉苏醒障碍相关疾病的创新疗法。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adv.adq3874